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官託
 
【人民報訊】檢察日報25日文/楊坤: 隨着買官、賣官這一行業的「紅火」,在官場上誕生了一個嶄新的詞彙:「官託。」

河南省新鄉某縣政協副主席馮某,就是「官託」中湧現的代表。自打「民王書記」祝友文任新鄉市市長、書記以來,馮某就「投其所好,建起佔地數百平方米的魚塘,闢出寬敞舒適的休息室,請來了高級廚師,專設了貴賓餐廳……」馮家遂成爲「祝大人」的休閒度假勝地,馮某拉大旗、作虎皮,和祝大人異常要好,馮某身價陡然上升,那些急於做官、鑽頭覓縫而不得其門而入者,把馮某當成了大救星,每逢週末,「馮家總是車水馬龍、高朋滿座,桌上推杯換盞,桌下骯髒交易」,一筆筆款子從馮某流向「祝大人」的腰包,一頂頂官帽也從馮某這個「中介」拋到買官者的頭上,「官託」馮某不甘心爲他人作嫁,在「祝大人」的關照下,立有汗馬功勞的馮某先是當上了實職副縣長,而後又當上了縣委副書記。

在少數地方,「官託」們享有「業餘組織部長」的美譽,「官託」的出現至少有以下好處:首先是買官、賣官雙方不需直接見面,從而避免一手交權、一手交錢的尷尬;其次,錢從「官託」手上經過,使買官賣官這一行徑有了更大的隱蔽性,同時,雙方有了討價還價的餘地,買官者能更好地反映自己的要求;第三,有利於維護當權者的「形象」,彼此心照不宣,再加上有「官託」在中間「洗錢」,使賣官爵者愈加理直氣壯,打起官腔、作起報告來面不改色心不跳。

官場「掮客」、「經紀人」的出現嚴重敗壞了社會風氣,損壞了黨和政府的威信,影響極爲惡劣。

一是狼狽爲奸,助紂爲虐,爲買官賣官大開方便之門,官場「掮客」爲顯示自己的能量、揚名立萬,積極地充當權錢交易的中介,推動買官賣官的週轉,由初始階段的零售向「批發」過渡,使一些地方的買官賣官現象愈演愈烈,甚囂塵上。

二是毒化了社會風氣,導致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官託們賣力遊說、吹風之後,使一批不是靠實幹而是靠投機取巧的少數人得以平步青雲,在幹部隊伍中產生「乾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跑的」看法,導致青年幹部不是安心做工作,而是四處請託,走後門,拉關係。

三是助長了腐敗,容易形成窩案、串案,福建省政和縣原縣委書記丁仰寧,任職期間,架不住原縣委副書記鍾昌瑞、陳鳴華兩位官託的攛掇,大肆收受賄賂,2年收受賄賂100多萬元,成爲貧困縣的「百萬富翁」、名揚全國的「紅包書記」,並導致該縣「紅包」氾濫,此案涉及黨員幹部200多人,其中地廳級幹部1人,縣處級幹部10人,科局級幹部90多人。

四是領導幹部授人以柄,成爲被「官託」左右的傀儡。浙江瑞安的「地下組織部長」陳仕松,通過向領導行賄、跟蹤盯梢等方式,使一些黨政領導幹部成爲其囊中之物,玩弄於股掌之上,陳仕松不僅成爲當地呼風喚雨的「阿太」,也成了左右當地幹部任命的「舵手」,能量之大,令人咋舌:幫助買官者當上副市長、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公安局政委等職,「陳太」在當地狐假虎威,爲所欲爲。(http://renminbao.com)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0/10/26/5071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