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天下奇譚(227)夢中得神點化 清官林靖光巧問廚子破迷案
 
劉曉
 
【人民報消息】清朝道光年間,在北方有一本廣受歡迎的小說,名叫《問廚子》,講的是發生在大興縣的一樁命案中的所謂「殺人犯」,是如何沉冤後得以昭雪的故事。故事中巧破迷案的是大興縣的縣令林靖光。 林靖光何許人也?他又是如何破了這樁迷案的呢?且聽我細細講來。 林靖光(1784—1839)是福建侯官人,嘉慶六年(1801年)考中舉人,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大挑一等,三年後任直隸正定府獲鹿縣知縣。道光年間先後任定興縣、井陘縣、寶坻縣、大興縣知縣,道光九年升任順天府涿州知府,後又任大名府開州、直隸知府。他為人清正,官聲非常好。1839年在任內病故。 林靖光每到一個地方,都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將陳年舊案,包括已經審結的案件提取出來,反複審閱。在他任大興縣知縣之前,該縣曾發生了一個轟動全縣的案子。 當時某邨民夫婦年過五十,只有一個剛剛及笄的女兒,長相出眾。他們的鄰居家有一個無賴的兒子,因覬覦美色,多次暗中挑逗他們的女兒,但都被拒絕,而身為父母的邨民卻並不知曉這件事。 一天,女孩的叔叔去世,夫婦倆前去吊喪,只留女兒一人在家。無賴子聽說後,就趁機翻牆而入。女孩大聲呼救,希望有人聽到後可以來救助自己。但不幸的是,外邊並沒有人聽到她的呼救聲。她雖然竭力抗拒,但仍被無賴子強行玷污。無賴子擔心會有後患,又將其掐死,然後逃跑了。 女孩有個表哥某生,經常到她家來玩。這天正好來訪,長時間敲門卻無人應答,便詢問左鄰右舍,才得知姑父姑母因事出門。然而,他不明白表妹為何在家卻不來開門,因為擔心發生甚麼事,就再次去敲門,敲了許久都無人應答。某生有些不安,就撬門而入,發現表妹已死在牀上,且血流滿牀。 某生大為驚駭,趕忙跑去找女孩的父母。鄰居們聽說後,也紛紛跑來圍觀。眾人都說一定是姦殺,但屋中並無他人,因此懷疑某生。某生於是被眾人扭送到官府,當時的縣令是個糊塗昏庸的官員,沒有詳細詢問,就以刑逼供。酷刑之下,甚麼供詞會得不到呢?某生於是被屈打成招,並被定罪。此案似乎成了鐵案。但沒過多久,縣令就因病去職,林靖光接任縣令之職。 林靖光反複查看案卷,覺得疑點甚多,懷疑是件冤案,便將某生從監獄中提出,見他溫文爾雅,並無兇惡之狀,便仔細詢問,某生只是低頭哭泣。林縣令愈加困惑,便將女孩的父母找來,問他們平日是否還有其他人往來於其家,是否有人曾調戲他們的女兒,女孩的父母說「並沒有」。 林縣令無計可施,但又不忍心含糊了事,害了一條人命,便帶著鋪蓋去當地的城隍廟住下,希望神明可以給自己啓示。三更時分,他恍惚中見中門打開,一個穿黑衣的差役請他進去。城隍神對他說:「林公關心民間疾苦,在近年來的州縣官員中實屬罕見。」隨即點給他「問廚子」三個字,說完便將他送出。 醒來後,林縣令知道此案果然有蹊蹺,但天下廚子很多,如何能一一找來詢問呢?他躊躇數日,也沒找到頭緒。於是他微服進入內城,看看是否能否有所收獲。誰料中途遇雨,林縣令就在某王爺的府邸門簷下避雨。 過了一會兒,有一個人從門內出來,看見避雨的林縣令,就問他在此等候何人。林縣令說自己只是避雨,那個人便蹲在門簷下,與林縣令閑聊。林縣令詢問他在府中做甚麼事情,那人說是「廚子」。林縣令一震,明白自己要找的可能就是這個人,便問道:「從前大興縣某邨有一樁奇案,你聽說過嗎?」廚子笑而不答。 林縣令又繼續追問,廚子說道:「那女子的表哥實在太冤枉了。」說罷又不言語了。林縣令深以為怪,便請他到酒館喝酒,熱情招待。在廚子有些醉意時,林縣令又談及案子,廚子才說道:「這件事只有我才知道實情。那個犯案的人與我關系甚好,有次酒後吐露實情,我因為與他交好,所以沒有告訴任何人。他的母親是王府中的奶媽,他出事後,就一直躲在王府中,足不出戶已經幾個月了。一天,我向他借錢,他不但不答應,反而揮拳要打我,我因此心生怨恨。今天如果不是你再三詢問,我也是不會說出來的。」 得知了案件的實情,林縣令便讓等候在酒館外的衙役將廚子先帶回衙門,自己則更衣換上官服前往王府,指名索要罪犯。最初王爺還想袒護,不想交出罪犯,林縣令便據理抗爭道:「現有廚子作為人證,哪裡是誣陷?事關人命,王爺即便不體恤百姓,難道不擔心我向朝廷控告嗎?」王爺沒辦法,只得交出了罪犯。林縣令只審訊了一次,罪犯就承認了罪行,之後被依法處決,而某生的冤屈也終於洗清。 某生家世代單傳,在某生事發後,他的父母也以為是兒子不肖。林縣令為他們的兒子昭雪後,無比感激,便畫了林靖光的畫像供奉在家中。而此案審結後,林靖光在當地被視為包拯包青天轉世,有人還以此為藍本,刊刻了小說,名為《問廚子》,傳遍遠近各地。 林靖光做官二十多年,始終保持廉潔愛民的高潔品德,在他去世後,道光帝下旨準許他入祀名宦祠。清朝名臣林則徐也曾為他撰聯:「月留清俸資家少;歲計陰功及物多。」 △ (人民報首發)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4/15/90043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