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中國學術界的種種倒行逆施
——歸國雜感
 
蘆笛
 
【人民報訊】學術界的種種倒行逆施,真是一言難盡。現在忽然興起提拔兒童團,什麼主任、院長全是嘴上沒毛的俊俏小夥子大姑娘。實驗科學這玩意兒是經驗積累起來的,出不了高斯那樣的神童。弄些毫無學術地位的人來作官,就如同當年提拔王洪文一樣。接待我的某個院長連個博士學位都沒有,又沒有什麼文章,這樣的人也居然會成學科帶頭人,真是不懂是怎麼回事兒。

碰上幾位老科學家,都是罵不絕口,說是現在的年齡如同當年的家庭出身,不管你學術成就怎樣,到年齡就一刀切。我看他們罵也是白罵,幹部年輕化似乎是國策,然而這國策推行到學術領域裏來倒也別緻。咱們的毛病是從頭到尾一元化,全國按一個步子走,不管是什麼領域都奉行一模一樣的政策。以年齡作爲學術提拔甚至給科研經費的標準,恐怕環球獨此一家,「世界當驚殊」了。

咱們不論辦什麼,似乎總脫不了那股暴發戶氣息,眼睛裏只看得見能看見的東西。好象一個現代研究所的標誌,就是最先進的設備裝在最漂亮的大樓裏。我參觀了好幾個實驗室,似乎裝備都比我單位的強。有的設備之昂貴,我看了只有咋舌的分。然而如此先進的裝備似乎卻出不了多少活。如果咱們的軍隊也這樣,恐怕打臺灣就更沒戲了。可笑的是人們似乎根本就沒有「軟件」的概念。有錢蓋房子買設備,卻沒錢訂雜誌,難道設備擺在那裏自己就會下出蛋來?不知道國外同行在幹什麼,又怎麼去設計自己的課題?據說可以從網上看摘要,然而僅僅是摘要就夠了麼?這種「唯武器論」似乎和熱愛高樓是同樣的暴發戶心態。連老趙那樣的有識之士都會認爲大阪不如珠海,看來要糾正這種觀念還有些日子。

當然,物質崇拜狂似乎還是比以前好些。記得我在國內時,要用個儀器比登天還難。那時的道理似乎是:既是硬通貨買來的寶貝,最好的使用方法就是不讓人使用它。我當初爲了使用某設備,雖然不抽菸也去買了無數的「大中華」去孝敬那個管設備的祖宗。咱們的所謂公有制,其實是分割爲無數小塊的私有制,公用的設備從來是負責管理的人的私產。如今這欺行霸市的現象似乎是好些了,不過不同實驗室的設備還是不許互相用。誰的錢買來就是誰的,咱們的社會主義比資本主義還資本主義。而且,複印機似乎還是不許隨便用,仍然有個百眼巨龍在那兒虎視眈眈地守護。不過這也不奇怪,要是象國外敞開了讓人隨便用,恐怕馬上就要被人拿去複印<上海寶貝>。說到底,還是個社會公德的問題。

人才流失實在嚴重。據說有的設備閒在那裏沒人會用,因爲培養出來的會用的人出了國。培養一個走一個,這樣下去國家怎麼會昌盛!說也奇怪,在國內,如何使用儀器似乎成了一種學問似的。其實那些東西多半都是「idiot proof」,掛個香蕉在上頭猴子都會盤弄。說到底還是小農意識,對神祕的洋貨充滿敬畏心理,更怕弄壞了承擔不起責任。一面人才流失,一面又不讓老科學家充分發揮作用,把錢都給了沒有研究經驗、連怎麼花那錢都不知道的年輕人,這算是哪家孫子的兵法?本來想看看能否找個合適位置從此回家,現在看來還是別打這個主意。一旦回來,所謂「洋科學家」的光圈立刻消失,人家不由分說就要認定你是在外頭混不下去才回來招搖撞騙的。又是這把年紀,只有打入冰箱的份兒。還是等到退休再說吧。

崇洋媚外似乎成了千年國策,溶化在血液裏,落實在行動上。過去說中國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我看咱們從來是忽而全封建,忽而全殖民地,沒有什麼半對半之說。就是那些說「不」的愛國志士,也不過是封建的包裝、殖民地的肚腸。對東道主的熱情,我心頭雪亮。這年頭,只要跟洋人(哪怕是我這樣的僞軍)攀上了什麼合作關係,要起經費來就容易多了。咱們那些管科研經費的頭兒,怎麼就會認定中國人沒有搞科研的能力,非得洋大仙們拉一把?那天院長帶我去見某財神,畢恭畢敬地介紹:

