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文革的教訓是跨國界的
 
莊永康
 
【人民報訊】文革博物館最大的意義其實不在於展出遺物,讓人「憑弔」,而是以實物和語文說明提供思辯的條件,讓參觀者可以從中思考我們從哪裏來,應到哪裏去這類問題。

  讀了言論版上徐弘炯君寄自荷蘭的來論(9月14日),想談談「如何面對歷史」的議題。針對徐文《該怎麼面對「文革」?》這一問,筆者的回答是:該有一部客觀平實而分析深入的文革史,留作後世之鑑。理由很簡單,文革雖然發生在中國,但教訓卻是跨越國界的。大家都想知道,政治運動造成「浩劫」,真相到底怎樣?請注意,下個「文革」的舞臺,並不一定仍在中國。

  發生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是牽涉了四分之一人類的一場風暴。這場風暴除了產生批鬥、暴力等現象之外,同時也是思想、文化上的巨大耗損。有人說,文化大革命是「大革文化命」。所謂以史爲鑑,可以知興替,一部完整的文革史將是對人類的一種貢獻。這本論著目前還沒有出現,未免是一種遺憾。

文革博物館

  徐文是爲了反駁林敏的一篇文章《中國應面對「文革」》而寫。其中指出,「把日本侵華戰爭和文革相提並論,是不合邏輯的」,這點筆者深表同意。文革是民族的內耗,而不是外族入侵,因此二者本質不同。但,徐文說因美國人不建越戰博物館,所以中國人也不應建文革博物館,恐怕也犯上同樣的邏輯錯誤:越戰與文革本質不同,所提供的歷史教訓,當然也是不能相提並論的。

  至於說,由於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在「幕後」建了個網上中國文革博物館,所以中國人自己就不能建,理由也很薄弱。照我看,由於美國人建立中國文革博物館,中國人自己更應建立一個博物館,給文革及其影響作出公正客觀的總結,方爲上策。

  當然,「公正客觀」是什麼,律人和律己尺度在哪裏,都是十分難以拿捏的。許多人到北京參觀「中國現代文學館」,都覺得它建設堂皇,令人豔羨;然而這麼大的一個館,卻對十年文革隻字未提,也是使人驚訝不已的地方。

  設立博物館,無疑與創建者對待歷史的態度有密切的關係。博物館最大的意義其實不在於展出遺物,讓人「憑弔」,而是以實物和語文說明提供思辯的條件,讓參觀者可以從中思考我們從哪裏來,應到哪裏去這類問題。

怎樣對待歷史?

  徐文提到,博物館實物「會把人們帶入血腥、帶進憤怒,從而可能危害到今天和明天的社會」,那恐怕是種片面的預測,博物館反應如何當然也要看「受衆」是誰而定的。或許有人認爲,今天的中國羣衆還是容易激動的,容易受誤導的,因此不提過去,穩定壓倒一切。但同樣令人迷惑的是:面對過去,是否就不能保持穩定?相反的,不檢討偏差,是否就能避免錯誤不再重犯,悲劇不再發生?

  筆者向來反對以挖人瘡疤、幸災樂禍這類陰暗的心理看文革,或看任何災難。(因爲我相信報應。)怎樣對待歷史事件,確與當事人的心態和氣度有關。同樣面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人懺悔贖罪,日本人曖昧躲閃,便有天淵之別。而在這件事情上,兩者絕對可以相比!

  此外,即使文革博物館未建,文革全史未出,也並不表示文革完全沒有被記錄下來,反映出來。因爲中國人還是個有文化的民族!倘若你對鄭念、張戎以英文寫的小說不以爲然,以中文寫的回憶錄和「傷痕文學」也着實不少。

  據了解,這些源源而出的文學作品,是1970年代末期的潮流,並得到中共第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改革開放路線所鼓舞。作品包括戴厚英的《人啊,人!》、古華的《芙蓉鎮》、諶容的《人到中年》等。晚年覺醒的巴金,寫出《隨想錄》;88高齡的季羨林,也有《牛棚雜憶》。學者劉再復探討爲何中國作家在諾貝爾文學獎缺席的議題時,也曾在鴻文中追述了文革的影響。

文革的惡果

  個人認爲,阿城的《棋王》、《樹王》、《孩子王》這三部曲,是對文革最有概括力的描述。這三個中篇表現了三個層面,即知識分子的埋沒、大自然的破壞與教育事業受到摧殘。實際上,中國目前仍在承受着這些惡果。讀了這三篇小說,你會明白文革的過去是可以深刻地檢討的,絕對不用血淋淋。

  文革的發生,當然也不能脫離特定的時代背景。曾被打爲「走資派」的一名中共老黨員馬識途(看來是筆名),便在著作《滄桑十年》中提出一番探索。據港報引述,書中這麼寫道:

  「文化大革命這樣的事,是在中國社會土壤裏和在中國歷史現階段發生的,也只有在現在中國這個環境裏發生。鄧小平在說到過去的錯誤時說:固然與某些領導人的認識、作風有關,但是組織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問題更重要……

  「黨和國家現行的一些具體制度中,還存有不少弊端,如表現爲高高在上,濫用權力、脫離實際、思想僵化、壓制民主、打擊報復、欺上瞞下、專橫拔扈、貪贓枉法等官僚主義,把一切權力集中於黨委書記、第一書記,什麼人說了算,獨斷專行,正是封建專制主義的影響,也是發生文化大革命的重要原因。」當然,這是馬識途的一家之言。

  徐文的主題是:「外有洋人,不談家醜」。細想一下,文革的悲劇,是不是也因這種極度懼外排外的思維而產生的呢?因爲當時的毛澤東告訴中國人,發動文革,是爲了對付「帝」、「修」、「反」——即西方的帝國主義、蘇聯的修正主義和國際反動派。於是全國陷入了「抓鬼」運動中,人人都自稱忠於毛主席,都說對方是外國代理人……。

  其實在1950年代初,美國參議員麥卡錫極端反共,也曾以莫須有的罪名,掀起過類似的「獵巫」(Witch-hunting)行動,給社會造成了分裂與動盪。但大量的文獻、記錄片和文藝作品顯示,美國人對麥卡錫主義的批判不遺餘力,對其踐踏人權的做法予以譴責,並不因爲這段日子不光彩而絕口不提。(http://renminbao.com)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0/9/20/3418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