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教育改革能這麼改嗎?
 
【人民報訊】(博訊10日消息)我年輕時家裏很窮。父親長期患病,病假工資才四十多元,母親工資只有三十多元,家裏弟弟妹妹六個,鄉下還有老祖母,需不時寄些零花錢去。按家裏這種條件,我是根本上不起大學的。我也作好了參加工作的準備,沒化多少精力去複習功課,但由於我平時基礎紮實,我還是被錄取了。當時大學不要學費。學校免了我書費,給我助學金,吃飯不成問題。每月還給我2.5元津貼,買買牙膏肥皂等。大學畢業我參加工作後曾填過不少次履歷表,我每每總寫上:「是黨和人民培養了我」。現在上大學要交昂貴的學費、書費、住房費、伙食費等。據報道,一個家庭爲一個孩子上大學平均花費不少於一萬元/年,其中學費約4000-5000元。而據報道,即使經濟最發達、市民最富裕的上海和廣東,約75%的家庭年承受力在5000元以下,因此上大學已成爲絕大部分有子女上學家庭的沉重的「消費」。當這些孩子大學畢業後,他們還會像我那樣在履歷表上寫上「是黨和人民培養了我」嗎?他們對黨的感情會和我們這一代一樣嗎?
教育歷來被認爲是一個國家的根本,是國家的希望。正因爲如此,許多國家在教育上投資是巨大的。北歐諸國的大學教育免費,法國的國力大學只收少量註冊費,東歐也實行免費與廉價制度。在美國,每年學費僅佔人均收入很低的比例。然而作爲社會主義的中國卻大踏步後退了,不僅收學費,而且2000年學費比1999年學費上漲40-50%,致使許多貧困家庭難以上學。有人說,國家不是推出了教育貸款嗎?但是,銀行能貸一萬元一年嗎?即使銀行貸了,學生畢業後怎麼還?有的學生畢業後連工作都找不到,拿什麼還?找到工作的,平均年薪多少?政府統計過嗎?要還貸,要買房,到猴年馬月結婚成家?新華社杭州9月12日電《爲何冷落了助學貸款?》中披露,浙江原計劃放貸一億元,到目前爲止才放貸了315.8萬元。許多農家和貧困家庭子女不得不知難而退,有的連高考也不參加了。久而久之,高校豈不成爲富人子女俱樂部?還有什麼社會公正可言?政府在宣傳「科教興國」、「西部開發」,但是如果西部不能培養出大批自己的人材,主要靠引進能實現大開發嗎?西部開發豈不成了空中樓閣?

從政府角度來說似乎也有難度。財力不足,如何加大投入呢?但是路有很多,譬如能否考慮降低辦學成本呢?據報道,目前我國師生比例爲1:8 。.根據有關報道,高校行政後勤人員佔高校全部人員的60%。按此比例,高校教職員與學生之比爲1:3.2 。這就是說,一個一萬學生的大學,教職員達3100多人。如果一個教職員工的人頭費爲2,25萬/年,教職員工人頭費總數達7000萬。而一萬名學生學費只能收到4000-5000萬。如果高校師生比例降到國際水平1:16.,甚至1:20,也來個與國際接軌,那麼教職員工只需要500-625人,僅人頭費支出可以節約5500-6000萬,遠大於學生所交的學費數。換言之,現在學生交的學費用來養學校冗員還不夠。試問,學生有義務養這些冗員嗎?遺憾的是:教育主管部門沒有能力和魄力解決高校「精簡機構、裁減冗員」這一棘手問題,於是他們就把矛頭轉向學生,利用國人望子成龍心理,搞這種所謂的「教育消費」。但是他們這樣做的時候,忘了我黨的宗旨,忘了三個代表,忘了三講。教育改革能朝這條路上走嗎?!

注:本人無任何內部資料可查,也不造假。文中所引原始數據除已點明出處外,均摘自2000年9月9日全國公開發行的《老年週報》二版《大學收費上漲帶來了什麼?》一文。
(http://renminbao.com)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0/10/9/4194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