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远华」:硕大的毒瘤如何切除?
 
【人民报10日讯】转自10日 大纪元

【引子】比抢劫还快的「致富」手段

相信许多人对香港「世纪大盗」张子强还记忆犹新。他的一番惊世骇俗的「人生信条」曾被媒体作为反面教材而广为传播:

「我在这个世上不能让自己受穷,我没有时间和耐心在正当行业去打工挣钱,我不能像一般人那样辛苦劳动,生命是很短暂的、很脆弱的,几十年光景一阵就过去了,人的一生中真正有思想的时间,仅仅是中年壮年一段时间。我已经40多岁了,我要富起来就必须采取一些突破性的手法。在这个世界上,钱是最重要的!没有它什么都不行。但是,要绑架这些有钱人,也只有我一个人能干,别人是干不成这些大事的。」

张子强致富的「突破性手法」就是抢劫和绑架。当他仅仅在两宗绑架生意中就得手1.6亿多港币时,许多人都在惊叹他的发财速度。张子强自1991年首次做一笔大买卖——香港启德机场押款车大劫案——到1998年落网,7年时间的个人积累还不到8亿。这个速度和赖昌星的比起来,则不啻是小巫见大巫,赖昌星在短短的5年之内积累财富就高达20个亿。

但正如走私泛滥不仅仅是因为经济因素,要走私衰败也不能仅靠经济手段。只有真正彻底地反腐,才是对走私最致命的打击。从这种意义上说,走私是否走到尽头要看腐败是否走到尽头。

●走私新纪录 ?

一场世纪大审判在厦门等5个福建城市终于拉开了帷幕。新华社寥寥数语的通稿远不能让人解渴。它仅仅告诉人们,审判开始了,而结果将在适当时候公布。法庭上的审理内容外人还无法得知。人们知道的是,法庭外戒备森严,多个法庭的审理从早到晚,一批批官员被手持冲锋枪的武警押进法院,当地的律师行生意火爆。而已被传言困扰很久的当地市民则表现得异常冷漠。

在过去数年里,有一大笔来历不明的资本不请自到,在厦门所向披靡,黑道白道通吃,海上陆上纵横,风光一时。厦门,在成为引资的重要据点的同时,也一度成为中国最主要的黑金进入渠道。自1999年4月中纪委进驻查办,在若隐若现了1年半之后,举世瞩目的厦门远华走私大案终于走上前台

无论最后查实的走私案值是800亿还是400亿或200亿,走上法庭的公职人员是500人还是300人,较之此前的「新中国第一走私大案」——湛江走私案的110亿案值和200多名被查处的公职人员,远华走私案无疑将创下一个新的记录。

透视远华大案,不难发现世纪末中国社会形态的一些新特色:

黑金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渗透。所到之处,往往能轻易得手。并且由点及面,基本上能将地下生意所涉及的环节「一网打尽」。

在湛江走私大案中,走私分子通过重金收买和色相诱惑,能层层打通当地党政机关、海关、公安边防、海警、船务代理、商检、港务等要害环节,导致整个湛江口岸监管失控。而清点远华走私案中已曝光的当地「落水干部」,就有2个市委副书记、3个副市长、1个海关关长、2个副关长、市工行行长、市人行行长、市规划局局长、市国税局局长、市土地局2个副局长以及10来个大型国有公司的老总等。这还不包括北京和福建其他地区的涉案官员以及江泽民所保的些高官在内。据说,在庭审中已有新的腐败官员被急于保命的疑犯指供出来。

与湛江案相比,远华案的主角赖昌星在攻破权力防线上又发展了一些新手法。用国家监察部副部长陈昌智的话说,虽然远华走私案仍主要是通过「金钱收买」,但有很多「新花样」,有「10来种手段」。除了送金钱外,走私分子还送有关人员的子女到国外读书,并向有关人员「送美人、送住房、送汽车」,或者送内地赴香港的「单程证」(不限定回程日期的通行证)。

而与湛江案最大的区别是,赖某的关系网已不仅仅局限在厦门,而一直延伸到福建省乃至北京。许多人都奇怪公安部门的进出入境管理处「好像远华家里设的」,严格控制的「单程证」一拿就是100多张。而当公安部副部长李纪周和福建省公安厅副厅长庄如顺都因远华案而相应落马以及最近北京市市委书记贾庆林(原福建省省委书记)及重庆市市委书记贺国强(原福建省省长)因远华案被迫向中央请辞时,这个悬念也就不解自破。

远交近攻,以上压下,拉虎皮做大旗,这些都是远华的拿手好戏。在醒目处悬挂与高层领导人的合影,邀请高官到厦门视察,卖弄与北京的上层关系是常用招数。在一个小小的厦门,这些来头很大的神秘光环会发生奇妙的作用。最后,甚至已经不仅仅是赖昌星有求于当地官员,而是官员们也有求于赖的上层关系。涉嫌收取巨额费用和个人贿赂而出卖进出口权给远华的当地国有外贸公司,以及涉嫌放纵走私的各路海关,事后都以「上面批条」,要求给远华关照为辩解理由。除了曝光这些贪官,我们还有勇气曝光这些「条子」吗?

