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林和立:新闻史上的数秒钟
 
【人民报讯】苹果日报报导:不管喜欢与否,刚辞去《南华早报》副总编辑及中国版主管的林和立,突然间被迫成为新闻自由斗士。他无得拣,自己也分析北京大气候转了风,中央误信「倒董」势力有传媒份儿,所以要加以收紧;他写文章激嬲大老板郭鹤年,五个月后换来老总突然叫他以后不用处理管了十年的中国版。他相信报馆只是借势帮北京将他这口「眼中钉」去之而后快。林和立私下不胜欷□,形容「自己只会在香港新闻自由史上轻轻划过数秒钟」,吹皱一池春水,之后印刷机继续滚动。北京不满香港记者文章的不止林和立,下一个记者随时只在文内提及「大老板」,便会惹上丢职之祸……。 讲起中国问题专家,香港本地读者认识林和立的人不多;一夜之间,因为他俾老板「郁」,大家才赫然发现,在《南华早报》写分析中国问题的林和立,在国际上原来颇负盛名。

突然人气急升,都是文章惹的祸,六月底林和立写了篇富商「朝圣」分析文章,搞到要和大老板郭鹤年笔战,五个月后被「秋后算帐」;叫人从新闻自由的梦惊醒。同老板「开火」,令人联想此君必是好辩之徒,但认识林和立的人,无不说他审言慎行,甚至开玩笑地形容他似「特务」,因为他行踪飘忽,唔多出声,十足性格巨星。相约在文华酒店咖啡室见面,他劈头就说不想多谈个人的事,说:「做记者,低调好,也是我性格。」

内地亲身体验

大学时念的是比较文学,钻研的是欧洲、法国和俄国文学,还计划过在大学「捞个教席」,后来敌不过对中国政治的浓厚兴趣,也就走上做中国观察家之路。

早在中学时期,林和立看的已不是刺激过瘾的武侠小说,而是有关共产主义的批评文章;入了香港大学,算不上国粹派,也是第二批大专学生到内地亲身体验。他说:「六九年正值内地武斗,中港两地关系切断,不时传出好多耸人听闻的消息,如广西人食人,但七三年返大陆,感觉是正面。」

「那不是郭鹤年的问题」

当《南华早报》大老板郭鹤年撰文同林和立「火并」时,林和立笑言有不少同事向他道贺,因为此意味老板赐员工「免死金牌」,就算尸位素餐,若被炒除,老板都会背负「秋后算帐」的罪名。

但林和立忆述自己的感受时,当然没同事想得那么轻松,他说:「当时我感到好大压力,因为单纯看郭鹤年文章的措词,用得好严厉、好尖锐,对我压力好大,当时已怀疑日后会否郁我,留在《南早》的日子不会长久。」

「开罪」领导人

惹祸的文章,在六月二十八日刊登,林和立指文章其实没有真知灼见,主要说中央领导人请富商到京,以入世商机换取挺董。他说:「其实全世界包括欧美国家政府也会这样做,我做生意人也会接受此种会晤,文章完全无针对任何人,我写文章好审慎;郭鹤年见了扯火,是有小小敏感。」他坦言,事前从未预计会招惹如此大风波。

郭鹤年随后以读者来函方式反驳林和立文章,指下属的文章夸大,把港商视作「蠢才和笨蛋」;最后还批埋《南早》的编辑方针,指报章一再刊文批评爱国行径是不当和罪恶。

外界认为郭鹤年以大老板之尊,不采取「闩埋门打狗」方式,改以公开笔战,颇有文明之风度,但林和立认为此是误解了郭鹤年文章,因文章「具有威吓成分,加上他的身分,唔系□简单」。

经常撰文「开罪」北京领导人,但最后却栽在老板手中,可有始料不及?林和立则相信,「我认为老郭(鹤年)□嬲,唔系□个人意见,系反映北京对我以前文章的不满,故文章令他反感不是他个人问题。」

弦外之音,是否提醒传媒,若他的老板与中央关系良好,下笔之时要格外留神?

林和立个人档案

74年毕业于香港大学,主修比较文学78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硕士79年《读者文摘》记者86至88年英文《亚洲周刊》驻京特派员89至00年《南华早报》副总编辑兼中国版主管

后记

记者访问记者,总是有点别扭,各自熟悉对方的伎俩,你问A,对方立刻想到B、C、D、E……处处设防,问的和答的变了各怀鬼胎。一心想了解林和立这个人,但他说最好少谈为妙;记者惯于采访他人,总是不惯突然转换了角色。

记者行家都说林和立不爱说话,但见了面,说起中国问题,他就如数家珍;讲个人、家庭,他的脸容立刻亮起红灯,令你知难而退。

摄影师原本构思了多款图像,但都被他婉拒。所以说,记者不是好的采访对象,尤其是爱低调但被迫高调的人。

采访:王惠芳摄影:凌树辉文章风行欧美

上周二,他毅然离开已工作十年多的《南华早报》,是不想再花太多时间纠缠在办公室政治,但他就花了大半生时间研究中国政治斗争,出了五本着作,近年代表作是《江泽民年代》,之前还写了《赵紫阳年代》、《后邓小平时期──天安门事件后北京的权力斗争》等,他说中国问题的核心就是政治,就算表面上是经济、外贸以至政策问题,仍离不开政治;领导人改朝换代,但面对幅员广大的中国,要搞好凝聚力,难免要花好多精力在政治上。

作为中国问题专家,林和立在行内的评价颇为悬殊,老外都奉他为至尊,文章风行美国、欧洲、日本等地;知名度在香港反而略为逊色。

跑了近二十年中国新闻,「六四事件」前驻京两年,他尚幸自己「□乜不愉快事件发生过」,他认同到内地采访是满布地雷,林和立说:「电话窃听是预,我到北京约朋友,都在公众地方倾谈。」以经验之谈,他说「跑中国线记者最好唔好碰国内机密文件」,因为内地对机密文件没有严密界定,「凡唔可以街买到资料,就可以算得上国家机密」。(http://renminbao.com)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0/11/12/6029.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