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张鹏翮一介不取(图)
 
陆真
 
康熙皇帝称赞张鹏翮「一介不取,天下廉吏无出其右者」。

【人民报消息】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位任官数十载、一直公正节俭的人,康熙皇帝称赞他「一介不取,天下廉吏无出其右者」,他就是著名的廉臣张鹏翮。 张鹏翮,字运青,四川遂宁人,自幼聪颖过人,并且怀有崇高的志向。一次,他读《陆宣公奏议》,慨然叹曰:「伊尹一介不取,孔明淡泊明志,先圣后圣,其揆一也(他们的道理都是一样的)。」他决心向历史上的廉臣学习,注重名节,为国家建功立业。 康熙九年,张鹏翮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时年二十一岁。张鹏翮步入仕途后,在康熙、雍正两朝,历任刑部主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江南江西总督、吏部尚书、河道总督、武英殿大学士等职。他不论在朝堂做官,还是在地方任职,都为官清廉。他从不受属官一钱,从不取民间一物。 当时社会,一些重要的职位往往被视为可以捞钱的「肥缺」,而那些贪图个人利益者,往往把目光放在肥缺上。张鹏翮一生之中,曾在三个重要的肥缺上任职,然而他却真正做到「一介不取(一个小钱也不要)。」 清朝初年,科场考试沿袭明代恶习,营私舞弊现象相当严重。作为负责一省学校科举事务的学政之职,则被人们视为肥缺。清初的一些科场案,往往与学政受贿分不开。康熙皇帝深知科场中的陋习,决定刹此歪风,考虑到江南问题最为严重,只有「择第一清官,以司学政」,于是将任兵部尚书的张鹏翮「不拘常格」,派往江南任学政。 张鹏翮在学政任上铁面无私,「信正直行,矢慎矢公,终其任,无一幸进者。」有些纨绔子弟拿着京师权贵们写的推荐函,想拜见张鹏翮走后门,但慑于他的正气,终「踯躅逡巡,不投而去」。 按照旧例,凡呈学政报册时,都必须交些「部科费」,即所谓手续费。但是,张鹏翮一文不取。他离任后,江南士子怀念他的亢直、廉洁,「每言及,欷虚流涕(每次谈到他,都感动得流泪,泣不成声)」。 河道官,也历来被视为捞钱的肥缺。清代每年用于河工的款项极大,但往往收效甚微。其原因主要在于一些河道官偷工减料,苛扣公款,中饱私囊,以至河工屡修屡坏。张鹏翮自康熙三十九年至四十七年任河道总督。他把全部精力放在对黄、淮、运河的综合治理上,取得重大成就,受到康熙帝的高度赞扬。 在此过程中,他对治河经费一再精打细算,努力为国家节约开支。几年中,他组织的几项工程耗资数百万,而他却从「不以一钱利己,故其下属吏员,亦感激输忱,乐为之用。」由于张鹏翮以身作则,因此属员也都能廉洁奉公,终于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当时有人称赞说:「昔之帑,肥于人;今之帑,肥于地。」 康熙五十二年,张鹏翮以政绩显著,情操严谨,被任为吏部尚书。在清代,吏部居六部之首。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均归吏部负责。吏部尚书一职,可谓大肥缺,然而张鹏翮却不以此为谋求私利的资本。△ (有删减)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2/10/20/75063.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