2023年12月19日发表
人气:56,062 分享:
人民希望国家领导人更关注道德领导力(多图)
为什么我们过去的领袖具有的基本美德不再成为全国话题的一部分?(Illustration by The Epoch Times, Getty Images, Shutterstock)
【人民报消息】Harris X在2023年夏天进行的一项全国民意调查发现,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政治家应该更多地关注道德领导力,而不是施政结果。
大纪元英文记者Jeff Minick撰文/中文记者原泉编译报导,当被问及第二个问题「什么与道德领导力最密切相关?」时,大多数民主党人、共和党人和独立人士都将信任和诚实选在了首位。
此外他们再没有更多共同点。在民调机构提供的列表中,民主党人将道德领导力与 DEI(多样性、公平和包容)和公平对待他人联系得最为紧密。共和党人选择了家庭观和国父们的理想。独立选民选择家庭观作为他们与道德领导力联系的第二个选项,然后选择对与错作为第三个选项。
是的,美国人需要有道德的领袖,我们的分歧在于对道德的定义。
这项调查令人震惊的是,直到最近,还没有道德品质可以用来定义任何一个有道德的美国人。与被调查者一样,前几代人会同意道德和远见应该指导实际决策,他们也重视他人的诚实和可信。但是,虽然他们会同意公平对待他人或尊重家庭是衡量品德的标准,但他们会首先考虑一些更基本的、公众人物应该具备的美德。
让我们来看看其中的四个美德。
坚定的勇气
「无论现在发生什么,我的生命都是上帝赐予的,我将尽我所能为上帝服务。」
1981年3月30日,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 )在暗杀中险些丧命。两周后,他在日记中写下了这句话。在住院期间,他表现出了巨大的勇气、智慧和幽默,众议院议长、民主党人蒂普‧奥尼尔(Tip O ‘Neill)表达了许多美国人对里根的敬佩之情,他说:「总统成了英雄。」
1987年6月12日,罗纳德‧里根总统在德国柏林勃兰登堡门发表著名演讲,呼吁:「戈尔巴乔夫先生,推倒这堵墙!」。(罗纳德‧里根总统图书馆和博物提供)
在《推倒这堵墙:一座城市、一位总统和结束冷战的演讲》一书中,里根的传记作者罗梅什‧拉特纳萨尔(Romesh Ratnesar)讲述了总统在枪击事件后的勇敢,包括他的日记,然后描述了总统在遇刺六年后表现出的另一种勇气。
那是1987年6月12日,里根在东西柏林交界的勃兰登堡门发表演讲﹐他谈到了自由,谈到了分隔柏林和德国的柏林墙。然后,总统提到苏联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时,略带激动地说:「戈尔巴乔夫先生,请打开这扇门!」他等著欢呼声平息下来,然后直击共产主义压迫的要害,大声疾呼:「戈尔巴乔夫先生,推倒这堵墙!」
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东西德统一。仅仅两年多之后,苏联不复存在,这对所有在冷战中度过一生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奇迹。
有道德的领导意味著有勇气和远见去追求有价值的目标,不管成功的机率多么渺茫。里根是否记得他在日记中写下的誓言不得而知,但他在柏林墙演讲中展现了所有伟大领袖都不可或缺的勇气。
荣誉准则
与同时代的托马斯‧杰斐逊( Thomas Jefferson)、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相比,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在受过的正规教育和智力方面并不出众。他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也没有获得过学位,这让他终生遗憾。令他羞愧的是,他不会说外语,也从未像许多美国开国元勋那样从事法律事务。虽然今天人们把他誉为著名的将军,但实际上他是一个拙劣的战术家,打的败仗多于胜仗。
美国艺术家约翰‧特朗布尔(John Trumbull)创作的油画《乔治· 华盛顿将军辞职》。(Public Domain)
