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中共麻煩不斷
 
【人民報訊】(博訊09日消息)爲期三天的中共十五屆五中全會,擬於十月九日至十一日在北京召開,主要議題是討論第十個五年計畫。預計調整經濟結構、加快國企改革、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機構改革、西部開發具體方案、人事制度改革等都將成爲重要話題。由於會議結果事關中共經濟未來態勢及權力結構走向,因此備受關注。
  從九五看十五端倪

 有關中共五中全會思路及目標,並非無跡可循。北戴河會議之後,中共中央曾經下發了所謂十二號文件,對當前經濟情勢做出評價:一、亞洲金融風暴對中國大陸造成的負面影響已經基本消除;二、國內市場自長期低迷後開始啓動;三、財政狀況首次出現大幅度好轉,今年上半年中央財政稅務收入增加人民幣一千多億;四、國營大中型企業的虧損得到控制。而這幾點即是爲五中全會統一思想認識奠定基礎。

 除此,近來官方媒體也逐步披露了「九五」計畫的完成情況,「十五」計畫則是過往九個五年計畫特別是「九五」計畫的延續。官方統計顯示,「九五」期間中國大陸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超過百分之八,今年國內生產總值將達到八兆六千億元人民幣,經濟總量由世界第九位躍居第七位。農業基礎地位繼續加強,工業保持快速增長,糧食儲備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外匯儲備超過一千五百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二。

 至於以上抽象數字是否具有「水分」,有多少「水分」,遑論外界,即便是北京高層也未必清楚。然而中共當局在經濟政策及檯面上的努力,平心而論是有目共睹。例如「九五」時期,當局面對的情勢相當複雜,先是通貨膨脹,後是通貨緊縮,加上亞洲金融危機對出口、外資、金融穩定、經濟增長等方面衝擊甚巨,不得不加強宏觀調控的力度。及至今年上半年經濟發展出現重大轉機,經濟增長百分之八點二,社會需求回升,進出口增長,經濟運行基本步入穩定。

 問題在於:「十五」期間將面對加入世貿組織,經濟全球化過程加快,利害並存,進一步改革開放絕非易事。是守成還是創新,從「十五」計畫裏應該可以看出端倪。

  國企收縮引發論爭

 中共國務院總理朱 基從一九九八年下半年即開始主持制定頗具改革色彩的「十五」計畫,這份全稱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第十個五年計畫」,被最高層定性爲「二十一世紀初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總體部署」,是中共第三步戰略的第一個中長期規劃。該計畫除了對西部大開發、長江三峽建設、黃河小浪底工程、南水北調、進藏鐵路、高速鐵路等大型項目有所部署外,還將規定今後五年的經濟增長保持在百分之七至百分之八左右,以確保新世紀頭十年GDP再翻一番的目標,以及國有企業進一步私有化。

 最後一點特別引人注目。據在內部徵求意見的「十五計畫」建議草案表明,「十五」期間將允許政府出售各類企業的大部分股權。過去兩年,有關國企私有化問題已經過不同層次的討論,懸而未決,等待高層最後定奪。由於國企私有化涉及政府對國企的控制權,難免要在政治及意識形態層面辯論。誰是誰非,沒有人仲裁,這也部分顯示了中共政治的混沌現狀,儘管大陸經濟正朝向資本主義發展,但憲法仍規定是社會主義國家,公有制是經濟基石。

 具體做法是通過向公衆發行股票,逐步減少政府在大型企業中的股份。在此之前,即使某些國有企業已在大陸內地或海外上市,政府仍保留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企業股份。但新的計畫規定政府只擁有百分之二十五到三十的企業股份,這將限制政府幹預企業管理,有利於引進現代化管理系統。通過逐步降低政府擁有的國有公司股份,政府明年可收回大約一千億元人民幣,這還不包括其他大型國有企業未來上市集資的金額,而當局可利用這些資金彌補財政嚴重不足,並且投資基礎設施,尤其是開發西部地區。

 這個過程其實也是國有企業繼續收縮的過程,由於關涉到所有制問題,五中全會肯定會就此引起激烈論爭。事實上,這個問題已在黨內爭論多時,以朱 基爲首的主流派認爲國有企業要繼續收縮,大幅減少參與競爭領域,使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的比重趨於合理。而保守派則認爲這是在將社會主義拱手讓給資本主義。他們並且以鄧小平關於國有經濟要佔主體地位的論述爲利器,批判朱 基的收縮戰略。

 人事制度改革也將是中共五中全會討論中心,與國企私有化比較起來,這個問題顯得更棘手也更敏感。在以黨領政的中共現行體制中,重大決策推動與人事調整相輔相成,因爲他們向來相信「人的因素第一」,而這兩點又都需要在黨內會議形成共識。五中全會盡管不會宣佈重大的人事案,也一定會就未來建立各層級跨世紀領導班子達成原則,會議之後人事更迭將全面展開,中共政局也會有更清楚的走向。

  精選幹部箭在弦上

 據知情者透露,在日前爲五中全會做出籌備而召開的政治局會議上,高層已就包括人事安排在內的一系列重大問題進行討論,並初步形成如下意見:一、人事體制改革要借鑑西方廣泛採用的經驗,在幹部的錄用、評價、輪換和監督等方面制度化;二、幹部制度要有利於解決腐敗和其它弊病,要創造條件,以利於年輕人才脫穎而出;三、要求所有年輕幹部的選拔都要公開,並實行考試製度及試用制度。再就是,努力發現與培養具有留學背景的青年幹部,一般相信,那些曾經在西方接受過教育的幹才會越來越比「太子黨」、團派、「祕書幫」更獲得晉升。

 執行北京高層部署行政系統人事的是跟隨江澤民多年、從去年起負責中共政體人事結構的中央組織部長曾慶紅,他提出的政策原則即是「幹部年輕化」。曾慶紅從年初起就在重要的人事、組織場合不斷宣揚高層執行幹部年輕化政策的意義,要求掌管人事的組織部門負責人,要抓住機構改革和黨政領導班子換屆的機遇,把政績突出、羣衆公認的年輕幹部,選拔進入各級領導班子。

 曾慶紅大力推動的人事政策得到江澤民的首肯,江澤民曾於五月在中共中央黨校的重要講話中明白宣示,中共能否在未來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始終不衰,關鍵就要看是否能培養高素質的領導人才。他要求全黨從「政治高度」認識培養優秀中青年領導幹部的重大意義。

  領導良窳攸關成敗

 許多跡象顯示,這項政策在今年下半年加快了速度,例如中央組織部下調了幹部離任的年限,廳局級幹部由原來的六十歲調整爲五十八歲,縣處級由原來的五十八歲調整爲五十五歲,科級幹部必須在五十二歲離任。從低層著手往上逐步更迭,預料在五中全會後至今年底,將會完成省、部級的人事佈局,明年則循序進入省級以上的人事變動,新的人事將在二十一世紀挑起未來中國大陸建設的擔子。

 江澤民入主中南海已經十一年,九月初他到美國參加聯合國千禧年首腦會議時,流露出將在中共十六大逐步「乘風歸去」的意願,在他繼續主政的今後兩年內,能否建構好大陸未來發展的經濟架構與人事佈局,無疑關係著他的歷史定位與評價,因此由他主導的十五屆五中全會,在中國大陸跨世紀的發展上,就顯得非同尋常。

(http://renminbao.com)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0/10/9/4167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