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24年7月27日發表
人氣:14,899 分享:
|
|
「不要讓它進入我們社區」 美眾院中共特委會主席籲停止國軒在美設廠(圖) |
|
 美國國會眾議院中共問題特設委員會主席約翰.穆勒納爾(John Moolenaar)週五(7月26日)在密歇根州舉行座談會,聽取當地官員和民眾對中國電池製造商國軒在當地設廠計畫的擔憂。(畫面來源:穆勒納爾眾議員YouTube視頻截圖) |
【人民報消息】美國國會眾議院中共問題特設委員會主席約翰.穆勒納爾(John Moolenaar)週五(7月26日)表示,「必須重新設定美中之間的經濟關係」,並「警惕不要讓像國軒(Gotion)這樣的公司進入我們的社區」。
據美國之音報導,他是在密歇根州格林鎮一場座談會上作出上述表示的,穆勒納爾在會上和當地官員、民眾討論了中國電池巨頭國軒與中共的關係以及設廠給美國帶來的國家安全威脅。
「我們必須重新設定美中之間的經濟關係,我們必須警惕不要讓像國軒這樣的公司進入我們的社區,」來自密歇根州的共和黨聯邦眾議員穆勒納爾在會上說,「Gotion Inc.是國軒高科的全資子公司,該公司位於中國。該公司領導層的許多成員也是中共黨員,通過軍民融合,所有中國公司都受制於中共和中共軍方」。
他說,中共黨魁習近平明確表示,中共希望「加強國際生產鏈對中國的依賴」。將國軒帶到莫科斯塔郡將有助於他做到這一點。
穆勒納爾接著提到,國軒與中共強迫勞動之間的聯繫令人關切。他舉例說,「國軒高科從新疆有色金屬有限公司的一家子公司採購鋁箔,而新疆有色金屬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共國有企業,因大量使用強迫勞動而聞名。」
「國軒的供應鏈與侵犯人權和中共對維吾爾族人的種族滅絕有關,」他說。
眾議院中共問題特設委員會共和黨成員、來自伊利諾伊州的聯邦眾議員達林.拉胡德(Darin LaHood)出席了週五的會議。國軒在密歇根州設廠計畫受阻之際,正計畫在伊利諾伊州增設工廠。
拉胡德在開場致辭提到,兩黨議員對國軒等中國企業的擔憂是在美中兩國就各領域展開戰略競爭的大背景下凝聚成的高度共識。
「中國不和世界上其他工業化國家遵循一樣的規則和標準,」拉胡德強調,進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後的二十多年裡,中國並沒有更民主,市場也並沒有更開放。人們應該看到「(中共)在南中國海的挑釁、建造島嶼、對臺灣的威脅、對香港的佔領。」
拉胡德將過去二十多年的美中關係比喻為「過山車」,「現在它已經走下坡路了,我認為這是因為習近平在其國家加倍推行威權主義造成的。」
「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我們必須對中國相關公司保持懷疑和質疑,尤其是那些與中國共產黨和國有企業有關聯的公司,」拉胡德說。
拉胡德眾議員還說,「我這樣說並不是為了嚇唬人們,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這個事實,我們在(中共問題特設)委員會上已經這樣做了,中共有一個取代美國的計畫,他們每天都在為此努力。他們想在技術、軍事、國家安全形度和外交上取代我們。」
穆勒納爾表示,中共對美國的態度愈發敵對,「它放間諜氣球飛過我們的國家,盜取美國人民的發明,購買我們的農地,還試圖購買我們軍事基地附近的土地。」
穆勒納爾和拉胡德在2023年11月提出「禁止官方將納稅人收入給予壓制國家法」(No Official Giveaways Of Taxpayers』Income to Oppressive Nations(NO GOTION)Act),簡稱「禁止國軒法」,禁止與中共有關聯的企業依照《通脹削減法》(Inflation Reduction Act)獲得綠色能源生產稅收抵免優惠。
兩人還連同眾議院國土安全委員會主席馬克.格林(Mark Green)、參議院情報委員會副主席馬可.魯比奧(Marco Rubio)以及共和黨聯邦眾議員卡洛斯.吉梅內斯(Carlos Gimenez)在今年六月致函行政部門,呼籲將國軒高科和寧德時代兩家中國電池大廠列入《防止強迫維吾爾人勞動法》(Uyghur Forced Labor Prevention Act)規定的實體名單。並禁止這兩家公司的產品進入美國。
穆勒納爾在會上表示,負責國軒北美業務的副總裁查克.希倫(Chuck Thelen)受邀與會。希倫並未出席,他在週五發給當地媒體UpNorthLive News的聲明中說,他由於家庭假期原因無法參加,表示「國軒未採購任何不完全符合美國和全球勞動法的產品」,「員工的政治傾向不會影響公司的業務決策過程。」
「國軒」曾發聲明表示,該公司「沒有中共組織影響」、「領導層沒有中共黨員」。
「國軒」美國子公司2023年獲准在密歇根州莫科斯塔郡的格林鎮設廠,當地居民強烈反對,並因此罷免時任鎮政府。
新政府上臺後撤銷了一項向廠址供水的協議,並撤銷對該建廠項目的支持。今年三月,國軒向格林鎮政府提起訴訟,五月,法官下令在法庭仍在審理此案期間,格林鎮必須遵守之前達成的開發協議。△
|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7/27/84167b.html |
|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
|
|
|
 |
 |
 |
1. 當黨魁被中共拋棄時 習的下場跟他們一樣慘?(圖)
( 167,593次)
2. 他們的下場 習的前車之鑑(圖)
( 162,978次)
3. 習近平內部講話曝光 三中全會倒退70年!(圖)
( 149,192次)
4. 習近平恫嚇軍頭 準備打內戰(圖)
( 142,903次)
5. 袁紅冰:中南海重重危機 三中全會後加速敗亡
(141,665次)
6. 三中全會習近平出於無奈放軟身段
(133,058次)
7. 為什麼秦剛受到的處罰比李尚福輕?
