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布林肯与奥斯汀亚洲之行:剑指中共(图)
 
示意图,图为2024年4月7日,美军的罗斯福号航母(CVN 71)从南海进入菲律宾海。(美国海军)
【人民报消息】在美中关系紧张之际,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国防部长奥斯汀本周访问亚洲,加强与日本和菲律宾等盟友的防务安全合作。有美国官员本周三透露,国务卿布林肯可能与中国外长王毅会面,届时二人将就中国援俄等一系列议题进行讨论。 据自由亚洲电台报导,正值美中关系紧张之际,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与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Lloyd Austin)本周出访亚洲,加强与地区盟友和伙伴的关系,以支持和平、稳定和威慑的共同愿景。 布林肯与奥斯汀将与美国盟友日本和菲律宾举行防务安全会谈。布林肯还将访问新加坡和蒙古,并前往越南出席领导人阮富仲的葬礼。此外,美国国务院表示,国务卿布林肯可能将在老挝举行的东盟 (ASEAN) 会议期间与中国外长王毅会面。 华盛顿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AEI)本周三(7月24日)就国务卿布林肯与防长奥斯汀此次出访举行研讨会。
华盛顿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AEI)本周三(7月24日)就国务卿布林肯与防长奥斯汀此次出访举行研讨会。(AEI视频截图)
美国国务院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康达(Daniel Kritenbrink)指出,虽然美中两国尚未正式宣布任何有关布林肯与王毅的会面,但美中高层官员在多边场合均寻求沟通。他强调,美国的印太地区战略包括中国,但更关注与盟友和伙伴的合作。而就美中关系而言,尽管竞争是主要特征,但美国致力于负责任地管理这种竞争,保持沟通渠道畅通,以减少误判风险。 「如果布林肯与王毅会面,他们自然会讨论伍德赛德峰会(Woodside Summit)达成的共识,即双方在某些领域存在合作,特别是在禁毒方面。」康达说。 康达透露,布林肯与王毅的会面还将涉及一系列重要议题。「我们对中国以持续、激进、威胁稳定的方式支持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非法战争深感担忧,特别是中国试图支持俄罗斯的国防和工业基础。我们当然对中国采取的一系列行动感到担忧,这些行动旨在增加对台湾的压力,并以威胁破坏台海和平与稳定的方式对台湾进行胁迫。此外,中国继续采取一系列我们认为不公平和扭曲的经济和贸易措施。」 白宫国安会东亚和大洋洲高级主任拉普-胡珀(Mira Rapp-Hooper)在研讨会上表示,未来五年印太战略的成功愿景是美国及盟友和伙伴在该区域内紧密合作,并限制中国在规则内行事。她说,印太地区战略发布三年多来,已经取得显著进展,甚至在某些方面超出预期,比如印太地区的盟友和伙伴更加积极和创新。 美国国防部印太安全事务助理部长拉特纳(Ely Ratner)在研讨会上重申,在台海议题上,美国反对单方面改变现状。他认为,北京对台湾的入侵既非迫在眉睫也非不可避免,美国正在努力维持在该地区对中国的威慑力。 「我们正在使我们在西太平洋的军事态势更加分散、更加机动、更具弹性和杀伤力,所有这些都将有助于威慑。……越来越多的国家表达了维持台湾海峡稳定的重要性,这是威慑方程式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他说:「台湾在这方面也发挥著作用,包括增强自身的韧性,不仅仅从军事角度,而且从整个社会角度来看都是如此。」 拉特纳透露,在与菲律宾领导人举行的2+2部长级对话时,美菲双方将进一步讨论安全援助路线图。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与菲律宾去年达成共识,在未来五到十年完成美国对菲律宾的安全援助路线图,为反制北京对台湾的潜在入侵做好准备。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7/25/84122.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