●赖氏「发家」史

赖氏原籍福建,据称曾以捡破烂为生。70年代逃港,改革开放后以港商身份回福建寻找机会。生意小打小闹,没有成太大气候。直到那时,与赖有着相同经历的「出口转内销」的机会主义者,在沿海城市数不胜数。大多数人直到今天还只是一个「三资企业」小厂主,衣食不愁,暴富无望。赖的不同在于他找到了暴富的「突破性手法」——走私。或许他也没有想到,这居然是比「世纪大盗」喊打喊杀的「突破性手法」快得多的致富之门。

1994年,通过和「特种企业」合作走私电脑芯片「热过身」的赖昌星来到厦门,创办了远华公司,准备干一番大事业了。仅仅5年下来,在打通所有关节,走私了从电脑芯片到各种汽车、摩托车,从化工原料到整船整船的成品油,从民用建筑材料到武器军火的价值数百亿的货物后,他为自己积累了20多亿的财富。

这就是当今「远华特色」的致富故事。当权和钱相结合,许多暴富的神话就会产生,并让最成功的大盗都望尘莫及。

●远华有贡献?

今年5月19日,厦门当地最高舆论机构《厦门日报》发表了一篇评论员文章:《打击走私是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在被流言包围的厦门,这是首次出现的公开谈论走私大案的文章。里面有两句话含义丰富:

「如果把这场斗争仅仅理解为打击经济犯罪,那就是一种政治上的幼稚;如果对走私分子、腐败分子的罪恶本质认识不清,痛恨不起来甚至心存同情,那就是一种政治上的糊涂。」对比这两句话所给出的标准,幼稚和糊涂仍随处可见。

关于厦门人看远华,目前最常见的说法是,赖昌星虽然在厦门做着数百亿元的大生意,但他从当地银行贷来的款项、走私的销售款等都放在香港,在厦门的账户基本是空的,用钱的时候从香港提现金过来。且几年来虽然经营项目众多,但交税极少,对厦门特区没什么贡献,却给厦门的形象抹了黑。

作为反证,当局说通过严厉打击走私犯罪活动,净化了经济发展环境,许多跨国公司纷纷投资厦门。厦门的私营经济也大幅度上升,许多有眼光的经营者认为厦门目前是「重新洗牌」的大好时机,高潮时新注册的公司平均每个月达1000多家。厦门经济已开始走出低谷,走私给厦门经济造成严重损害的局面得到了扭转。
这种说辞与我们在湛江走私大案查获后所听到的惊人地相似。按照这种只关注经济得失的逻辑,如果赖昌星给厦门大方地「留利」,把好处施与的对象从特权阶层扩大到整个厦门经济,这是否就是「造福一方」?是否就理所应当地「痛恨不起来」?事实上,这种逻辑在湛江、厦门之外的一些「群众性走私」泛滥的地区颇有市场。在那里,走私呈现基础根深蒂固、几乎人人受惠的局面。就在湛江走私大案被查处后,还有人说:他们(贪官)太贪了,连利益均沾都不知道,难怪有那么多人要举报他们。

●是糊涂,是私利?

在中国外经贸大学走私问题专家王福明看来,走私最大的危害不在于偷逃了关税,而是腐蚀了人的思想,破坏了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

与现在的幼稚和糊涂相比,官员们当初的幼稚和糊涂更可怕。

赖昌星初到厦门时,就以其大手笔得到厦门许多官员的青睐和赞赏。和许多地方一样,在招商引资的政绩要求下,在厦门同样是资金进来了,不问来历;经济发展了,不问因由;后来,业务全面开花的远华俨然成为厦门经济发展的象征,成为地方领导向来厦门视察的中央领导人重点介绍的「样板企业」。1996年,当38层的「远华」国际中心破土动工,中央、省、市近2000名嘉宾云集祝贺时,赖昌星无疑达到了其人生的顶峰。

给地给贷款给项目给关照给政协委员的头衔。细说起来,官员们的所谓幼稚和糊涂只是表象。他们的账是算在自家的算盘上,在这方面贪官从来就不糊涂。

●远华的「最大」能保持多久?

事实上,现在人们关心的已不仅仅是远华走私的规模、手法和结局,他们更想知道的是:谁将是这场腐败竞赛的终结者?远华会是最后的疯狂吗?「最大规模走私案」的帽子还能戴多久?

赖昌星在厦门走私不过5年多时间。走私高潮期大致在1996、1997年。而一些公认的走私重灾区的走私历史可以计算到过去20年,并几乎可以计算到家家户户。它们还没有被真正去触及。用一个海关人员的话说,赖昌星个人资产不过20多亿,绝不会是最大的。因为会不会出现更大的走私取决于走私会不会重新泛滥,而这又取决于:腐败会不会更大地泛滥?

