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他为何害怕得到财产而逃呢?(图)
 
人一生的境遇是贫是富,生活享用丰厚或不足皆有一定之数,不可能因为贪心而侥幸得到意外财富和多余的享受。人的贫穷或富足的定数也反映了天道无私,常与善人。

【人民报消息】人一生的境遇是贫是富,生活享用丰厚或不足皆有一定之数,不可能因为贪心而侥幸得到意外财富和多余的享受。人的贫穷或富足的定数也反映了天道无私,常与善人。 清朝时,山西人李某在京城当铺工作,每年所得收入三百缗(即三百串铜钱,一串为一千文)。一天来了个同乡赵甲找他商量生计。 赵甲表示,这些日子东奔西走没工作做,积蓄用光了,生活困难,想做点小生意开个杂货店。这种生意只要肯干、勤干,维持生活应该无虞,但是一点资金也没有,于是来找他商量。 李某听了当下就说:「兄台有心苦干,一定会成,资金不用担心。」李某当下二话不说,一下就拿出一百缗钱,对赵甲说:「兄台可以用这些钱试一下,如果生意顺利,就当作与愚弟合伙也行。」 他俩一言为约,并没有立借据,也没有其他人知道。 岂知不久后,李某竟因病急逝。当铺主人通知李某的儿子,扶棺返乡。此时,赵甲正外出进货,办完货物回来才知道李某去世的消息。 赵甲如愿开店了,货物好价格实在,生意兴旺,不出十年,家业累至数万缗钱。 另一方李家,李某骤逝时遗下年纪尚轻的儿子李君,家道衰落了。李君毫无谋生经验,后来连衣食都成问题。亲戚们都劝李君出外营生。李君求卜了一卦,卦象是「大吉」,于是他与人相伴而行前往京城。 李君进京后,先找到父亲以前工作的当铺处,请求父辈的朋友引荐。有人知道其父有个故交赵甲,就告诉他,赵甲现在事业兴旺,如果去央求他,想必可在他的店里谋个缺、图个职。 李君很容易就找到赵甲的店铺。赵甲看到故人的儿子,高兴地款待他。赵甲说:「老叟寻君很久了,无奈音讯全无。今天君能自己上门来,好像有神助一样呀。」赵甲又说:「当年因为得到先翁的资助,老叟才有今日。」 赵甲让李君在店里住下,并让他学习管账目,但没有提起给他佣金的事。李君就在店里学习作帐、管帐,也不计较,极力协助店里的种种工作。 过了数年,李君长大成年了。赵甲见到李君辛勤刻苦,心地无私,因此高兴地对他说:「君已经过二十岁,能自己成家,应该娶妻生子了。」 李君说:「侄依靠伯父为生,现在尚无收益,怎敢娶妻而自取其累呢?」 赵甲说:「暂时不提这个。君把所有的财物合算一下,看看现存有多少价值。」李君用了几日的时间清查完毕,报告他店里现金并货物合计六万余。 赵甲听后对李君说:「好,这些财物老叟与君对分,君应该得到一半。」 李君听了非常吃惊,说:「伯父为何出此戏言?世侄在此数年,衣食无缺,世侄已经很感谢了。况且,世侄还在学习阶段,本不应得劳金,纵使伯父同情照顾世侄,一年给几十贯钱零用,已经很够了,为何要给这么多呢?继承伯父财产的子孙很多,世侄怎敢有非分的想法?」李君谦和地推辞了。 赵甲笑着说:「君不接受,老叟自有办法。」于是他设盛宴邀请当铺老板和乡里长者等人聚集在一起,李君陪座。 敬过一巡酒过后,赵甲对众人说:「当年老叟落魄京城,遭尽世人白眼。李君的先翁与吾虽然相识,但非旧交,也毫无瓜葛。当时老叟开口求李先翁资助时,李先翁很慷慨地拿出一百缗钱来帮吾,也没立借据,是相信吾也。吾因李先翁的资助起家,而李先翁早早逝去。当时李先翁说过『如果生意顺利,就当作与愚弟合伙也行』。现在老叟获得的这些钱财,理应与李家均分的。我初见李侄时,本来就想告诉他此事,但怕他年少不更事,钱财到手就挥霍掉。数年过去了,见到李侄勤俭自持且能经营买卖了,我何敢负地下李先翁之约呢?」于是拿出李君所列的财物单目,说:「请诸公作证,今天老叟将在此将财产平均分配。」 众人皆对李君说:「赵伯世上少有,你有福了。一个贫寒的人,立即成为富户,我等借酒为你祝贺。」 李君说:「诸公且慢,听我一言。赵伯所说并无凭证,是义士的高行。侄虽年轻,但不敢苟取非分的钱财。即使亡父存了一百缗钱,加上利息,我拿回二百缗已经够多了,取多了就不义。」 赵甲笑着让仆人拿出已经备好的价值三万缗钱的银子来,说:「今日老叟将财产交清,可以卸下身上的重担了。」而李君呢,只见他只拿了一百缗钱价值的银子,出门就快步离开。赵甲派人去追他,已然追不上了。 赵甲邀请在场的众人作证,呈报县府,寻找李君。有官员觉得世风日下中,还有这样的好事,感到讶异。官府发公文传唤李君和赵甲,在县衙门开庭把钱判给李君。 李君回应说:「小民只是一个百姓,实在没有功德,不劳而获得到这么多钱,暴富不祥,实在不敢接受。」 官员说:「有办法!本县内有一庙坍塌已久,你拿出一部份钱来修整,这不就是功德了吗?」 两人叩头拜谢而去。 李君和赵甲双方争着出钱修庙,使庙焕然一新。县府给这座庙起名为「双义庙」,并颁发给赵甲「重义轻财」的匾额。 (参考资料:清 吴炽昌《续客窗闲话》)△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2/5/20/74356.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