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布林肯與奧斯汀亞洲之行:劍指中共(圖)
 
示意圖,圖為2024年4月7日,美軍的羅斯福號航母(CVN 71)從南海進入菲律賓海。(美國海軍)
【人民報消息】在美中關係緊張之際,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國防部長奧斯汀本週訪問亞洲,加強與日本和菲律賓等盟友的防務安全合作。有美國官員本週三透露,國務卿布林肯可能與中國外長王毅會面,屆時二人將就中國援俄等一系列議題進行討論。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正值美中關係緊張之際,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與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本週出訪亞洲,加強與地區盟友和夥伴的關係,以支持和平、穩定和威懾的共同願景。 布林肯與奧斯汀將與美國盟友日本和菲律賓舉行防務安全會談。布林肯還將訪問新加坡和蒙古,並前往越南出席領導人阮富仲的葬禮。此外,美國國務院表示,國務卿布林肯可能將在老撾舉行的東盟 (ASEAN) 會議期間與中國外長王毅會面。 華盛頓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EI)本週三(7月24日)就國務卿布林肯與防長奧斯汀此次出訪舉行研討會。
華盛頓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EI)本週三(7月24日)就國務卿布林肯與防長奧斯汀此次出訪舉行研討會。(AEI視頻截圖)
美國國務院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指出,雖然美中兩國尚未正式宣佈任何有關布林肯與王毅的會面,但美中高層官員在多邊場合均尋求溝通。他強調,美國的印太地區戰略包括中國,但更關註與盟友和夥伴的合作。而就美中關係而言,儘管競爭是主要特徵,但美國致力於負責任地管理這種競爭,保持溝通渠道暢通,以減少誤判風險。 「如果布林肯與王毅會面,他們自然會討論伍德賽德峯會(Woodside Summit)達成的共識,即雙方在某些領域存在合作,特別是在禁毒方面。」康達說。 康達透露,布林肯與王毅的會面還將涉及一系列重要議題。「我們對中國以持續、激進、威脅穩定的方式支持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非法戰爭深感擔憂,特別是中國試圖支持俄羅斯的國防和工業基礎。我們當然對中國採取的一系列行動感到擔憂,這些行動旨在增加對臺灣的壓力,並以威脅破壞臺海和平與穩定的方式對臺灣進行脅迫。此外,中國繼續採取一系列我們認爲不公平和扭曲的經濟和貿易措施。」 白宮國安會東亞和大洋洲高級主任拉普-胡珀(Mira Rapp-Hooper)在研討會上表示,未來五年印太戰略的成功願景是美國及盟友和夥伴在該區域內緊密合作,並限製中國在規則內行事。她說,印太地區戰略發佈三年多來,已經取得顯著進展,甚至在某些方面超出預期,比如印太地區的盟友和夥伴更加積極和創新。 美國國防部印太安全事務助理部長拉特納(Ely Ratner)在研討會上重申,在臺海議題上,美國反對單方面改變現狀。他認爲,北京對臺灣的入侵既非迫在眉睫也非不可避免,美國正在努力維持在該地區對中國的威懾力。 「我們正在使我們在西太平洋的軍事態勢更加分散、更加機動、更具彈性和殺傷力,所有這些都將有助於威懾。……越來越多的國家表達了維持臺灣海峽穩定的重要性,這是威懾方程式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他說:「臺灣在這方面也發揮著作用,包括增強自身的韌性,不僅僅從軍事角度,而且從整個社會角度來看都是如此。」 拉特納透露,在與菲律賓領導人舉行的2+2部長級對話時,美菲雙方將進一步討論安全援助路線圖。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與菲律賓去年達成共識,在未來五到十年完成美國對菲律賓的安全援助路線圖,爲反製北京對臺灣的潛在入侵做好準備。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7/25/84122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