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美軍事國防智庫: 五年內大陸攻臺失敗機率大
 
【人民報訊】中國時報摘譯美國軍事國防智庫蘭德公司十八日發表的「可怕的海峽?兩岸對峙的軍事層面與美國的政策選擇」報告指出,雖然臺灣的空軍仍能在未來五年保持空優,因而保持海上優勢,以及防堵解放軍渡海登陸,但是沒有提供關鍵性武器,以及發展與美軍協調一致的能力,雙方的差距並不大。

此報告稱,運用蘭德公司獨家的淨評估方法與先進的模擬軟體,三位作者在一千七百次的電腦模擬臺海衝突的情況分析指出,大陸在二零零五年前,進攻臺灣的任何企圖都可能造成慘重的傷亡,失敗的機會極大。

這份報告是迄今爲止最詳盡的戰術分析,舉凡臺灣與大陸軍隊的優缺點,美國軍事介入的程度,及美國與臺灣軍事合作的層面都有完整的討論。

摘譯此報告如下:

中國大陸武力攻臺可分爲下列四個部份:

.第一階段,兩岸爲爭奪空優拉開序幕。

.第二階段,兩岸爭奪制海權,空戰也許同時進行。

.空襲後,第三階段中國大陸集中對全島進行「炮火準備」。

.中國大陸將在第四階段進行陸戰,對臺可能發動兩棲登陸、傘兵和直升機突擊。

焦點尤其在空戰,其次是海戰。中國大陸若要成功發動兩棲作戰,取得制空和制海權是絕對的前提,這也是解放軍攻臺最核心的部份。大陸海軍目前有能力一次運載一個師的兵力渡海,但這很難在臺軍的抵擋下建立灘頭據點。爲此,很多分析顯示中國大陸將動員衆多商船和民船加入運兵行列,情景就像當年「敦克爾克」大撤退,英軍徵用大批民船運兵一樣。

像這樣動用非武裝商船的做法,除非中國大陸先掌握臺海絕對的制空和制海權,否則這種做法是非常愚蠢的。同樣的,除非臺灣空軍遭到全面壓制,否則中國大陸對臺採取的大規模空降和對地攻擊將形同自殺。另外,兩岸海軍的航空兵力均非常有限。如果沒有空中優勢,中國大陸海軍的水面艦很容易在臺灣海峽遭到攻擊。因此我們做出這樣結論,取得制空權將是中國大陸武力攻臺行動中的關鍵所在。

爲進行該項研究,我們選擇蘭德公司的「聯合整體狀況」(JICM)模型,作爲我們這次研究課題的主要分析工具。該模型是爲美國國防部而設計,主要是針對戰區戰役而進行的一種探索性分析。在□集可靠數據,以及確認各項因素符合兩岸戰爭情境之後,我們進行超過一千七百次的模型演練,測試下列七個影響兩岸戰爭的主要變數:

.中國大陸空軍對武力攻臺的編成、規模和決心。

.兩岸擁有超視距及射後不理的中程空對空導彈數量。

.中國大陸擁有的短中程彈道導彈的數量和質量。

.中國大陸擁有先進精確制導武器的規模,包括雷射制導炸彈、全球定位系統制導武器等。

.臺灣空軍的出擊能力和出擊架次。

.臺灣飛行員的素質。

.美軍履行防衛臺灣承諾的程度。

在海戰方面,我們採用JICM和Harpoon的分析模型。Harpoon被普遍視爲最佳的現代海戰電腦兵棋推演軟體,它能對潛艇、水面艦和水上防空等情境進行分析。

我們的分析建立在一種所謂的「作戰想定」上,尤其是針對中國大陸的攻擊戰略。我們選擇的分析面向,主要取材於現存有關兩岸均勢的著作,以及美國和其他地區專家的討論。我們同時注意到一些所謂的「合理」案例,這些能反映目前的現實戰力和投射能力,而且這些戰力可以被理解是能夠達到的。最後我們以「例證性」和「象徵性」方式介紹研究結果。

