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李燁帶着前世記憶 成爲清朝最年輕一品高官(圖)
 
感恩
 
李燁之所以能做到「老成持重」,這與他能記得自己前世的經歷有莫大的關係。

【人民報消息】清朝初年有一位記得前世經歷,深受順治、康熙皇帝賞識的大官李燁,字景焱,號坦園,直隸高陽人,生於明熹宗天啓五年,卒於清聖祖康熙二十三年,享年六十歲。 李燁七歲時父親早逝,從此就擔負起家庭的重任,二十一歲中進士,二十八歲被順治皇帝選爲身邊人員,負責接待和審查奏章,三十歲提拔爲祕書院學士,擔任給皇帝講解經典知識等工作,三十三歲即做了清初朝廷要員,先任祕書院大學士,繼任東閣大學士兼工部尚書,加太子太保,成爲清朝歷史上最年輕的一品高官。史書上說他「老成持重,風度端凝,出言謹慎,內介外和」。 然而誰又能知道,李燁之所以能做到「老成持重」,這與他能記得自己前世的經歷有莫大的關係。 敘述前世今生的經歷 據古籍《三岡識略》記載,李燁能憶前世,他記得自己的前生是讀書人,博通經史,可惜歷次參加科舉都沒有考中。前世的自己有一天得了病,正在痛苦時,忽然覺得身體變輕了,病痛消失,能快步走路了。於是便起來,不知不覺走到了李家。進了李家也無人阻攔,進入內室見有一羣婦女正在伺候一位待產的孕婦。此時只覺得突然有人推了他一把,頓時跌入孕婦腹中,昏昏沉沉片刻之後,意識到自己竟然已經變成躺在小床上的嬰兒。 當時外面正在下大雪,剛剛生完小孩的母親問室外的情況,剛剛出生的李燁就開口回答:「是雪。」家裏人頓時大爲驚訝,有的沒有什麼見識的人竟然以爲他是妖怪,準備淹死他。幸虧父親堅決不讓,嬰兒時的李燁才能活下來。但是經此一事後,李燁不敢再開口說話,衆人都以爲他是一個啞巴。 七歲時,有親戚說這個小孩是個啞巴,養他有什麼用呢?此時李燁忽然笑着開口說話了,令衆人驚訝。李燁後來上學時,因爲記得前世所學,所以被視爲神童。李燁後來當了官後,親自向人敘述其前世今生的經歷。 康熙皇帝即位後,李燁繼續受到重用,改任弘文院大學士,繼任保和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李燁因爲記得前世畢生所學,再加上今生也十分好學,所以知識淵博,具有超常的文字水平,深受皇帝賞識。 當時李燁的文字水平不僅遠遠超過滿族高級官員,即使在漢族官員中也難有人望其項背。國家許多重要的文字任務都靠他完成,比如先後把校訂大清律例、重修《太宗實錄》的工作交給他,之後又讓他充任《世祖實錄》總裁。這些書籍完成之後,康熙十分滿意,不僅賜給他金銀、鞍馬,還兩次晉加太子太傅、太子太師銜。 到後來,連康熙遣兵調將等機密詔書,均口授由他起草。而且康熙皇帝每每有重大決策,一應軍機、方略、諭旨,必找李燁商議。而李燁往往能拿出很有見地的意見。「凡朝廷大典禮,必以屬公。出則扈從,入則侍講幄。」 深信輪迴轉世 因爲李燁帶着前世的記憶,深信輪迴轉世的道理,所以非常耿直老成、潔身自好,從不利用自己與皇帝親近的關係謀私利。與同僚有不同意見時,他都是靜心聽別人講話,自己則認真思考,從不爭吵。最後別人說完了,李燁才表示自己的意見,他不說則已,一說往往是「片言定是非」,大家心服口服。 因爲李燁參與很多機密詔書的起草,知道不少高層機密,所以也有一些官員想通過他打探高層情況。那時候不少人巴結討好李燁,與他拉近乎,就是爲了達到這一目地。可李燁頭腦非常清醒,不該告訴別人的就是不開口,「所治職務,出未嘗告人,忠謹慎密,始終匪懈,有問者,輒默不應」。 正是由於李燁的巨大貢獻,康熙帝對他「眷遇甚厚」。李燁逝世後,康熙帝十分悲痛,命大學士明珠帶人前去弔唁,並賜祭葬之大禮,規格很高。之後又授其三子以教習知縣、晉員外郎,又超擢其孫李敏啓爲太常寺少卿,以示優待之意。還指示讓李燁「入祀鄉賢」,並諡「文勤」,此號有「文」有「勤」,恰如其分,頗有深意。△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1/10/31/73434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