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遠華」:碩大的毒瘤如何切除?
 
【人民報10日訊】轉自10日 大紀元

【引子】比搶劫還快的「致富」手段

相信許多人對香港「世紀大盜」張子強還記憶猶新。他的一番驚世駭俗的「人生信條」曾被媒體作爲反面教材而廣爲傳播:

「我在這個世上不能讓自己受窮,我沒有時間和耐心在正當行業去打工掙錢,我不能像一般人那樣辛苦勞動,生命是很短暫的、很脆弱的,幾十年光景一陣就過去了,人的一生中真正有思想的時間,僅僅是中年壯年一段時間。我已經40多歲了,我要富起來就必須採取一些突破性的手法。在這個世界上,錢是最重要的!沒有它什麼都不行。但是,要綁架這些有錢人,也只有我一個人能幹,別人是幹不成這些大事的。」

張子強致富的「突破性手法」就是搶劫和綁架。當他僅僅在兩宗綁架生意中就得手1.6億多港幣時,許多人都在驚歎他的發財速度。張子強自1991年首次做一筆大買賣——香港啓德機場押款車大劫案——到1998年落網,7年時間的個人積累還不到8億。這個速度和賴昌星的比起來,則不啻是小巫見大巫,賴昌星在短短的5年之內積累財富就高達20個億。

但正如走私氾濫不僅僅是因爲經濟因素,要走私衰敗也不能僅靠經濟手段。只有真正徹底地反腐,才是對走私最致命的打擊。從這種意義上說,走私是否走到盡頭要看腐敗是否走到盡頭。

●走私新紀錄 ?

一場世紀大審判在廈門等5個福建城市終於拉開了帷幕。新華社寥寥數語的通稿遠不能讓人解渴。它僅僅告訴人們,審判開始了,而結果將在適當時候公佈。法庭上的審理內容外人還無法得知。人們知道的是,法庭外戒備森嚴,多個法庭的審理從早到晚,一批批官員被手持衝鋒槍的武警押進法院,當地的律師行生意火爆。而已被傳言困擾很久的當地市民則表現得異常冷漠。

在過去數年裏,有一大筆來歷不明的資本不請自到,在廈門所向披靡,黑道白道通吃,海上陸上縱橫,風光一時。廈門,在成爲引資的重要據點的同時,也一度成爲中國最主要的黑金進入渠道。自1999年4月中紀委進駐查辦,在若隱若現了1年半之後,舉世矚目的廈門遠華走私大案終於走上前臺

無論最後查實的走私案值是800億還是400億或200億,走上法庭的公職人員是500人還是300人,較之此前的「新中國第一走私大案」——湛江走私案的110億案值和200多名被查處的公職人員,遠華走私案無疑將創下一個新的記錄。

透視遠華大案,不難發現世紀末中國社會形態的一些新特色:

黑金向更深更廣的領域滲透。所到之處,往往能輕易得手。並且由點及面,基本上能將地下生意所涉及的環節「一網打盡」。

在湛江走私大案中,走私分子通過重金收買和色相誘惑,能層層打通當地黨政機關、海關、公安邊防、海警、船務代理、商檢、港務等要害環節,導致整個湛江口岸監管失控。而清點遠華走私案中已曝光的當地「落水乾部」,就有2個市委副書記、3個副市長、1個海關關長、2個副關長、市工行行長、市人行行長、市規劃局局長、市國稅局局長、市土地局2個副局長以及10來個大型國有公司的老總等。這還不包括北京和福建其他地區的涉案官員以及江澤民所保的些高官在內。據說,在庭審中已有新的腐敗官員被急於保命的疑犯指供出來。

與湛江案相比,遠華案的主角賴昌星在攻破權力防線上又發展了一些新手法。用國家監察部副部長陳昌智的話說,雖然遠華走私案仍主要是通過「金錢收買」,但有很多「新花樣」,有「10來種手段」。除了送金錢外,走私分子還送有關人員的子女到國外讀書,並向有關人員「送美人、送住房、送汽車」,或者送內地赴香港的「單程證」(不限定回程日期的通行證)。