然而,在独立战争结束时,华盛顿的声望高胀,许多人都期望这位大陆军将军成为美利坚合众国的国王,有些人甚至鼓励他这样做。据说,当被告知华盛顿可能会放弃他的剑和指挥权,回到弗吉尼亚州的农场时,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感叹道:「如果他这样做了,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1783年12月23日,华盛顿向邦联议会辞去了大陆军总司令的职务,「辞去所有公职」,并动身前往弗农山庄过圣诞节。
华盛顿因其美德而受到尊敬,部分原因是他是一个正直的人,这是一个老式的说法,包含荣誉、诚实、外表和正直,尤其是在公共场合。在少年时代,华盛顿抄写了《在相处和谈话中遵守的礼貌和体面行为准则》,并身体力行。除了这些言谈举止的规则之外,他还遵循道德行为准则,这套准则就像他的士兵站姿一样笔直、刚毅。很难想像他会像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那样沉浸在民间谚语和笑话中,或者像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那样进行「炉边谈话」。
除了少数情况下,主要是在战场上,华盛顿是保守的,是传统正直和尊严的典范。
准则造就了人。
应遵循的基本法则
在一篇关于卡尔文‧柯立芝(Calvin Coolidge)的文章中,专栏作家卡尔‧托马斯(Cal Thomas)重复了第30任总统给英国历史学家保罗‧约翰逊(Paul Johnson)留下的印象:「没有哪位公众人物比他更全面地将美国主义的建国原则带入现代:勤劳、节俭、信仰自由、不受政府控制、尊重严肃文化。」
1924年6月5日,卡尔文‧柯立芝总统在华盛顿白宫签署了一项法案,为退伍军人管理署提供资金。(Public Domain)
和华盛顿一样,柯立芝在他的同时代人中以他的行为得体和道德正直而闻名。与许多政治家不同,他避免不必要的宣传,躲避媒体的关注。当被要求解释他作为马萨诸塞州州长的工作时,他说:「谦卑地行事,履行义务。」柯立芝以沉默寡言著称﹐他因此得了绰号「沉默的卡尔」,在柯立芝的任期﹐美国经济在20世纪20年代蓬勃发展,他反对大政府和社会工程,并相信美国梦建立在道德和宗教的两大支柱之上。
「沉默的卡尔」可能听起来温文尔雅、温顺或沉闷,但这位佛蒙特州的北方人却有著过人的勇气。
1919年,波士顿警察局的警察举行罢工,要求承认他们组织的工会。城市面临混乱的威胁,当时的州长卡尔文‧柯立芝就是否召集马州警卫队维持秩序举行了辩论。卡尔‧托马斯写道:「当他准备签署征召国民警卫队的命令时,一些同事警告他,这可能会摧毁马萨诸塞州的共和党,并断送他的政治生涯。柯立芝州长拿起笔,轻声说:『也许你是对的』,随后在文件上签了字。没有哗众取宠只有安静的力量。」
像里根和华盛顿一样,柯立芝愿意走艰难的道路,做正确的事情。
柯立芝总统在华盛顿特区举行的就职仪式上宣誓。(Hulton Archive/Getty Images)
服务
是时候在政治的阶梯上走下几级了。
很少有美国人听说过北卡罗莱纳州的布恩维尔(Boonville)镇,知道哈维‧史密斯(Harvey Smith)(1926—2018) 这个名字的人就更少了。
哈维‧史密斯在这个小镇上开了一家杂货店和肉铺。他担任布恩维尔市长长达34年,在此期间,有一次他卸任后,居民们对继任者不满,于是在下一次选举中,他们在选票上写下了他的名字,于是他重新上任。
此外,史密斯还是二战老兵,在布恩维尔担任了26年的消防队长,是当地浸信会教堂的财务主管,拥有一座小机场和一架飞机,许多年轻人在那里第一次坐飞机,飞越那里的田野和树林。
其中一名年轻乘客路易斯‧弗莱彻(Louis Fletcher)后来成为了一名消防员,他在史密斯去世后说:「我一直很感激哈维,因为他做事不是为了得到赞扬和荣誉,而是因为这是正确的事情。他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布恩维尔的消防部门,也是为了整个城镇和社区。」
哈维‧史密斯之所以担任这些职务,是因为他热爱布恩维尔和这里的人民,并希望帮助他所热爱的事业。
这可能是道德领导中最重要的一条——以爱的名义服务。
第二任美国总统约翰‧亚当斯曾说过:「我们的《宪法》只是为有道德和宗教信仰的民族制定的,完全不适合任何其它政府。」(Shutterstock)
我们其他人怎么办?
