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感情受「傷害」苦不堪言
 
梁文道
 
【人民報訊】(蘋果日報)高行健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其中最大的好處是讓我們看到了中國人的問題。官方反應實在是沒話好說了,本來隨便一句說話,就可以漂漂亮亮地裝一副大國的泱泱氣度。但卻偏偏又要來什麼「粗暴干涉中國內政」這一套,再度顯示代表了十二億中國人宣稱他們的脆弱。

  中國人民的感情每年總會受到好幾次的「傷害」,實在苦不堪言。

  更慘的是,原來中國人很容易受傷。且看這回文壇和文化界的反應,
其冷淡甚至乎惡劣,實在令人詫異。且先不管官方代表拍馬屁的文章,幾
個最熱門的民間文學網站都湧現了一批懷疑以至於攻擊高行健的言論,最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話並不都是緊跟中央路線。例如有一個知名的學人韓東
就說:「哈!叫這傻B得了獎。」有網民在消息傳來的第二天就說:「這高
行健算個甚 東西,有種的就叫他回來把獎金分了給哥們兒」。

  除了這些情緒化的反應之外,也有很多人說高是向外國人獻媚,拿中
國的風味和醜事討外人歡心,更不在話下。

  海外文壇的反應也夠冷淡,很多人都表示不太熟悉他的作品。一位文
化圈的老友也在他的專欄裏說:「質固然重要,兩本書,量是不是少了一
點?」這話正好反映了華文世界的文學怪現象。

  其實高行健何止兩本書,只不過除了兩部主要的長篇小說之外,他以
劇本著名。本來戲劇是西方文學傳統的四大文類之一,只是來到了中文世
界,尤其愈往現代發展,戲劇在文學界的位置就愈發邊緣化,終於到了如
今文學、戲劇各分兩界,雞犬相聞但老死不相往來的局面。

  這還算是一個比較「知性」的說法,但遇上了那種「傻B」「分錢」之
論,你實在只能說那是中國人的脆弱了。中國人何時才能拿到諾貝爾文學
獎,這問題原來就像個魔咒,年年復發一次。拿不到的時候怨人家老外自
我中心,不識我華夏文化之博大;就是很阿Q地貶低人家,甚至想自個兒搞
個獎來玩玩。等拿到了,那種「爲甚 不是我」的酸味就立時噴出。

  其實一有中國人在外得獎,就說他是醜化中國討好外人這套講法,已
幾成一個小傳統。此前最近的例子就是第一名以華裔身分得到美國文學界
最高榮譽「國家圖書獎」的哈金,有北京的教授又批他是媚外,斷送了其
佳作以中文出版的機會。這種又想得到「國際」肯定,但又對被肯定的人
投以漢奸懷疑的心態,實在是自卑到了可憐的地步。

  高行健住在巴黎,拿法國的護照,以外人身分獲得法國文化部資助創
作,且受到法國人的由衷歡迎,難道不是法國作家?法國以政治、文化和
財富之力庇護外國作家不是新鮮事,影響高行健甚深的愛爾蘭劇作家貝克
特在巴黎的創作爲他帶來了諾貝爾獎。今天我們說起他的時候往往同時承
認他的愛爾蘭、法蘭西雙重身分。

  有容乃大,此之謂也。法國又多了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而不是中
國。

(http://renminbao.com)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0/10/24/4958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