( 130,205次)
8. 宋祖英被抓獄中尋短見 傳習對曾慶紅哥倆出手了(圖)
( 126,689次)
9. 不是政變勝似政變 黨魁成三中全會最大輸家(圖)
( 126,246次)
10. 三中全會逆天保黨 習近平敲嚮中共歷史喪鐘(圖)
( 122,928次)
11. 北京出現七個異常現象透何信息?(圖)
( 122,134次)
12. 三中全會爛尾 開了個寂寞畫了張舊餅(圖)
( 122,097次)
13. 軍中出大事 中共搞死龍脈引發大分裂(圖/視頻 )
( 121,408次)
14. 習家軍被整肅的導火索竟然是她(多圖)
( 121,290次)
15. 新華社特稿《改革家習近平》被槍斃的真相(圖)
( 119,594次)
16. 軍報一再強調「黨中央」不尋常 兵諫傳言是真?(圖)
( 119,329次)
17. 中共史上的特大外交醜聞
(118,287次)
18. 習近平的政治清洗是否告一段落?
(118,077次)
19. 三中全會亂象 習近平還沒放大招就被放鴿子(圖)
( 117,999次)
20. 三中全會落幕 中國網友熱議秦剛人事案(圖)
( 106,794次)
21. 央媒三中全會前定調 把黨領導貫穿改革各方面全過程
(105,755次)
22. 江蘇官場40天內16人落馬
(105,644次)
23. 15名中共省部級高官與高級將領密集病亡(圖)
( 105,061次)
24. 銀行壞賬驚濤駭浪 金融業擔心的消息來了(視頻)
( 81,841次)
25. 裏面的道理在哪裏?(圖)
( 78,404次)
26. 「每一次紀念709,都是對中共政權的一次警告」(圖)
( 71,857次)
27. 人權律師王全璋:「709大抓捕」是人生大災難(圖)
( 71,805次)
28. 中共三中全會前夕 各地嚴控異議人士和訪民(圖)
( 71,560次)
29. 他預言了川普遇襲 今發新預言:一場更大瘟疫將奪走3.5億人(圖)
( 65,854次)
30. 致死率75%! 印度又一男童死於尼帕病毒
(63,205次)
31. 外商對華投資連跌13個月 專家:需進行政治改革(圖)
( 62,944次)
32. 中共反網暴新規恐成政治迫害新武器
(62,568次)
33. 保護衛士揭中共用刑法300條迫害法輪功黑幕(圖)
( 61,226次)
34. 中國1/4上市企業虧損 民眾躺平唱末日悲歌(多圖/視頻)
( 60,695次)
35. 習為躲避疫苗戰略拷問 讓油罐車話題悶燒(多圖/視頻)
( 59,173次)
36. 3萬人失聯 87個水庫同時洩洪 湖南平江縣災情慘重(多圖/視頻)
( 59,082次)
37. 中共不解決混油 但撤換了新京報高層(圖/視頻)
( 58,675次)
38. 訪「中國通」:最有才華遠見的人也會被中共體制壓垮(多圖)
( 58,429次)
39. 中國多地兒童感染腺病毒 疑似與有人釋放染疫病鼠有關?(視頻)
( 57,456次)
40. 中國遍地是災:地震、乾旱、水災、龍捲風、工廠爆炸接踵而來
( 57,172次)
41. 中國人躲不開有毒生活 官媒插足替習打掩護?(多圖/視頻)
( 55,708次)
42. 《人物》雜志刊「一個美國人在東北散步」被下架(圖)
( 52,790次)
43. 中共巨資援建他國建議會大樓總統府 哪管國人死活(圖)
( 52,719次)
44. 中國迎來降薪時代 網友:水抽幹了還要船幹啥(圖/視頻)
( 52,686次)
45. 「跑得快,好世界」 李嘉誠「深水炸彈」引發熱議(多圖)
( 52,186次)
46. 山東艦曾遇險?外國專家如何評價中共航母戰力(圖)
( 51,967次)
47. 中共監獄迫害法輪功學員的罪惡(2)轉化率(圖)
( 51,703次)
48. 四川陝西山洪爆發多人失蹤 網友感嘆災難太多麻木了(多圖/視頻)
( 51,420次)
49. 中共財稅假錯賬泛濫 習近平新政處處掣肘(圖)
( 51,141次)
50. 湖北河南多地下特大暴雨 丹江口泡在了「習巴克」咖啡裡(圖/視頻)
( 50,840次)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