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清朝商人為何獲利超過往年數倍?(圖)
 
劉曉
 
清代梁恭辰撰寫的《勸戒錄》中就提到了一個「重利輕義」的商人得福報的神奇故事。(示意圖,網絡圖片)
【人民報消息】儒家創始人孔子則提出了「重義輕利」或者說「先義後利」的思想。孔子認為「君子義以為上」、「見利思義」和「義然後取」。一次,孔子與子貢談論食、兵、信三者孰為重時,孔子以信為第一,認為「民無信不立」。顯然,足食和足兵體現了功利追求,而民信則屬於道德追求的範圍,在這種情況下,孔子將道德追求置於優先於利的地位。 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的義利觀對西漢以後的朝代產生了不小的影嚮,然而,在中共治下的「一切向錢看」、很多人「重利輕義」的現代社會,人們已經不知為何「義」要大於「利」。其實,這是上天對人的基本要求,一個人在面對「義」與「利」時如何選擇,神佛都會看在眼中,那些「重義輕利」者一定會得到上天賜予的福報。 清代梁恭辰撰寫的《勸戒錄》中就提到了一個「重利輕義」的商人得福報的神奇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劉映南,江西人。嘉慶六年(1801),他跑去千裡之外的福建汀州做生意,賺了不少錢,於是將銀子裝在箱子中坐船回家。怎料途中上岸遭遇竊賊,箱子被偷走。劉映南當眾號哭道:「箱子裡有毛某所寄存的二百兩銀子,這可怎麼辦呀?」 此時大概竊賊還沒有走遠,眾人十分同情他,就幫助他去追竊賊,很快就看到了竊賊的身影。那竊賊見勢不妙,丟下箱子加速逃跑了。劉映南打開箱子,大喜道:「毛某寄存的銀子還在啊。」不過他自己賺的銀子都沒了。 眾人問他丟失了多少銀子,他說「四百兩」。眾人很奇怪:哪有丟了銀子還高興的呢?於是問他為何歡喜。劉映南說:「寄銀在,還可以去見朋友。自己丟失了銀子,大概是命吧!」眾人紛紛贊嘆。 這一年,劉映南做生意獲得的利潤比以往多出數倍,正好補償了他所丟失的錢財。這難道不是上天在嘉獎他嗎? 嘉慶十四年(1815),與劉映南有生意往來的一位同鄉在福建歸化縣(今明溪縣)經商,忽然生了重病。恰好劉映南前去收賬,看見債主們都聚集在他的店中,在查驗清點錢財貨物,商量如何分配,但因為各持己見,還沒有結果。 這位同鄉欠劉映南五十兩銀子,數額是所有人中最高的。劉映南便對眾人說:「如果錢貨暫且不分,病人大概還不會死;如果錢貨驟分,病者必死無疑,人家就會說我們導致他死亡的,況且他的家人該怎麼辦呢?他欠我的最多,現在這種情況,不如我們等到明年春天再說,如何?」 眾人都同意了,隨後散去。而商人不久也痊愈了。劉映南回到船上返家,半路上有大盜準備搶劫他,但聽說他是空手而回後,就放棄了打劫。劉映南的性命得以保全,這難道不是冥冥中自有安排?劉映南的一個善舉也讓自己逃脫了一劫。 △ (人民報首發)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7/25/84116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