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年轻的生命为何陨落
 
杨蕾
 
孩子总被比作祖国的春天,他们可以在灿烂的阳光下茁壮成长,尽享欢乐。但是,有些孩子却不愿享受生活,年轻的生命之花还未绽放就似流星般陨落......

1月12日如皋市奚斜中学初一(3)班年仅14岁的女生宗青青因为上学迟到了约5分钟,就服下剧毒农药,终因抢救无效死亡。

1月17日从内地转入香港上学的18岁女学生林婕,因不堪同学的歧视而跳楼自杀。

2月12日六合县马革安乡一名9岁男孩因为在燃放爆竹时不慎将邻家一堆稻草烧掉,怕遭责骂,喝下农药自杀,幸被家人发现。

3月17日重庆9岁女童陈亚均吊死在教室中,死因不详。

3月30日一12岁中学生被父亲踹了一脚后,上吊寻死,幸好被及时发现,经抢救脱离危险。

4月4日6岁的姜蕊模仿“小燕子”,上吊自杀。

6月24日南京一16岁学生因恋爱受挫,吃下60粒安眠药自杀,被家人发现,逃过一死。

7月2日北京一16岁男孩跳楼自杀。

7月10日一女孩因汗毛过重而自杀。

7月12日本溪一女孩因为高考不理想在家中悬梁自尽。

7月15日浙江一9岁女童模仿“小燕子”,吊死在外祖母家中。

7月17日一女学生中考考了637.9分,却担心成绩不好,跳河自杀。

8月11日泗阳县12岁张艳因模仿电视剧中上吊镜头,不慎吊死在家中手扶拖拉机的车棚里。

8月21日海安县一8岁男孩因祖母不让其看电视,一气之下服农药自尽。

8月24日徐州一12岁少年被后母怀疑偷了家中的钱,遭殴打、捆绑,痛苦无奈,服农药自杀。

8月27日武汉13岁女孩投毒杀母杀弟

近日,湛江一学生因考试不合格跳楼自杀。

......

最近一段时期,孩子自杀的事件屡屡发生,触目惊心。这些年轻的生命如流星一般少纵即逝,实在令人惋惜。他们年纪最小的仅有6岁,还不经世事,大的也不过18岁,这些处在花季,含苞欲放的年轻生命会如此痛恨这个世界,宁愿以死解千愁,其中的原因一定纷繁复杂。

据广州的一项不全面调查表明,有人格障碍的儿童比例在逐年上升,严重者多已超越人格障碍形成了各种心理疾病,如严重失眠、忧郁、紧张、厌学、记忆力减退,甚至出现幻觉、精神失常。来自北京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大城市的儿童约有17%到20%存在各种类型的心理问题,包括考试综合症、社交恐怖症、人格障碍等。面对越来越乖戾脆弱的孩子,家长、老师感到无所适从。而这些心理疾病达到极至时,孩子就会选择“自杀”

在大量的死亡案件中,大多孩子是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或是难以承受学习所带来的压力。东莞市一优秀女生中考考出了637.9分的好成绩,只因担心考试时被老师“警告”不要被别人看卷子,影响到成绩就跳河自杀,大好的前途就如此放弃。

社会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张俊英针对此事说,考虑到升学考试对考生的意义,监考老师的“警告”是致使其自杀的直接原因;而间接原因则有:家长照顾学生的生活而忽略家庭中的交流,生活优越后,学生除学习压力外缺少挫折教育,导致一产生挫折便不知所措;学校素质教育提得多,但升学率仍然是主目标,学生的心理健康不被重视,虽有心理咨询也少起作用。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教育缺少一课:教给学生生命的意义与可贵是什么。

许多教育学者都曾指出:教育以鼓励为主,应尽量避免刺伤学生的自尊心。挫折教育研究分寸和场合,但过分强调此则失去了其意义和效用;优秀生对挫折、失败更为敏感,尤其是在目前中考的压力甚至超过高考的情况下,初中生的压力可想而知;但指挥棒不变,对学校老师和学生的评价标准不变,压力就不会减。

另外,现在的孩子一味娇生惯养,在家中集“千般宠爱”于一身,呼风唤雨,地位可是了得,用“小皇帝”、“小公主”来形容他们都觉欠佳。物质上的“富足”同时带来了心理上的“贫瘠”。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很差,生活在蜜罐中的孩子是听不得批评的。“忠言逆耳”在他们心里早已作古,只有美言、夸奖、顺服才是“良言”。长此以往,铸就了他们懦弱的性格,难以经受挫折,遇事没有自主能力,“死”就成为摆脱困难的最终选择。海安县一8岁男孩因祖母不让他看电视,一气之下竟服农药自尽。可想,如果这个孩子长大成人,不知是否能够承受就业的压力、生活的压力。

孩子选择死亡的原因很多,但应该让他们明白人生在世本就存在着压力,竞争无时无处不激励着人们前进,有勇气的人则会知难而上,克服重重困难,力挽狂澜,努力拼搏。但这一切都不是与生俱来的,都是需要后天一点一滴的积累,靠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靠社会的正确引导。“社会”是不会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它要求你去适应,去习惯。如果孩子们被幸福的生活所“蜜化”,对社会不再适应的时候,他们就会选择“自杀”这种最简单的逃避方法。

家长们应让孩子在近乎自然的环境中成长,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要做到有的放矢,既不要放纵,也不要过于苛刻。如果给稚嫩的肩膀过多的负载,忽视他们的成长需求,即使如此天真烂漫的孩子,也有可能产生人格障碍。年轻的生命是璀璨夺目的,为了不让他们过早的失去光辉,全社会的人们都应来关心心理问题,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识,用社会的力量来维护精神健康,减少少年自杀的发生。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0/9/10/3035.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