「這位就是我跟您說過的美籍華人科學家蘆笛教授,與我們有長期合作關係,我們的合作項目非常成功。。。」

「是嗎?」財神爺肅然起敬,立刻站起來握手,「請坐!請坐!」

「對不起,」我彬彬有禮地糾正院長,「我不是美籍華人,還是中國籍,也談不上是什麼科學家,只能算個研究人員,更不是什麼教授。」

財神爺那十分容光煥發的臉驟然去了五分光彩,院長也顯得非常尷尬。出來後他似乎有些鬱鬱不樂。我完全知道自己闖了什麼禍。

「怎麼樣,院長,是不是我說錯了話,你要不到錢了?」

「唉,」他欲言又止,沉吟了半天,大概是既怕得罪了我,又怕不說我還要繼續闖禍,最後還是開口了,「國內的風氣您也知道,跟國外沾上關係錢就好要多了。他又不來看您的護照,怎麼會知道您是哪國人?」

「可我已經不習慣撒謊了。」

「這怎麼是撒謊?您是美國來的不是?是scientist不是?我怎麼撒謊了?」他這下是真生氣了。

我趕快道歉。最後我們達成協議:他以後介紹我,就說我是美國來的蘆笛博士,別的話不必多說,國籍問題更是存而不論。

這種科研基金的分配方式,似乎加重了研究人員內心深處的那種奴性。我參加了幾個學術討論會,發現如今在國內搞科研就如同時髦女郎追逐時裝,什麼課題在國外時髦就搞什麼玩意兒,而且全是「短平快」。那天聽了一個博士生的報告,隨便問了點問題,小夥子卻一問三不知。下來後他對我說:

「蘆教授,我跟您說實話,這個題是導師要讓我搞的,我自己沒有什麼興趣,所以您的問題我一個也答不出來。」

「爲什麼要搞這個題呢?我不理解的是:沒頭沒腦的來這麼一槓子,搞出點結果來又沒有什麼後續研究來擴大戰果,這是爲什麼?打一槍換個地方,不是智力浪費嗎?而且,恕我坦率地說,你剛才的報告我覺得漏洞很多,結果滑不留手,使人難以相信。告訴我:你是不是隻挑支持結論的數據?」

小夥子臉紅了,忸怩了半天,吞吞吐吐地承認他對數據作了點藝術處理。他一面恭維我目光銳利,一面央求我別告訴他的導師。我很喜歡他的直爽,便爽快地答應了,不過勸他以後若出國可千萬別再那麼幹,那樣會身敗名裂的。至於搞那課題的真正原因,他的解釋是:

「我導師說,那是國外眼下最時髦的東西,報上去好要錢。錢要到了就行,再繼續幹下去沒什麼意思,因爲熱點又轉移了,不如另找新鮮熱門的幹。」

我長嘆一聲。看來國內如今這錢已經成了「綱」,有錢就有一切,喪失金錢就喪失了一切,這就是偉大領袖說的「主要矛盾」,抓住它就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了。而想得到錢,最直接的路似乎就是炒洋人的冷飯。難道我們所謂「迎頭趕上」,就是這麼個「迎頭」法?

記得當年在國內做小媳婦時,想出了個絕招,興沖沖地跑去找導師獻計。不料導師匆匆看過我花了幾個晚上寫出來的設計,不屑地說道:

「你能想到的,人家國外就想不到?哪會有這種事兒?我告訴你,人家肯定想到過也試過了,失敗了的東西當然就不會發表。花時間去摸人家試過了走不通的路有什麼意思?」

我氣得臉紅筋漲,然而只能默默走開。要是在國外,我就會同他大吵一場,然後帶了那個主意另找個導師高飛遠走。可惜那是在中國,官大一級如同父母,何況是我的導師。一年後,我在國際上最好的雜誌上看到了一篇論文,其思路跟我當初的幾乎一模一樣。

那時國內的科研界還沒流行眼下這種「挾外要錢術」,骨子裏的奴性就這麼足。眼下再加上這「生存競爭,優勝劣敗」,咱們這根深蒂固的奴性恐怕就更沒治了。

腸胃嘰哩咕嚕之中,拉雜寫了上面這些感想。不知道那些吐痰救國的壯士們看了會有什麼感想,大概拿不定這回該給「蘆老紅衛兵」戴上「左」還是「右」的帽子吧。「蘆老紅衛兵」這個洋奴居然會反起「崇洋媚外」來,恐怕只能說明他的自相矛盾。令人欣慰的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喪失了智力,嘟嘟小姐就能看出本老紅衛兵說話儘管繞來繞去,其實說的全是一個道理。記得老邑說他是「崇洋而不媚外」,如果咱們都能象他那樣,這個國家就有戲了。

說起老邑來,順便再說句話:你一面號稱主管不讓你再上網,一面卻又去賞月賞到樂不思蜀,到底這飯碗危機存不存在?你說我疑心生暗鬼,不是這麼回事,我不是疑心,是小心。本老紅衛兵是偉大領袖一手教育和再教育出來的,實在是見多見怕了,因此天性格外謹慎。何況因爲總是想老死在父母之邦,堅持沒入籍,一旦出了事可沒法象宋永毅那樣有美國護照保駕護航。當然,本老紅衛兵的心理,你們年輕人是沒法兒理解的,因爲你們有幸成長在改革開放的寬鬆歲月,不知道自己多有福氣!(http://renminbao.com)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0/10/5/3963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