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凝聚民族情感與信心「抗美援朝」已被神聖化
 
亓樂義
 
【人民報訊】中國時報特稿: 韓戰結束了五十年,至今仍烙印在大陸民衆心裏。半個世紀以來,中共每年都慶祝這場民族聖戰,今年更是擴大慶祝活動,並透過媒體宣導「抗美援朝」所代表的時代意義,其目的是要凝聚民族情感和信心,以面對新世代的挑戰。畢竟,五十年稍嫌久遠,新的一代究竟有多少記憶,令人懷疑。

中共官方文件把「抗美援朝」神聖化,全黨上下幾乎聽不到異類聲音。但最近有人開始質疑毛澤東出兵朝鮮,是個人「英雄主義」作祟;也有人發表毛澤東和前線司令員彭德懷意見不合的文章,指責毛在戰略指揮上出現失誤等等。

對此「謬論」中共當然是予以駁斥,否則韓戰對民族振興的訴求將失去着力點;失去民族自信,就等於失去民族奮進的動力。北京知識界認爲,「抗美援朝」要賦予新的時代內涵,才能拉住新一代的民族自覺,只靠雪梨奧運會取得的二十八枚金牌是不夠的。

韓戰在中國近代歷史上非常特殊,它被中共視爲抗擊美國帝國主義的「反侵略」戰爭,但戰場不在大陸,沒有殃及國土內的無辜百姓,這是中國走出殖民地陰影的具體徵兆。北京一批民族主義份子,高度評價這場和美軍打成平手的「境外作戰」,認爲這對日後的「民族自信」起到關鍵作用。

據了解,韓戰對大陸六十歲以上民衆的影響層面最大,這一代人的「革命意志」和對國家的忠誠深受韓戰薰染,他們扮演大陸五十年來整個社會中堅力量。但新一代人對韓戰感受多少?誰也沒有把握。因此中共有相當的憂患意識,認爲「抗美援朝」所激發的民族自信,有必要延續和擴大,才能面對下一回合的對美鬥爭上。

北京的主流觀點認爲,毛澤東決定出兵朝鮮,並非出於北韓頭目金日成的「請求」,而是根據對整個國內外的形勢研判所致,並做出正確判斷,展現當時中共領導層對處理國際危機的不凡能力。

當時對中共領導層最大的挑戰,不是戰爭本身,而是如何走上處理國際戰爭的舞臺。這個舞臺不好上,中共從未有過類似經驗。內幕消息顯示,毛澤東一九五○年初訪問莫斯科時,史達林曾暗示毛,金日成想用軍事手段解決南方問題,但時間和處理方式毛澤東全然不知。

嚴格說,毛澤東並未估計韓戰這麼快開打,心中相當震撼,但他很快進入狀況,並及早部署大軍。從戰略部署上,毛採取「持久戰」作戰思想,以「拖」待和,毛澤東和周恩來估計美國怕拖,拖得越久,對美國越不利,事後印證毛的策略是對的,最後迫使美國走上談判桌。

回首前塵,中共這一代領導面對臺灣問題,又回到當年面對美國的景況。中共從韓戰中得到多少啓發?值得關注。(http://renminbao.com)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0/10/25/4998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