我們把戰爭設定在二○○五年,而兩岸軍備採購在這一年也大致就緒。當然,分析需要許多假設,而且會產生一些問題,包括我們設定的戰力有多少可信度。我們的分析是假定兩岸未來都會在主要領域增強軍備,特別是,我們相信中國大陸的戰力要比實際展現得要強,而我們也假設臺灣即使受到中國大陸攻擊,亦能基本維持指揮控制能力。基於上述假設,我們的分析較爲側重兩岸潛在戰力的評估,而少於純實際戰力的評估。

我們的研究顯示,近期內中國大陸任何侵犯臺灣的意圖都極可能失敗。先不管稍早我們提過那些可能影響戰力的缺點-例如,後勤和指揮管制能力的不足可能使對臺灣發動三棲作戰(兩棲、空降和空中突擊)之類的複雜軍事行動變得荒腔走板-解放軍對自己在空戰中致勝的能力也沒把握,它的船艦也缺乏足夠的防空和反導彈的防禦設施。假設臺灣在遭受攻擊時,還能讓它的空軍基地保持運作,阻絕北京跨海運送大量地面部隊所需的海空優勢的機會就大。總之,臺灣在對抗我們預計中國大陸所能做出最佳的攻擊行動時,有幾乎九成都能夠達到「好」結果。但不論是空戰或海戰,兩邊的損耗都會很高。

從研究中我們得到七點發現:

一、臺灣的空軍基地必須保持運作,以便臺灣空軍的戰機戰力能與在戰機數目上擁有優勢的解放軍空軍匹敵。我們建議增加對被動防禦和快速復編措施的注意;臺灣可以從七○和八○年代北約組織如何應付華沙公約組織對它後方形成的空中和飛彈攻擊威脅學到很多東西。

二、至少在先進的空對空武器上,臺灣必須維持同等的水準。最好的情況是,臺灣在這方面享有單方的優勢。至少得做到的是,若臺灣未能配備有AIM-120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AMRAAM),就不能讓解放軍空軍配有大量可以射後不理的AA-12級飛彈。美國政府最近決定,如果中國大陸獲得AA-12/R-77型飛彈的話,就將提供AMRAAM型飛彈給臺灣,可說是一項重要和受歡迎的對策。

三、飛行員的素質可說是臺灣的最後一張王牌。解放軍空軍的訓練是出了名的糟,這使得臺灣儘可能確保它的空軍人員都是高才幹一事變得更加重要。我們的研究建議,飛行員素質的改善對提升空優將有極大的幫助。

四、目前,美國的介入很重要,而且會愈來愈重要。即使在近期內,美國的航空母艦和陸基戰機聯手對臺灣的防衛而言都十分重要。當解放軍空軍的裝備變得愈來愈先進和優秀時,臺灣對美國協助的需求也會同樣的增加。

五、反潛作戰是臺灣的一項重大弱點。由於沒有足夠數量的現代化攻擊潛艇,臺灣海軍很難和中國大陸日益現代化的潛艇部隊抗衡。我們建議臺灣的海軍考慮讓它主要的戰鬥艦隊在和中國大陸作戰的初期駛離臺灣海峽。

六、行動快速、祕密的飛彈快艇和機動性高的陸基反艦飛彈發射器足以協助臺灣發揮它一貫的防禦優勢。如果能獲得足夠的目標偵測和定位資訊,即使在兩岸剛開戰的混亂時刻,這些武器也能變得相當致命,而且存活率極高。

七、同樣的,美國在兩岸海戰中的角色還是很重要。美國的核子動力攻擊潛艇可以協助對抗中國大陸的潛艇威脅,美軍的監測能力也能給予臺灣部隊重要的支援,而配有魚叉反艦飛彈的轟炸機更可以提供對海戰而言極關鍵的早期火力。

