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江澤民的「形象工程」
 
【人民報訊】衆所周知,江澤民置中國平民百姓於水深火熱而不顧,五十大慶花費千億人民幣,而今又要建國家劇院,」空軍一號「專機。老百姓稱之爲「形象工程」。上樑不正下樑歪,在江澤民同志的表帥下,全國上下大搞「形象工程」。請看有關報道。

■裝門面的牌子越來越多

  這裏是洞庭湖區臨澧縣一個不足千人的小村。在村支部辦公室裏,掛着80多塊招牌,有「綜合治理辦公室」、「法制學校」、「暫住流動人口管理站」等等,令人眼花繚亂。這些招牌大多製作精美考究,形式多種多樣。

  記者被眼前這個「一套人馬、幾十塊牌子」的陣勢驚得目瞪口呆,但沒想到村支書說:由於牌子太多,辦公室地方小,還有許多牌子沒有掛出來呢!有的牌子只好寄放在村民家裏,有的乾脆被塞到了床底下。

  記者問:「搞這麼多牌子幹什麼用?」

  支書說:「派用場時掛。」

  記者又問:「派什麼用場?」

  支書滿臉苦笑:「你是真不懂還是裝的?上面幹部來參觀檢查時,掛出來裝相的。」

  一位村幹部說,哪一撥上級來檢查,我們掛哪一塊牌子。有的牌子一面寫一個機構,翻過來再寫另一個機構,正反都能用,省錢還省事。

  據當地對15個村的調查,牌子最多的村有117塊,最少的也有64塊,平均一個村81塊。爲製作這些牌子,每個村平均耗資5000多元,最多的達7850元。

  據統計,前幾年這個縣300多個村,僅用於招牌的投入就達180多萬元,農民人平增加負擔4元多。

  推行村民自治的村務公開牆,也被一些幹部用來大搞形式主義。長沙郊區火炬村的「村務公開牆」建得十分漂亮,黃瓦白牆,飛檐拱角,氣派非凡。然而記者採訪時發現,這個村財務一團混亂,1999年村幹部胡花亂用公款近3000萬元。

  洞庭湖區近年大修水利,沿湖一些縣的「水利建設責任牌」、「防汛責任牌」等剛開始很簡易,只是木牌牌,後來越做越「壯觀」。好多地方建成了高達數米的鋼筋水泥牌,一塊牌子造價1000多元。湘陰縣一位農民說:「修水利本來是樁好事,可看着這些牌子,我心裏就窩火 !」

  ■「四拍」工程搭起的「花架子」

  在江蘇寧連(南京到連雲港)一級公路邊上,有處佔地數百畝的花卉園,遠遠望去,十分搶眼。一座高大的碑式大招牌上,寫着淮陰市花卉交易市場。園裏,花圃由幾條水泥路分隔成小塊。由鋼筋混凝土構成的葡萄架長廊在園內穿過。大招牌上的塗料脫落了不少,偌大的花卉交易市場,裏邊卻無人也無花,除一部分園地育有樹苗、種着洋蔥等蔬菜外,其餘雜草叢生,成了放羊的地方。

  這片花卉園坐落在淮陰市清浦區黃碼鄉,當初號稱「天下第一花卉園」。附近的幹部羣衆告訴記者,寧連公路兩邊建設大農業示範帶,區裏花了幾百萬元,佔地搭花架子,結果是什麼示範作用也沒有起,真的只剩下「花架子」了。

  黃碼鄉一直以種植蔬菜爲主,有淮陰市蔬菜生產第一鄉之稱。花卉園所在的寧連公路兩側地勢低窪,以粘土爲主,土壤保水蓄水性能差,不太適合花卉生長。據黃碼鄉人介紹,建千畝花卉園是區裏的決策。政府將農民的承包地轉包給外地人種植花卉,每年每畝地付給農民650元左右的轉包金。根據規劃,花卉園佔地面積爲1020畝,園內擬鋪設3條總長2316米的水泥路,架設3596米長的葡萄架,建設4000米圍牆柵欄和1500平方米日光溫室花房,配套建設一個佔地30畝的花卉交易市場,但只建成了四五百畝便告流產。

  無獨有偶。在公路的另一側,位於武墩鄉的「清浦銀杏園」也面臨着同樣的命運。當年也號稱「天下第一」的千畝銀杏園,大標誌牌和通向田裏的水泥路依然醒目,但銀杏只剩下了幾十畝,圍牆柵欄也早被人拆除,只有殘留的牆樁還能看出當時的規模。

  記者問當地幹部羣衆,建花卉園、銀杏園究竟有何「好處」?武墩鄉的農民說,當然有好處,銀杏樹多的時候,前來參觀的領導和小轎車很多,還上過好幾回電視。一位姓張的農民苦笑着說:「據說光銀杏園的標誌牌就花了差不多10萬元,那條水泥路也是爲方便參觀的車子進出而鋪的。不該花的錢,花得這麼多,銀杏市場又不好,你說能不敗嗎。園子建了,參觀的也參觀過了,可老百姓什麼好處都沒得到。相反,田裏的溝渠體系卻被破壞了。有的承包地水灌不過來,現在還糧後,只能種小麥和旱作物。這地原來可都是水稻田啊!這樣的示範田,不僅沒有帶動農民調整農業結構,反而讓我們農民提起結構調整就害怕!」

  有人形象地稱華而不實的示範工程爲「四拍」工程:迎合領導拍馬屁,項目決策拍腦袋,保證增收拍胸脯,最後玩兒完拍屁股。

  ■脫離實際的「歐式別墅」

  在合肥至阜陽公路的皖北某縣農科村段,路兩旁有一處「奇特景觀」:右邊一排10多棟兩層正在掃尾的歐式別墅,彩瓦屋頂,鋁合金門窗。帶有裝飾性很強的圓柱體的房子,高大、美觀,在一排排低矮簡陋的農舍前顯得特別扎眼。

  記者好奇地走近別墅詢問是誰的家,一位50歲左右的農婦說:我家原有5間帶小院的瓦房,住得挺好。現在鎮裏硬將我家房子扒了,蓋了這些「別墅」,我哪交得起房錢呀!村裏許多老房子都被扒了,去年冬天下大雪,大家都睡在漏風的草棚裏,很多人凍病了。

  在別墅後面的一排農舍裏,記者看到的是家家陳設簡陋,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一位農民說:這豪華別墅哪是我們住的呢?連個放農具的地方都沒有,再說咱這寒磣的家當哪能擺進別墅呢!

  路左邊,是一排做得講究的高高水泥牆,牆上嵌着不少半裸體的西方美女塑像。從牆的門洞能看見牆後的破敗不堪的民房。路邊的農民說:因爲省裏、市裏的領導都從這兒走,所以鎮裏搞了這堵牆和別墅。鎮裏講這是「形象工程」!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0/8/27/2628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