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人治政府不相信百姓
 
毛孟靜
 
【人民報訊】蘋果日報23日評論文章:李瑞環最近訪港數日,確是給香港人留下既草根又雍容的印象,大家由媒介帶頭,齊聲贊好。有評論標題說這政協主席「爲香港帶來祥和之風」,幾乎就像是一項成就。也有本地民主派的人物,對李瑞環說的保安手法「太擾民」的話,擊節讚賞。

憑觀感只能看表面

李主席說甚麼做甚麼,都只是表面工夫。除了氣氛不錯感覺良好,看不到有甚麼實質意義。也有人提出說,這可能是繼江澤民向特區記者發惡光火後,中央對香港作出的安撫行動。但說到底,這一切只鞏固了人治的氣氛和感覺,心態是,要從領導層的喜怒哀樂,計算吹的是甚麼風。

因爲人治,特區看中央多憑觀感,但北京看香港,何嘗也不是看表面。這個,也不應太怪中南海,基本法講明港人高度自治,原本的態度,就是不去管,間歇瞄一瞄特區發展成怎樣就是了。

但不斷有政治既得利益者向北打小報告:不得了,特區醞釀文革氣氛。這些人,套用眼下流行術語,明顯「簡單兼幼稚」。文革動亂,當年由毛澤東加四人幫策動,由上而下,已給確鑿定性爲十年浩劫,怎能比?北京看到香港有動盪,但不是動亂,且明明是百姓自發的,這個,不像文革,但真有點像「六四」。

香港的政治奉承專家,不會提出「六四」這個比喻。因爲文革早成定案,但「六四」仍是懸案,不但是瘡疤,更可能是傷疤,碰不得,隨便提出「六四」噴口水花,會隨時打錯報告擦錯鞋。

由中央看來,特區不但有倒董之風,也有董建華所說的戾氣。有搞事的學生,搞甚麼公民抗命,挑戰政府權威,繼有教授講師、知識分子熱烈支持學生,而反映意識形態的新聞界,就簡直失控,不住夾道起鬨。

大學生加知識分子加記者,就有當年那場「風波」的串連影子,觸動中樞神經。只差未有勞工階級爲響應學生上街,或爲政治問題而打正旗號反政府,卻也不禁令人疑惑,會否之所以要統戰勞工領袖劉千石,格外開恩容他北上探母?

表面看來,順理成章地,之所以那班大學生是要整治一下的,新聞界也要好好整頓,同時教訓記者。而知識分子們,就由梁愛詩實批評一番,說他們戀戀殖民時代不願迴歸,「每當有任何觀感,港人的權利或自由可能受到威脅,他們便會大聲吶喊,但這大都不過是一種觀感而已。」

律政司錯用吶喊詞

本人對這段話的率先觀感,律政司司長錯用「吶喊」一詞,因爲令人聯想魯迅,再與知識分子掛。但梁司長忽略了她口中的反政府「觀感」,主要來自一份不信任。不論中央特區,都以人治掛帥,本地例子包括牽涉她本人:一片不信任聲中,董建華不但確認她的功績,更邀她延任。人治精神不退,兩地這套觀感文化,肯定繼續。(http://renminbao.com)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0/11/23/6577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