而與湛江案最大的區別是,賴某的關係網已不僅僅侷限在廈門,而一直延伸到福建省乃至北京。許多人都奇怪公安部門的進出入境管理處「好像遠華家裏設的」,嚴格控制的「單程證」一拿就是100多張。而當公安部副部長李紀周和福建省公安廳副廳長莊如順都因遠華案而相應落馬以及最近北京市市委書記賈慶林(原福建省省委書記)及重慶市市委書記賀國強(原福建省省長)因遠華案被迫向中央請辭時,這個懸念也就不解自破。

遠交近攻,以上壓下,拉虎皮做大旗,這些都是遠華的拿手好戲。在醒目處懸掛與高層領導人的合影,邀請高官到廈門視察,賣弄與北京的上層關係是常用招數。在一個小小的廈門,這些來頭很大的神祕光環會發生奇妙的作用。最後,甚至已經不僅僅是賴昌星有求於當地官員,而是官員們也有求於賴的上層關係。涉嫌收取鉅額費用和個人賄賂而出賣進出口權給遠華的當地國有外貿公司,以及涉嫌放縱走私的各路海關,事後都以「上面批條」,要求給遠華關照爲辯解理由。除了曝光這些貪官,我們還有勇氣曝光這些「條子」嗎?

●賴氏「發家」史

賴氏原籍福建,據稱曾以撿破爛爲生。70年代逃港,改革開放後以港商身份回福建尋找機會。生意小打小鬧,沒有成太大氣候。直到那時,與賴有着相同經歷的「出口轉內銷」的機會主義者,在沿海城市數不勝數。大多數人直到今天還只是一個「三資企業」小廠主,衣食不愁,暴富無望。賴的不同在於他找到了暴富的「突破性手法」——走私。或許他也沒有想到,這居然是比「世紀大盜」喊打喊殺的「突破性手法」快得多的致富之門。

1994年,通過和「特種企業」合作走私電腦芯片「熱過身」的賴昌星來到廈門,創辦了遠華公司,準備幹一番大事業了。僅僅5年下來,在打通所有關節,走私了從電腦芯片到各種汽車、摩托車,從化工原料到整船整船的成品油,從民用建築材料到武器軍火的價值數百億的貨物後,他爲自己積累了20多億的財富。

這就是當今「遠華特色」的致富故事。當權和錢相結合,許多暴富的神話就會產生,並讓最成功的大盜都望塵莫及。

●遠華有貢獻?

今年5月19日,廈門當地最高輿論機構《廈門日報》發表了一篇評論員文章:《打擊走私是一場嚴肅的政治鬥爭》。在被流言包圍的廈門,這是首次出現的公開談論走私大案的文章。裏面有兩句話含義豐富:

「如果把這場鬥爭僅僅理解爲打擊經濟犯罪,那就是一種政治上的幼稚;如果對走私分子、腐敗分子的罪惡本質認識不清,痛恨不起來甚至心存同情,那就是一種政治上的糊塗。」對比這兩句話所給出的標準,幼稚和糊塗仍隨處可見。

關於廈門人看遠華,目前最常見的說法是,賴昌星雖然在廈門做着數百億元的大生意,但他從當地銀行貸來的款項、走私的銷售款等都放在香港,在廈門的賬戶基本是空的,用錢的時候從香港提現金過來。且幾年來雖然經營項目衆多,但交稅極少,對廈門特區沒什麼貢獻,卻給廈門的形象抹了黑。

作爲反證,當局說通過嚴厲打擊走私犯罪活動,淨化了經濟發展環境,許多跨國公司紛紛投資廈門。廈門的私營經濟也大幅度上升,許多有眼光的經營者認爲廈門目前是「重新洗牌」的大好時機,高潮時新註冊的公司平均每個月達1000多家。廈門經濟已開始走出低谷,走私給廈門經濟造成嚴重損害的局面得到了扭轉。
這種說辭與我們在湛江走私大案查獲後所聽到的驚人地相似。按照這種只關注經濟得失的邏輯,如果賴昌星給廈門大方地「留利」,把好處施與的對象從特權階層擴大到整個廈門經濟,這是否就是「造福一方」?是否就理所應當地「痛恨不起來」?事實上,這種邏輯在湛江、廈門之外的一些「羣衆性走私」氾濫的地區頗有市場。在那裏,走私呈現基礎根深蒂固、幾乎人人受惠的局面。就在湛江走私大案被查處後,還有人說:他們(貪官)太貪了,連利益均沾都不知道,難怪有那麼多人要舉報他們。

●是糊塗,是私利?

