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文革的教训是跨国界的
 
庄永康
 
【人民报讯】文革博物馆最大的意义其实不在于展出遗物,让人“凭吊”,而是以实物和语文说明提供思辩的条件,让参观者可以从中思考我们从哪里来,应到哪里去这类问题。

  读了言论版上徐弘炯君寄自荷兰的来论(9月14日),想谈谈“如何面对历史”的议题。针对徐文《该怎么面对“文革”?》这一问,笔者的回答是:该有一部客观平实而分析深入的文革史,留作后世之鉴。理由很简单,文革虽然发生在中国,但教训却是跨越国界的。大家都想知道,政治运动造成“浩劫”,真相到底怎样?请注意,下个“文革”的舞台,并不一定仍在中国。

  发生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是牵涉了四分之一人类的一场风暴。这场风暴除了产生批斗、暴力等现象之外,同时也是思想、文化上的巨大耗损。有人说,文化大革命是“大革文化命”。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一部完整的文革史将是对人类的一种贡献。这本论著目前还没有出现,未免是一种遗憾。

文革博物馆

  徐文是为了反驳林敏的一篇文章《中国应面对“文革”》而写。其中指出,“把日本侵华战争和文革相提并论,是不合逻辑的”,这点笔者深表同意。文革是民族的内耗,而不是外族入侵,因此二者本质不同。但,徐文说因美国人不建越战博物馆,所以中国人也不应建文革博物馆,恐怕也犯上同样的逻辑错误:越战与文革本质不同,所提供的历史教训,当然也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至于说,由于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在“幕后”建了个网上中国文革博物馆,所以中国人自己就不能建,理由也很薄弱。照我看,由于美国人建立中国文革博物馆,中国人自己更应建立一个博物馆,给文革及其影响作出公正客观的总结,方为上策。

  当然,“公正客观”是什么,律人和律己尺度在哪里,都是十分难以拿捏的。许多人到北京参观“中国现代文学馆”,都觉得它建设堂皇,令人艳羡;然而这么大的一个馆,却对十年文革只字未提,也是使人惊讶不已的地方。

  设立博物馆,无疑与创建者对待历史的态度有密切的关系。博物馆最大的意义其实不在于展出遗物,让人“凭吊”,而是以实物和语文说明提供思辩的条件,让参观者可以从中思考我们从哪里来,应到哪里去这类问题。

怎样对待历史?

  徐文提到,博物馆实物“会把人们带入血腥、带进愤怒,从而可能危害到今天和明天的社会”,那恐怕是种片面的预测,博物馆反应如何当然也要看“受众”是谁而定的。或许有人认为,今天的中国群众还是容易激动的,容易受误导的,因此不提过去,稳定压倒一切。但同样令人迷惑的是:面对过去,是否就不能保持稳定?相反的,不检讨偏差,是否就能避免错误不再重犯,悲剧不再发生?

  笔者向来反对以挖人疮疤、幸灾乐祸这类阴暗的心理看文革,或看任何灾难。(因为我相信报应。)怎样对待历史事件,确与当事人的心态和气度有关。同样面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人忏悔赎罪,日本人暧昧躲闪,便有天渊之别。而在这件事情上,两者绝对可以相比!

  此外,即使文革博物馆未建,文革全史未出,也并不表示文革完全没有被记录下来,反映出来。因为中国人还是个有文化的民族!倘若你对郑念、张戎以英文写的小说不以为然,以中文写的回忆录和“伤痕文学”也着实不少。

  据了解,这些源源而出的文学作品,是1970年代末期的潮流,并得到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路线所鼓舞。作品包括戴厚英的《人啊,人!》、古华的《芙蓉镇》、谌容的《人到中年》等。晚年觉醒的巴金,写出《随想录》;88高龄的季羡林,也有《牛棚杂忆》。学者刘再复探讨为何中国作家在诺贝尔文学奖缺席的议题时,也曾在鸿文中追述了文革的影响。

文革的恶果

  个人认为,阿城的《棋王》、《树王》、《孩子王》这三部曲,是对文革最有概括力的描述。这三个中篇表现了三个层面,即知识分子的埋没、大自然的破坏与教育事业受到摧残。实际上,中国目前仍在承受着这些恶果。读了这三篇小说,你会明白文革的过去是可以深刻地检讨的,绝对不用血淋淋。

  文革的发生,当然也不能脱离特定的时代背景。曾被打为“走资派”的一名中共老党员马识途(看来是笔名),便在著作《沧桑十年》中提出一番探索。据港报引述,书中这么写道:

  “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事,是在中国社会土壤里和在中国历史现阶段发生的,也只有在现在中国这个环境里发生。邓小平在说到过去的错误时说: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认识、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

  “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还存有不少弊端,如表现为高高在上,滥用权力、脱离实际、思想僵化、压制民主、打击报复、欺上瞒下、专横拔扈、贪赃枉法等官僚主义,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书记、第一书记,什么人说了算,独断专行,正是封建专制主义的影响,也是发生文化大革命的重要原因。”当然,这是马识途的一家之言。

  徐文的主题是:“外有洋人,不谈家丑”。细想一下,文革的悲剧,是不是也因这种极度惧外排外的思维而产生的呢?因为当时的毛泽东告诉中国人,发动文革,是为了对付“帝”、“修”、“反”——即西方的帝国主义、苏联的修正主义和国际反动派。于是全国陷入了“抓鬼”运动中,人人都自称忠于毛主席,都说对方是外国代理人……。

  其实在1950年代初,美国参议员麦卡锡极端反共,也曾以莫须有的罪名,掀起过类似的“猎巫”(Witch-hunting)行动,给社会造成了分裂与动荡。但大量的文献、记录片和文艺作品显示,美国人对麦卡锡主义的批判不遗余力,对其践踏人权的做法予以谴责,并不因为这段日子不光彩而绝口不提。(http://renminbao.com)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0/9/20/3418.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