既然北京不太可能放棄使用武力達成統一的「權利」,則臺灣堅強的防範能力對臺海的持續和平就顯得極爲必須了。身爲臺灣最值得信賴的朋友和遵循一九七九年制定的臺灣關係法的規定,即使解放軍現代化,美國還是必須在協助臺灣維持和加強防禦能力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如果防禦失敗,臺灣可能發現它的生存與否某程度得靠美國的直接軍事介入。

然而,關於美國對臺灣的支持,也就是加強臺灣防範能力的方式-不管和平或戰爭時期-我們的分析建議五點重要的發現。如果能按這些建議先發制人,我們相信,臺灣相較於中國大陸的防禦態勢將可大爲增強,而不必冒使局勢變得不穩的風險。

第一,在近期內,支援臺灣所需的部隊數量遠不如五角大廈認定的執行主戰場作戰應需的部隊數量。在我們的研究中,我們從未要求超過一個陸基的戰鬥機聯隊、兩個航空母艦戰鬥羣和十二架左右的重型轟炸機參與行動-這較當時「沙漠風暴」行動中相當於十個戰鬥機聯隊和六個航空母艦戰鬥羣的部隊數量來說,要少得很多。

從軍售和軍援的角度看,我們第二項建議是:應注意協助臺灣充分掌握現有的先進作戰平臺,而不是對臺出售全新的武器系統。提供像「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改良型聲納等的關鍵先進武器,是這種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三,臺灣空防的指揮管制網,過去十年間曾實質提升,但仍受限於情報整合及資料傳輸能力的不足,這些缺點應列爲修正的第一優先。美方可以鼓勵臺灣作這些必要的投資,確保臺灣指管系統完全現代化和健全,以因應可能與中國大陸衝突時的各種威脅。

第四,美國應明確、適當地選擇如何及何時與它的友邦、盟友分享資訊和情報;在此同時,特別是在危機時,每天提供臺灣政府和軍方領導人戰略及戰術情況的精確照片,才能使臺灣方面掌握因應危機的足夠手段;分享威脅的動態照片,也使雙方更容易在軍售和美臺軍事合作上達成共識。

最後,萬一臺美部隊必須並肩,我們強調要注意軍事協同一致機制(interoperability)的重要。這項分析假設美臺只有最低層次的協同一致機制,即便如此,一旦爆發戰爭,這種假設可能也高估了雙方合作的層次。加強美臺軍事合作,即使危機時兩國部隊互不支援,不要互相妨礙行動,也符合雙方利益,在強化交流上,即使小有進展也好。

除了協助臺灣提升嚇阻態勢外,美國可以開始思考某些可操作的戰略議題,以便在與中國大陸衝突時能有效地支持臺灣。就像在伊拉克和巴爾幹的攻擊行動,美國典型戰略包括長程攻擊敵方指揮、管制和通訊設施、空防、機場和其他目標,美國是否要擬訂攻擊像中國大陸的核武設施的計劃,假如擬訂這種計劃,在決定目標和打擊程度時應有何種限制,將是一個非常傷腦筋的問題。

要壓制解放軍的長程空防能力,甚至只是對中國大陸軍事目標進行有限攻擊,都是最困難的;要化解長程地對空飛彈,普遍被認爲是個戰術難題,加上精確攻擊中國大陸境內軍事目標的危險性,整個攻擊計劃會變得非常複雜。

這項研究只集中在近期,只包括二○○五年前的戰力評估,但我們的報告指出中方的四項發展特別值得注意:

.資訊戰的優勢使中國大陸能更快、更全面地癱瘓臺灣指管網。

.配備傳統彈頭的數千枚高精確彈道及巡弋飛彈,嚴重危及臺灣機場的運作。

.配備與美國聯合遠攻武器不相上下的遠攻武器,使解放軍空軍能在長程地空飛彈的保護傘內或不遠處,準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0/11/20/6438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