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爲什麼要僞造孟偉哉聲明?
 
龔平
 
2004年12月13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大紀元《九評》發表不久,社會上繼6·4之後出現了新一波退黨浪潮。不到10天時間,已有超過1000人退黨。尤爲引起外界興趣的是12月10號在海外互聯網上出現署名爲孟偉哉的原中共中央宣傳部文藝局長、離任人民文學出版社長的退黨聲明。沒想到第二天新華網就發了一箇中國文聯轉來的《孟偉哉的嚴正聲明:永做共產黨人》,聲明說「至死都將是共產黨員,永遠不會背叛偉大的中國共產黨。」但此聲明很快又被署名爲孟偉哉的最新聲明嚴辭批評,指出新華網的聲明是僞造的。

孰是孰非,本來不難判斷。新華社爲當局喉舌,有著巨大的政治資源支持,如果孟偉哉聲明爲假,自然可以來個採訪實錄,電視直播,讓大家看清到底是真是假,再次證明黨的「光榮、偉大、凝聚力強」。現在卻由文聯來轉發聲明,僅此一項,就足以讓明眼人看出其中的貓膩。而且「至死都將是共產黨員,永遠不會背叛偉大的中國共產黨」這樣令人渾身起雞皮疙瘩言論,在當今社會,除了傻瓜、思維不正常,或者沒有任何禮義廉恥的人,還有喉舌媒體的洗腦宣傳,又還有誰會說得出口?當然,如果新華社現在來個嚴刑逼供,補發個照片或訪談錄音,就不能頂數了。

新華網爲什麼要發聲明

但問題的關鍵,並不是孟偉哉聲明的真假,而是爲什麼一個普通黨員,一位70歲退休老人的這麼一篇短短的聲明,會牽動新華社的神經,興師動衆,來發表這麼一篇奇怪的聲明呢?依筆者分析,最重要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兩個。

第一,《九評》聲勢浩大,讓中共深感恐慌。大紀元《九評》對共產黨本性的深刻揭示,可以說是石破天驚,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它讓馬克思製造的幽靈,終於在中國現出了原形。在中共矇騙世人、恐嚇華人半個世紀,還沒有哪個媒體能象《大紀元》那樣對中共開出如此重炮。《九評》發表所引起的對國際共產主義的反思,對民族文化、道德價值、前途命運的反思,對中共的重新評判,無疑將在大陸引發巨大的震撼。《九評》發表後引發的退黨風潮,正是這種感召力的表現。由此可見,《九評》正打中了中共的七寸,成爲中共最爲恐懼的照妖鏡,制服中共的最好法寶。

第二,中共自己早已危機重重,雖說有6000萬之衆,但共產主義意識形態早已走向徹底的失敗。黨內人士,大多不同心不同德,光知道貪污腐敗,趕緊撈一把就走。體制內的人,罵共產黨一點也不比外邊罵得差;新入黨的人,絕大多數早已不是因爲共產主義的虛幻號召,而是因爲現實利益的考慮。所以稍微有點風吹草動,難保中共不會一夜之間就土崩瓦解了。因此,中共長期以來的策略,一是加強洗腦,二是利益收買,三是暴力壓制,四是消息封鎖。

《九評》對中共殘忍本性、精神控制、欺騙善變、危害國人的精闢剖析,說明中國人對中共的那一套東西已經了如指掌。《九評》的出現,證明了中共洗腦手段的徹底失效。而《九評》的廣爲傳播,將有效摧垮中共還在試圖對中國百姓進行的精神控制與洗腦欺騙,幫助他們警醒過來,走出恐懼,找回自我。如果廣大黨員能夠認識到中共的危害,堅決退黨,那中共一下就垮掉了。這應該就是爲什麼中共現在對退黨事件那麼敏感,對孟偉哉的聲明反應那麼強烈的原因所在。

孟偉哉的清醒和勇氣給中共黨員作了表率

毫無疑問,人類100多年的歷史已經充分見證了共產黨理論上的錯誤百出,政治上的獨裁血腥以及道德上的沒落腐朽。時至今日,共產黨員的頭銜已經成了勢利與腐敗的代名詞,它不會帶給人任何榮光與尊嚴,而只是一個恥辱的名字。不管共產黨怎樣掙扎,它的本性決定了它將被歷史淘汰的必然。正如《九評》所揭示的,從精神上肅清它的流毒,從心理上擺脫它的控制,跳出恐懼的枷鎖,放棄一切幻想,我們才有可能徹底擺脫這一長達五十多年的共產附體夢魘,擁有自由之身,重建以尊重人性和具有普遍關愛爲基礎的中華文明。這讓我們看到希望,看到未來。

中華民族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風風雨雨,其中危害最烈的,就是中共的暴政。它讓中國人從生命、文化、精神、心理、道德上都付出了極爲慘重的代價。值得欣慰的是,歷史終於走到了轉折的這一步:共產政權即將壽終正寢,中華民族即將有一個新的開始。而這種的轉折,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它或許並不需要我們什麼驚天動地的作爲,但需要我們的清醒與勇氣。從這種意義上說,每一箇中國人,都可以爲改變歷史做出一份貢獻。孟偉哉的退黨聲明,正是這樣一個極具歷史價值的貢獻。

當年6·4屠殺的時候,很多共產黨員要求退黨。今天,在中共繼續行騙、作惡的時候,我們是否還有同樣的洞察力去識別它的本性?我們是否具有同樣的信心預見它行將走入歷史的墳墓?我們是否還有同樣的勇氣來擺脫它的控制?孟偉哉先生的做法、他的清醒和勇氣,給我們作了一個很好的表率,給每一個共產黨人作了一個很好的表率。


 
分享:
 
人氣:15,818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