腐败对走私的推波助澜作用自然不需多言,虽然中央目前所标榜的打击力度也是紧锣密鼓。从高层领导对远华案「一查到底,上不封顶$$%的批示,到「苍蝇和老虎」都要打的宣言,当初国务委员吴仪也曾在远华案开审前代表中央高层表示,不要怕丑,要审全部审,一个也不能少,不能漏。先由高级官员开始,要敢于面对人民、面对全世界。中央在反腐败中也曾枪决过成克杰,从种种的迹象看似乎中央真的有反腐的决心。

然而,据消息人士透露,中共中央今年八月中旬在北戴河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宣布「保」了十二副总理级高官。九月八日,在另一次会议上,又宣布「保」了五十二名省部级高官,不追究他们的贪污罪行。它表明江泽民所标傍的「反腐败」完全是骗人的。表面上做一点子搪塞舆论,甚至不惜牺牲一个成克杰,暗中却保护一些高官官,自己立法要惩治贪污,自己又作出决定保护贪污。出尔反尔,所以这场「反腐败」也只不过是雷声大,雨点小。只不过打一打「小苍蝇」,而让真正的「大老虎」逃遥法外。而且,这个决定,对在保护名单之外的所有高官来说,不啻于吃了一颗定心丸:有这六十四人的名单作榜样,去受贿,去贪污只要不出这个界限,便可放心地贪,大胆地贪。

这样看来,反腐败也只不过是做做样子而已,所以今后若出现更高的走私案纪录也不足为奇。

●走私者的理直气壮?!

一位一线的海关缉私人员说,打私大会之前,最猖獗的走私可以用「大摇大摆」来形容,甚至明白告诉海关自己是什么单位,要「给我面子」。自然,这都是些「特殊背景」的单位。

中国外经贸大学走私问题专家王福明认为,法人走私没有后台支持者不可能做到,海关也不可能不察觉。在行政权力插手经济的情况下,大企业走私往往理直气壮,觉得是为地方经济作贡献。每个大企业后面都有盘根错节的关系,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企业那么单纯。这种「代表组织走私」的行为20年来越来越厉害。
在海关查获的走私案名单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个显赫的单位名称。以「中国」或以「××省」开头的比比皆是。

在打私大会召开之前的1998年5、6月,仅广州海关查获的骗退税案就涉及全国数省的55家外贸、工贸公司。当广州海关人员和中央电视台记者到广东某进出口集团公司采访时,出面接待的部门经理始终侧偏着脸,拒绝答话和面对镜头,说:我们受罚还不行吗?如果在电视上曝光,企业的脸面往那里摆?企业还要不要生存?我们今年还要完成10%的出口创汇任务……

●「一条龙」腐败

打击走私和腐败,海关等执法部门被放到了风口浪尖上。在打私中披露出来的执法腐败、官员纷纷落马现象让人觉得,执法腐败似乎是走私蔓延的要害。

所谓走私,主要包括逃避海关监管而把货物进出境的行为。海关是查禁走私的国家主管部门,角色的重要不言自明。打击走私中的腐败自然要打击海关中的腐败。新成立的缉私警察主要是同走私犯罪分子作斗争,这些犯罪分子有的就是海关队伍内部的蛀虫和败类。

湛江走私大案、厦门走私大案已清楚表明,「一条龙」走私的背后必定是「一条龙」腐败。走私分子以屡试不爽的财色两招往往将当地党政军首脑「通吃」,大型走私集团「手眼通天」并不是什么秘密。湛江大案中被查处的公务员有200多人,厦门大案涉案的公务员据说近千人。

「远华案」的要角之一、拥有全国政协委员头衔的某港商就专门在北京有一座豪华别墅,常在北京居住,出手大方,专走上层路线,与各要害部门都维持着良好的关系。在他的关系网的设计中,海关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但还远不是最重要的一环。

●海关的无奈

据说,大部分海关关长的办公室抽屉或保险柜里都有一堆各式各样的条子。条子从哪里来?写了些什么?只有写条子和看条子的人才知道。还有一些只存在于空气中的「招呼」,则更是来无影去无踪。在远华走私案审理中,这些「条子」还成为被告律师一个重要的辩护手段,以说明「一线人员」在「上头」压力下的身不由己。

海关虽是从上到下一条线的垂直领导体制,但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海关一般很难超然于「地方利益」之外。一声「关照」里面有太丰富的含义。上级领导、地方首脑和特种企业的面子就摆在那,给不给?在权力的序列中,海关并没有一个很高的排名。海关总署提为部级也才是不久的事。

不可否认,有些要求「关照」的招呼不无道理。市场经济,效率就是生命。细细的核查虽然对缉私有利,但也让守法的企业头疼。在走私「长盛不衰」而行业格局变化快得让人「3个月就会变老」的IT行业,海关缉私和通关效率的矛盾尤为突出。许多IT厂商反映,由于海关要求提供的单证太多,手续太复杂,甚至对货物采取全检。而IT产品不像成品油和汽车等相对容易检验,特别是散件,非常精细,全检的难度相当大,需要的时间较长,有的甚至前后时间长达几个月,这势必严重影响到厂商的生产经营活动。另外,由于IT产品的货值高、占用资金量大,货物在海关停留的时间越长,企业的资金周转越困难。

此外,冰鲜商品之类的东西更是不能久留。

海关如何能两全其美?海关也无可奈何!
(http://renminbao.com)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0/11/10/5924.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