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年輕的生命爲何隕落
 
楊蕾
 
孩子總被比作祖國的春天,他們可以在燦爛的陽光下茁壯成長,盡享歡樂。但是,有些孩子卻不願享受生活,年輕的生命之花還未綻放就似流星般隕落......

1月12日如皋市奚斜中學初一(3)班年僅14歲的女生宗青青因爲上學遲到了約5分鐘,就服下劇毒農藥,終因搶救無效死亡。

1月17日從內地轉入香港上學的18歲女學生林婕,因不堪同學的歧視而跳樓自殺。

2月12日六合縣馬革安鄉一名9歲男孩因爲在燃放爆竹時不慎將鄰家一堆稻草燒掉,怕遭責罵,喝下農藥自殺,幸被家人發現。

3月17日重慶9歲女童陳亞均吊死在教室中,死因不詳。

3月30日一12歲中學生被父親踹了一腳後,上吊尋死,幸好被及時發現,經搶救脫離危險。

4月4日6歲的姜蕊模仿「小燕子」,上吊自殺。

6月24日南京一16歲學生因戀愛受挫,吃下60粒安眠藥自殺,被家人發現,逃過一死。

7月2日北京一16歲男孩跳樓自殺。

7月10日一女孩因汗毛過重而自殺。

7月12日本溪一女孩因爲高考不理想在家中懸樑自盡。

7月15日浙江一9歲女童模仿「小燕子」,吊死在外祖母家中。

7月17日一女學生中考考了637.9分,卻擔心成績不好,跳河自殺。

8月11日泗陽縣12歲張豔因模仿電視劇中上吊鏡頭,不慎吊死在家中手扶拖拉機的車棚裏。

8月21日海安縣一8歲男孩因祖母不讓其看電視,一氣之下服農藥自盡。

8月24日徐州一12歲少年被後母懷疑偷了家中的錢,遭毆打、捆綁,痛苦無奈,服農藥自殺。

8月27日武漢13歲女孩投毒殺母殺弟

近日,湛江一學生因考試不合格跳樓自殺。

......

最近一段時期,孩子自殺的事件屢屢發生,觸目驚心。這些年輕的生命如流星一般少縱即逝,實在令人惋惜。他們年紀最小的僅有6歲,還不經世事,大的也不過18歲,這些處在花季,含苞欲放的年輕生命會如此痛恨這個世界,寧願以死解千愁,其中的原因一定紛繁複雜。

據廣州的一項不全面調查表明,有人格障礙的兒童比例在逐年上升,嚴重者多已超越人格障礙形成了各種心理疾病,如嚴重失眠、憂鬱、緊張、厭學、記憶力減退,甚至出現幻覺、精神失常。來自北京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大城市的兒童約有17%到20%存在各種類型的心理問題,包括考試綜合症、社交恐怖症、人格障礙等。面對越來越乖戾脆弱的孩子,家長、老師感到無所適從。而這些心理疾病達到極至時,孩子就會選擇「自殺」

在大量的死亡案件中,大多孩子是因爲考試成績不理想或是難以承受學習所帶來的壓力。東莞市一優秀女生中考考出了637.9分的好成績,只因擔心考試時被老師「警告」不要被別人看卷子,影響到成績就跳河自殺,大好的前途就如此放棄。

社會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研究員張俊英針對此事說,考慮到升學考試對考生的意義,監考老師的「警告」是致使其自殺的直接原因;而間接原因則有:家長照顧學生的生活而忽略家庭中的交流,生活優越後,學生除學習壓力外缺少挫折教育,導致一產生挫折便不知所措;學校素質教育提得多,但升學率仍然是主目標,學生的心理健康不被重視,雖有心理諮詢也少起作用。更爲重要的是我們的教育缺少一課:教給學生生命的意義與可貴是什麼。

許多教育學者都曾指出:教育以鼓勵爲主,應儘量避免刺傷學生的自尊心。挫折教育研究分寸和場合,但過分強調此則失去了其意義和效用;優秀生對挫折、失敗更爲敏感,尤其是在目前中考的壓力甚至超過高考的情況下,初中生的壓力可想而知;但指揮棒不變,對學校老師和學生的評價標準不變,壓力就不會減。

另外,現在的孩子一味嬌生慣養,在家中集「千般寵愛」於一身,呼風喚雨,地位可是了得,用「小皇帝」、「小公主」來形容他們都覺欠佳。物質上的「富足」同時帶來了心理上的「貧瘠」。他們心理承受能力很差,生活在蜜罐中的孩子是聽不得批評的。「忠言逆耳」在他們心裏早已作古,只有美言、誇獎、順服才是「良言」。長此以往,鑄就了他們懦弱的性格,難以經受挫折,遇事沒有自主能力,「死」就成爲擺脫困難的最終選擇。海安縣一8歲男孩因祖母不讓他看電視,一氣之下竟服農藥自盡。可想,如果這個孩子長大成人,不知是否能夠承受就業的壓力、生活的壓力。

孩子選擇死亡的原因很多,但應該讓他們明白人生在世本就存在着壓力,競爭無時無處不激勵着人們前進,有勇氣的人則會知難而上,克服重重困難,力挽狂瀾,努力拼搏。但這一切都不是與生俱來的,都是需要後天一點一滴的積累,靠老師、家長的言傳身教,靠社會的正確引導。「社會」是不會以人的意識爲轉移的,它要求你去適應,去習慣。如果孩子們被幸福的生活所「蜜化」,對社會不再適應的時候,他們就會選擇「自殺」這種最簡單的逃避方法。

家長們應讓孩子在近乎自然的環境中成長,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要做到有的放矢,既不要放縱,也不要過於苛刻。如果給稚嫩的肩膀過多的負載,忽視他們的成長需求,即使如此天真爛漫的孩子,也有可能產生人格障礙。年輕的生命是璀璨奪目的,爲了不讓他們過早的失去光輝,全社會的人們都應來關心心理問題,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識,用社會的力量來維護精神健康,減少少年自殺的發生。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0/9/10/3035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