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權力迷失,江澤民仰天
 
凌鋒
 
【人民報訊】漢高祖劉邦打敗項羽統一全國後衣錦還鄉回到沛縣,留下膾炙人口的詩句:「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既是躊躇滿志,也感任重道遠。江澤民今年十月十九日也衣錦還鄉回到距離沛縣不遠的揚州,但返回北京後在會見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時,卻嚴重失態怒罵香港記者。江澤民之所以沒有他的同鄉漢高祖那樣意氣風發,卻在精神上失控,想來是面對了內憂外患難以解決以致之。

大權獨攬二度回鄉

這是江澤民擔任總書記後第二次回鄉。第一次是一九九一年四月,是陪著訪問大陸的北韓獨裁者金日成去的。當時雖然是「煙花三月下揚州」的季節,但是他在中南海的屁股還沒有坐穩,他的命運還操在鄧小平手中,因此像小媳婦一樣過日子,回鄉沒有給他太多的興奮。現在,江澤民是名副其實的「核心」,比當時還多了個「國家主席」的頭銜,有生殺予奪的大權,幾乎可以爲所欲爲了。然而江澤民回鄉也沒有太大的興奮,真是造化弄人也。

江澤民這次回鄉有兩件公事,一是會見法國總統希拉剋,一是爲那裏的長江公路大橋開工奠基培土。

去年江澤民訪問法國時,希拉剋曾接待江澤民到他的家鄉古堡,加上席拉克上臺後對中共多所遷就,可謂「戰略伙伴」,所以十月二十一日下午江澤民也在家鄉接待作爲答謝。

公然祭祖封建復辟

十月二十日上午,江澤民在揚州市舉行的潤揚長江公路大橋的開工典禮上爲大橋奠基培土。潤揚大橋是鎮江到揚州的大橋,本來應該叫作鎮揚大橋,然而江澤民是揚州人,鎮揚有「鎮壓揚州」之意,對江澤民意頭不好,所以改名「潤揚」,這點倒是繼承了香港人的「迷信」。香港人稱「肝」爲「潤」,去菜市嘗上館子,只有豬潤、腰潤而沒有豬肝、腰肝,因爲「肝」「乾」同音,人們追求「家圓屋潤」,豈可「乾」癟?因此「鎮揚」變「潤揚」,最大得益者應該是江澤民了。君不見,江澤民是中國大陸的「最高」,他的兒子江綿恆也有望急起直追而成爲「首富」。

但是江澤民爲「潤揚」大橋奠基培土的消息到二十三日才發表,事先保密,到接見希拉剋的消息發表後才公佈,大概就是在家鄉也怕有人來行刺。

除了這兩樁公事外,江澤民還利用其間的空檔期,也就是二十一日上午在家鄉拜祭祖宗。黨的喉舌沒有報導,而是由香港媒體披露。江澤民後來大罵香港媒體,是不是同這個「核心機密」的泄漏有關係就不得而知了。除了功蓋黨國和無法無天的毛澤東敢公然回鄉祭祖外,中共領導人是不敢那樣招搖的,因爲他們祭的應該是馬克思、列寧、毛澤東,而不是自家的封建祖宗。

秋風秋雨諸事不順

江澤民所拜的是他的祖父江石溪,他是當年揚州城裏著名的醫生。也許江澤民早有祭祖之意,所以當地政府早在七月就花了一百五十萬人民幣將他的故居修葺一新。據稱將來這幢「江氏故居」還要闢爲觀光勝地,隔鄰的房子將因而被拆除。但是江澤民有沒有這個造化,得看他在下一步的權力鬥爭中能否進一步鞏固他的地位和後世對他的評價。不過江澤民祭祖那天,揚州淫雨霏霏,氣溫降低,大有秋風秋雨愁煞人的景象,這不能不影響到江澤民的心情。

回到北京後,看來一系列不順遂的事情還在困擾江澤民,例如自己的繼任和重要的人事安排還在高層角力;香港局勢的動盪,自己欽點的董建華竟一籌莫展;法輪功每天還在天安門廣場上挑戰他的權威;以及北韓的忘恩負義,金正日熱情接待美國國務卿奧布萊特,還想接待克林頓而怠慢了中共國防部長遲浩田等等,使他心情惡劣,終於拿香港記者出氣了。

先帝已經過世,祖宗也無法保佑,對江澤民的未來實在不敢樂觀。(http://renminbao.com)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0/11/2/5477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