我们以民意调查开始,以另一个调查结束。
2023年5月的一项盖洛普民意调查显示,创纪录的54%的美国成年人认为美国的道德观念「很差」。另一项破纪录的调查显示,83%的美国人认为我们的道德标准正在变差。
在民主社会中,当选的领导人一般都会反映投票者的价值观。约翰‧亚当斯曾说过:「我们的《宪法》只是为有道德和宗教信仰的民族制定的,完全不适合任何其它政府。」
其中的信息明确无误:如果希望我们选出的政治家展现出道德领导力,无论是在椭圆形办公室还是在布恩维尔市政厅,那么我们自己必须成为一个更有道德的人。△
(原文:Yes, We Want Our Leaders to Be Moral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3/12/19/79448.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Paypal捐助
近期最受欢迎文章
(2023/12/19)
推特惊爆蔡奇丑闻--奸淫众多女服务员(图) (213,355 次) 2023/11/29
墙倒众人推 十三道坏消息催命中共(图) (210,396 次) 2023/12/12
秦刚被注射氰化钾 十名将官一同被处死(图/视频) (201,206 次) 2023/12/11
惊动中南海 一起比李克强死更离谱的命案(图/视频) (196,104 次) 2023/12/9
林彪是如何被逼上绝路的?(图) (191,614 次) 2023/12/4
传中共中央警卫局长涉中南海两命案(图) (190,262 次) 2023/12/12
令计划至少五个私生子 蔡奇可能更多! (190,088 次) 2023/11/29
习近平整肃秦刚和火箭军 竟是普京告的密? (179,770 次) 2023/12/18
火箭军70人被抓 事件还在持续发酵 (179,277 次) 2023/12/19
参与白纸运动被抓逃亡海外 酷刑让人痛苦不堪(多图) (171,670 次) 2023/12/5
胡锦涛托孤无效 胡春华为表忠毁文革博物馆(图) (171,578 次) 2023/12/8
中共贪官被带走留置后瞬间崩溃丑态曝光
(170,807 次) 2023/12/10
李克强火化后 习像换了一个人(图) (170,652 次) 2023/12/10
被爆毒死李克强 武警上海总队司令陈源失踪? (170,000 次) 2023/12/3
被爆毒死李克强 武警上海总队司令陈源失踪? (169,984 次) 2023/12/15
秦刚死讯六大疑点 习近平或被弄死 (169,581 次) 2023/12/10
中共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消失三周 传言四起 (169,392 次) 2023/12/1
传马兴瑞将任中办主任 分析:习有多个政治意图 (169,356 次) 2023/12/14
外交部高层为何联手整秦刚 (168,870 次) 2023/11/29
2023年 中共高官「被失踪年」 (168,006 次) 2023/12/11
习统治危机即将爆发 盼其暴毙心态弥漫中南海 (167,431 次) 2023/12/18
消息:习逼红二代交钱帮他救急 否则「上手段」(图) (167,102 次) 2023/12/12
李克强离奇死亡让前常委不寒而栗 习坐火山口(图) (166,297 次) 2023/12/7
魏京生:外援没戏 内需通缩 路在何方? (166,082 次) 2023/12/15
刘鹤生父文革“跳楼”身亡 死后半年无人奔丧 (165,913 次) 2023/12/3
歌后曝朝鲜出演内幕:自己遭监听,李雪主脸苍白(图) (165,655 次) 2023/12/19
夜话中南海:二十大上落选中委的那批人 (164,989 次) 2023/12/17
为什么要折腾上海?细思极恐!习家军要驯服上海人 (164,934 次) 2023/12/2
暗示「一尊」地位不保?王毅被指高级黑 (164,743 次) 2023/12/8
「你竟敢公开声明是『国民党』」 (164,718 次) 2023/12/18
又一亲信被查 赵乐际下场不妙? (164,583 次) 2023/12/14
1994年克拉玛依的那场火灾是过失还是故意? (164,500 次) 2023/12/18
继李克强后 57岁公安部特勤局高官心脏病猝死(图) (164,321 次) 2023/12/15
中共诱台飞官驾机叛逃 分析:意图山寨CH-47 (164,225 次) 2023/12/14
2023年中共有19个亿元贪官被审判 (163,779 次) 202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