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中國婦女 -- 國有企業改革首當其衝的犧牲品
 
【人民報訊】大紀元訊,儘管中國努力對下崗女職工進行培訓並幫助她們再就業,但婦女仍是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首當其衝的犧牲品,而且在再就業時,婦女面臨的困難也是最大。

法新社19日報道,在婦女下崗率居中國全國前列的北部港口城市天津,一項旨在培訓婦女經商的「商業一攬子」計劃最近開始推行,這項計劃得到了中國政府和聯合國的支持。

但是在培訓中心開設的企業裏,下崗婦女顯然工作得很吃力。一名下崗婦女徐秀梅說,「我在國營企業裏工作了10年,從來不用費心去了解我們的產品會不會有市場。而今天最大的問題是我們怎麼把東西賣出去。」徐秀梅以前是紡織工人,她曾經工作的紡織廠在今年年初倒閉。

徐秀梅現在與一些下崗的中年婦女生產並銷售羊毛編織的嬰兒鞋,她們希望由天津市婦聯考慮鞋子的銷售問題。徐秀梅說,她接受的培訓只是聽了半天關於「如何建立一個企業」的課,「這門課很有用,但課上得太少了,我會做的事只是縫紉和編織」徐秀梅說,在37歲這年,她和另外300名大部分是婦女的同事一起被下崗了,她如今靠每月306元人民幣的下崗補貼維持生活。她說,「我對未來不太樂觀,現在沒有人會僱用一個35歲以上而且沒有專長的婦女。」

徐同時也依靠父母的接濟,她擔心14歲的女兒畢業後會面臨不景氣的就業市場。她說,要使女兒進一個好學校至少要花上10,000元人民幣。

天津市市委書記張立昌也承認,「天津是一箇舊工業城市,有很多老企業,因此一個無法避免的結果就是天津有很多下崗女工。」

從1996年開始,中國每年有1000萬的職工從經營不力的國有企業下崗,但是受到企業機制改革帶來的衝擊力最大的還是婦女。婦女人數在城市職工中佔39%,但是下崗的職工中婦女卻佔了51%。

聯合國發展規劃組織發表的一份調查表明,「婦女受到的待遇很不公平。通常,如果在同一個企業工作的夫婦有一個必須下崗的話,下崗的會是婦女。」該組織在天津的「商業一攬子」計劃中進行了投資。根據這項調查,婦女也是「變相下崗」的犧牲品,例如強迫產婦休7年的產假,而這7年中的工資要遠遠低於6個月產假所規定的工資水平。年齡較大一點的婦女還被鼓勵在40歲時就退休。

採訪了1000名天津市下崗婦女的王傑說,由於天津原有的紡織工業優先錄用婦女,因而導致了天津67%的下崗率。王傑說,下崗婦女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衝擊和經濟壓力,她們中有47%的人需要撫養孩子,有將近一半的人需要贍養沒有任何養老金收入的父母。而且更令人同情的是,「她們中有一些人完全沒有任何收入。」超過56%的天津下崗婦女小學都沒有畢業,這與現代工業體系的發展極不協調。她們中的許多人都習慣於那種一旦錄用則終身有靠的舊有體制,因而找不到新工作。

王說,「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使得中年婦女消極被動的等待再就業。她們相信下崗後,企業和政府不會讓她們捱餓。」這實在令人擔憂。

------------------
大紀元新聞社中國組 編譯
(http://renminbao.com)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0/11/19/6401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