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穀雨」節氣雨生百穀(多圖)
 
穀雨三候。(清張若靄《墨妙珠林(卯).冊.穀雨》,臺北故宮博物院)
【人民報消息】「榖雨」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六個節氣,也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每年4月19日到21日視太陽到達黃經30度為穀雨。2025年的穀雨節氣從4月20日開始。 穀雨時節正值暮春,「楊花落盡子規啼」。子規又名布穀,「布穀鳥兒叫,種穀時間到」。 中國古代將穀雨分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嗚鳩拂其羽;第三候為戴勝降於桑。」意思是說穀雨後降雨量增多,浮萍開始生長,接著布穀鳥便開始提醒人們播種了,然後是桑樹上開始見到戴勝鳥。 雨生百穀 穀雨帶給大地豐沛的雨水,是一年中農作最重要的春雨期。宋代陳元靚在《歲時廣記》一書有這樣的說法,穀雨是「雨生百穀」。在這個節氣裡,農家插秧播種早稻和其它春播作物。 穀雨有許多與天氣預測相關的諺語,如「穀雨陰沉沉,立夏雨淋淋」、「穀雨下雨,四十五日無乾土」等。 此時,柳絮飛舞,杜鵑夜啼,牡丹吐蕊,櫻桃紅熟。歐陽修在《採桑子》一詞中寫道:「飛絮濛濛,垂柳欄杆儘是風。」蘇軾在《密州五絕》中吟道:「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 花中之王牡丹又有穀雨花的俗名。歐陽修曾道:「洛花以穀雨為開候」,這裡的洛花即指洛陽的牡丹。穀雨時節,值三月暮春之際,料峭春寒已逝,炎炎夏日未臨,草長鶯飛,氣候和煦宜人,是踏青的大好時光。牡丹當此節候,殿春而開,令遊賞的人們更添意興。
花中之王牡丹又有穀雨花的俗名。(清董誥《二十四番花信風圖.冊.穀雨一候牡丹》,穀雨》,臺北故宮博物院)

有關「穀雨」,在陝西省關中廣傳著一個傳說,與文字的起源有著密不可分的淵源,一起來看。 穀雨的傳說 中國漢字是神傳給人的,關於文字的起源,《易經.繫辭》與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有較為系統的論述:「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通神明之德。黃帝之史官倉頡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 相傳在黃帝時代,軒轅黃帝急著需要一位能夠掌管史料的官員。 有一天,黃帝發現了德才兼具的倉頡,就任命倉頡擔任史官。倉頡以結繩記事,將國家大小事記載得清清楚楚,因此黃帝十分賞識他。

傳說中倉頡有雙眸。由於倉頡造字有大功,感動了天帝,故命天兵天將開啟天宮的糧倉,在人間下起一場穀子雨,助天下萬民度過災荒。(公有領域)

一次,倉頡隨獵人外出狩獵,當獵人手指地上的野獸蹤跡,告訴倉頡如何辨認野獸的去向時,倉頡忽得靈感,驚察:「每一種野獸的足印都能夠代表一種事物呢!」倉頡興奮極了,回到家之後,便打點好行囊外出考訪去了。 他跋山涉水,走遍名山大川,將眼觀的各種事物都依照本來的特徵記錄下來。依照星斗的曲折、山川的走勢、龜背的裂紋、鳥獸的足跡造出了最早的象形文字。倉頡造字,使神州告別了結繩記事、巫術橫行、人鬼混居的的愚蒙時代,一躍跨入文字文明的新紀元。 由於倉頡造字有大功,感動了天帝,故命天兵天將開啟天宮的糧倉,在人間下起一場穀子雨,助天下萬民度過災荒,而以愚昧、野蠻、邪惡為生息的妖魔鬼怪將難以再隨意愚弄、操縱人類,難以肆意興妖作怪,遂於夜裡哭泣。 這就是《淮南子.本經訓》所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夜鬼哭。」人們從此紀念這天叫做「穀雨節」,並在每年的這一天,祭祀倉頡。

為了紀念倉頡造字大功,後人把河南新鄭縣城南倉頡造字的地方稱作「鳳凰銜書臺」。(清戴洪《齡壽萬年冊.鳳凰祥雲》。公有領域)

穀雨養生 穀雨是春季進入立夏的最後一個節氣。每個節氣一般是15天,那麼穀雨的15天,加上清明節氣的最後3天,就是春季中劃分出來的屬於脾的時節。以此類推,立秋之前的大暑、立冬之前的霜降、立春之前的大寒,都是脾胃功能旺盛的節氣。 也就是說,在每年四季換季的這18天裡,人的脾胃、消化功能變得非常旺盛。這樣一來,就有利於營養的吸收,使身體很自然地適應下一個季節的氣候變化。這讓人不得不感歎人體和自然之間關係的玄妙,中國古人說的「天人合一」是非常有道理的。 在穀雨時節,常見的疾病是由於飲食過度而導致的胃病,包括慢性胃炎、十二指腸道潰瘍。另外,因為經絡易阻,此時痺症非常常見,包括坐骨神經痛、下肢關節痛、三叉神經痛、肋間神經痛等。而肝氣鬱結可表現在肋間神經痛、三叉神經痛;腎虛可表現在坐骨神經痛。 為什麼會出現三叉神經痛?肝氣鬱結,經氣運行不暢,肝經和與之相表裡的膽經所經過的地方,都可能出現因鬱結而產生的疼痛。被稱為「天下第一痛」的三叉神經痛,發生在膽經和三焦經經過之處。 坐骨神經從腰胯部開始,沿著腎經、膀胱經下走。當這一帶腎氣被濕潤的脾克制,經絡就會痺痛不通,坐骨神經痛是最常見的表現。 穀雨節氣養生要點 穀雨茶:穀雨這天不管是甚麼天氣,愛茶人珍惜著這一天上茶山去摘「穀雨茶」。傳說喝「穀雨茶」清火、辟邪、明目。民間喝的春茶以穀雨茶最普遍。茶農們說,真正的「穀雨茶」就是穀雨這天採的鮮茶葉炒製成的。 消食積:當脾胃功能旺盛,人的食量也變大,就容易使脾胃受損。所以在穀雨節氣,多吃就得多運動,同時保護脾胃,注意消食積。 祛濕氣、通經絡:穀雨雨水充沛,體內濕氣也增加,所以此時需要消腫利濕。特別是胃口好、吃得多、運動少的人,容易長胖和體濕重。也因為濕氣的緣故,本來就經絡受阻的人,此時更加容易出現身體、關節疼痛,因此要疏通經絡。 疏肝:與脾(土)相生相剋的兩個臟器,一是肝(木),一是腎(水),木克土,土克水。當脾旺土強,肝腎就比較衰弱。本來肝克脾,春季又肝旺,但到了春末,肝已是強弩之末。脾土異軍突起,就會反過來侮肝,所以人容易肝氣鬱結。因此,要特別注意疏肝理氣,包括調養情志、保持心情愉快。△

二十四節氣圖。(公有領域)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4/21/90156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