在中國外經貿大學走私問題專家王福明看來,走私最大的危害不在於偷逃了關稅,而是腐蝕了人的思想,破壞了市場經濟的遊戲規則。

與現在的幼稚和糊塗相比,官員們當初的幼稚和糊塗更可怕。

賴昌星初到廈門時,就以其大手筆得到廈門許多官員的青睞和讚賞。和許多地方一樣,在招商引資的政績要求下,在廈門同樣是資金進來了,不問來歷;經濟發展了,不問因由;後來,業務全面開花的遠華儼然成爲廈門經濟發展的象徵,成爲地方領導向來廈門視察的中央領導人重點介紹的「樣板企業」。1996年,當38層的「遠華」國際中心破土動工,中央、省、市近2000名嘉賓雲集祝賀時,賴昌星無疑達到了其人生的頂峰。

給地給貸款給項目給關照給政協委員的頭銜。細說起來,官員們的所謂幼稚和糊塗只是表象。他們的賬是算在自家的算盤上,在這方面貪官從來就不糊塗。

●遠華的「最大」能保持多久?

事實上,現在人們關心的已不僅僅是遠華走私的規模、手法和結局,他們更想知道的是:誰將是這場腐敗競賽的終結者?遠華會是最後的瘋狂嗎?「最大規模走私案」的帽子還能戴多久?

賴昌星在廈門走私不過5年多時間。走私高潮期大致在1996、1997年。而一些公認的走私重災區的走私歷史可以計算到過去20年,並幾乎可以計算到家家戶戶。它們還沒有被真正去觸及。用一個海關人員的話說,賴昌星個人資產不過20多億,絕不會是最大的。因爲會不會出現更大的走私取決於走私會不會重新氾濫,而這又取決於:腐敗會不會更大地氾濫?

腐敗對走私的推波助瀾作用自然不需多言,雖然中央目前所標榜的打擊力度也是緊鑼密鼓。從高層領導對遠華案「一查到底,上不封頂$$%的批示,到「蒼蠅和老虎」都要打的宣言,當初國務委員吳儀也曾在遠華案開審前代表中央高層表示,不要怕醜,要審全部審,一個也不能少,不能漏。先由高級官員開始,要敢於面對人民、面對全世界。中央在反腐敗中也曾槍決過成克傑,從種種的跡象看似乎中央真的有反腐的決心。

然而,據消息人士透露,中共中央今年八月中旬在北戴河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宣佈「保」了十二副總理級高官。九月八日,在另一次會議上,又宣佈「保」了五十二名省部級高官,不追究他們的貪污罪行。它表明江澤民所標傍的「反腐敗」完全是騙人的。表面上做一點子搪塞輿論,甚至不惜犧牲一個成克傑,暗中卻保護一些高官官,自己立法要懲治貪污,自己又作出決定保護貪污。出爾反爾,所以這場「反腐敗」也只不過是雷聲大,雨點小。只不過打一打「小蒼蠅」,而讓真正的「大老虎」逃遙法外。而且,這個決定,對在保護名單之外的所有高官來說,不啻於吃了一顆定心丸:有這六十四人的名單作榜樣,去受賄,去貪污只要不出這個界限,便可放心地貪,大膽地貪。

這樣看來,反腐敗也只不過是做做樣子而已,所以今後若出現更高的走私案紀錄也不足爲奇。

●走私者的理直氣壯?!

