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躺平主義的延續 媒體人患厭班症出家(圖)
 
年輕人的躺平運動是對現實過於失望而出現「無慾無求」的狀態。

【人民報消息】「躺平」運動在中國已經延燒數月,近日有關「厭班症」的話題引發關注。 躺平是2021年開始在中國大陸流行的網絡詞語,指90後和00後年輕人,在經濟下滑、勞資關係失諧、社會經濟結構不合理及社會問題激化的背景下,因對現實過於失望而出現的一種「無慾無求」的狀態,如不買房、不買車、不談戀愛、不結婚、不生娃、降低慾望,維持低層次消費生存。 繼躺平運動在中國延燒數月後,據騰訊網一篇《媒體人辭職去寺院!這一屆年輕人,正在逃離上班?》的報導指出,一些中國年輕人患上了「厭班症」。 據報導,北京某報社編輯楊林鑫,因厭倦日夜顛倒的報社生活,看透了工作四年,工資沒怎麼漲,體重卻飆升30斤的無奈。於是在與女友分道揚鑣後,拒絕互聯網大廠的邀約,決定去寺廟當工作人員。剛剛26歲的他過上了誦經、吃齋的日子。 另一位自稱是懶散的年輕人潘登,則專挑各地「鬼城」旅遊,低房租成了他標記城市的光標卡尺。他住過月租700元的廣東陽江海陵島,待過月租500元的山東海陽海景房,及峨眉山腳下月租800元的新房。 而28歲的小夥子樂曉雲,從重慶辭職後便去了新疆散心,一去就是2個半月。他在新疆新源縣買了一匹大白馬,準備騎4,000公里回家鄉。 報導稱,與中年辭職的百感交集相比,年輕人辭職則「透着脫離苦海的開心」。「厭班症」從某種程度上,卻代表當代年輕人的心態。 大陸法律人士許先生早前接受海外媒體記者採訪時指出,中國人還是比較有奮鬥精神的,但是你付出努力,卻沒有相應回報的時候,必然會有一種對抗情緒,無論這是積極還是消極的。 網友「森林深處200608」直言,不管怎麼辛辛苦苦都富不起來,只是別人使喚的工具,工具壞了直接被丟掉,這樣想想確實沒啥必要那麼累。△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1/11/4/73440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