一位一線的海關緝私人員說,打私大會之前,最猖獗的走私可以用「大搖大擺」來形容,甚至明白告訴海關自己是什麼單位,要「給我面子」。自然,這都是些「特殊背景」的單位。

中國外經貿大學走私問題專家王福明認爲,法人走私沒有後臺支持者不可能做到,海關也不可能不察覺。在行政權力插手經濟的情況下,大企業走私往往理直氣壯,覺得是爲地方經濟作貢獻。每個大企業後面都有盤根錯節的關係,已經不僅僅是一個企業那麼單純。這種「代表組織走私」的行爲20年來越來越厲害。
在海關查獲的走私案名單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個顯赫的單位名稱。以「中國」或以「××省」開頭的比比皆是。

在打私大會召開之前的1998年5、6月,僅廣州海關查獲的騙退稅案就涉及全國數省的55家外貿、工貿公司。當廣州海關人員和中央電視臺記者到廣東某進出口集團公司採訪時,出面接待的部門經理始終側偏着臉,拒絕答話和麵對鏡頭,說:我們受罰還不行嗎?如果在電視上曝光,企業的臉面往那裏擺?企業還要不要生存?我們今年還要完成10%的出口創匯任務……

●「一條龍」腐敗

打擊走私和腐敗,海關等執法部門被放到了風口浪尖上。在打私中披露出來的執法腐敗、官員紛紛落馬現象讓人覺得,執法腐敗似乎是走私蔓延的要害。

所謂走私,主要包括逃避海關監管而把貨物進出境的行爲。海關是查禁走私的國家主管部門,角色的重要不言自明。打擊走私中的腐敗自然要打擊海關中的腐敗。新成立的緝私警察主要是同走私犯罪分子作鬥爭,這些犯罪分子有的就是海關隊伍內部的蛀蟲和敗類。

湛江走私大案、廈門走私大案已清楚表明,「一條龍」走私的背後必定是「一條龍」腐敗。走私分子以屢試不爽的財色兩招往往將當地黨政軍首腦「通吃」,大型走私集團「手眼通天」並不是什麼祕密。湛江大案中被查處的公務員有200多人,廈門大案涉案的公務員據說近千人。

「遠華案」的要角之一、擁有全國政協委員頭銜的某港商就專門在北京有一座豪華別墅,常在北京居住,出手大方,專走上層路線,與各要害部門都維持着良好的關係。在他的關係網的設計中,海關是必不可少的一環,但還遠不是最重要的一環。

●海關的無奈

據說,大部分海關關長的辦公室抽屜或保險櫃裏都有一堆各式各樣的條子。條子從哪裏來?寫了些什麼?只有寫條子和看條子的人才知道。還有一些只存在於空氣中的「招呼」,則更是來無影去無蹤。在遠華走私案審理中,這些「條子」還成爲被告律師一個重要的辯護手段,以說明「一線人員」在「上頭」壓力下的身不由己。

海關雖是從上到下一條線的垂直領導體制,但俗話說「強龍不壓地頭蛇」,海關一般很難超然於「地方利益」之外。一聲「關照」裏面有太豐富的含義。上級領導、地方首腦和特種企業的面子就擺在那,給不給?在權力的序列中,海關並沒有一個很高的排名。海關總署提爲部級也才是不久的事。

不可否認,有些要求「關照」的招呼不無道理。市場經濟,效率就是生命。細細的核查雖然對緝私有利,但也讓守法的企業頭疼。在走私「長盛不衰」而行業格局變化快得讓人「3個月就會變老」的IT行業,海關緝私和通關效率的矛盾尤爲突出。許多IT廠商反映,由於海關要求提供的單證太多,手續太複雜,甚至對貨物採取全檢。而IT產品不像成品油和汽車等相對容易檢驗,特別是散件,非常精細,全檢的難度相當大,需要的時間較長,有的甚至前後時間長達幾個月,這勢必嚴重影響到廠商的生產經營活動。另外,由於IT產品的貨值高、佔用資金量大,貨物在海關停留的時間越長,企業的資金週轉越困難。

此外,冰鮮商品之類的東西更是不能久留。

海關如何能兩全其美?海關也無可奈何!
(http://renminbao.com)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0/11/10/5924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