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明前雨後分槍旗 一碗乍辨色香味(圖)
 
明文徵明《惠山茶會圖》局部。

【人民報消息】《惠山茶會圖》是明代畫家文徵明在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創作的一幅紙本設色畫,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此畫爲青綠重彩,有趙孟俯的風格特點,景色簡潔。畫面自右向左展開,山石層迭,松柏掩映,衆人或坐於泉亭之下,或列鼎煮茶,或山徑信步。人物形神兼備,儀態灑脫,與周圍的景色構成一個整體,既展現了暮春時節山林的幽深佳美,也反映了文人生活的閒雅情致。 春茶嘗春 陸羽《茶經》寫道:「凡採茶,在二三四月間」這裏說的是黃曆的時間,換言之,入了春分,就得采茶了。二、三、四月間採的茶都是春茶。 自唐朝以來,都是以春天綠茶爲美,採茶又以清明和穀雨節氣最關鍵,因爲此時節應合了天地的清明精華之氣。清明前後採製的春茶帶着天地清潔明澈的氣質,滌煩悅志,淨化人身、澄澈人心。 古來就有「明前茶,雨前茶,穀雨茶」這些春茶的稱呼,都是從採摘時的節氣來區分的,當然內蘊之韻,也不盡相同。對愛茶的人來說,春茶之韻點滴在心,清代楊汝諧《龍井紀遊》詩吟:「明前雨後分槍旗,一碗乍辨色香味」,點破這般心情。 明前茶 從春分之後到清明節氣之前採摘的茶葉就稱爲「明前茶」,又稱爲早春茶、火前茶(清明舉新火),在唐代就有「明前茶貴如金」的說法。那時,茶葉生長時天氣未熱,生長速度慢,茶內含香氣物質豐富、滋味醇和;天不熱所以蟲害侵擾少,芽葉細嫩、飽滿又鮮爽。 節氣的特色造成了「明前茶」稀有、昂貴,在古代是上貢的珍品,一般人很少能得嘗。唐代茶仙盧仝以〈七碗茶歌〉(〈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留名不朽,茶歌以「黃金芽」比喻得到天子專寵的陽羨明前茶,使得如今「明前茶貴如金」仍然膾炙人口: 聞道新年入山裏, 蟄蟲驚動春風起。 天子須嘗陽羨茶, 百草不敢先開花。 仁風暗結珠琲瓃, 先春抽出黃金芽。 唐代詩僧齊也有詠茶詩〈火前茶〉歌頌火前茶的珍貴:百草讓爲靈,功先百草成。甘傳天下口,貴佔火前名。 雨前茶 雨前茶則是清明之後穀雨之前採的茶葉,製出的清新春茶,又稱爲清明茶。這時節天清地明,氣溫適合芽葉生長,茶樹吸收天地精華釀造的礦物質、維生素,讓雨前茶滋味鮮濃,也比明前茶耐泡。 稀少的早春明前茶雖然享有尊寵,得到清明之氣澆灌孕育的雨前茶,更是春茶的象徵,得到茶人的鐘愛。陸游詩《出行湖山間雜賦四首》吟詠:「蘭亭步口水如天,茶市紛紛趁雨前」,就是雨前茶蒸騰人間的寫照。 穀雨茶 穀雨到就是春天接近尾聲。穀雨節氣裏所採摘的茶葉稱爲穀雨茶,又稱爲二春茶,這也是春天最後的茶葉。穀雨節氣,氣溫漸暖、空氣溼度提高,觸轉茶樹潛藏的胺基酸能量,茶梢芽葉肥碩,香氣怡人,久泡餘味悠長。這就是陸游詩中誇讚「穀雨茶香院院誇」的情景。顯然,一千多年前的平民百姓,普遍都得到穀雨茶的滋潤。 茶農們說,真正的「穀雨茶」就是穀雨這天採的鮮茶葉炒製成的。一般茶家都搶着在穀雨前採「雨前茶」,傳說喝「穀雨茶」清火、辟邪、明目。 明代江南人士許次紓在《茶疏》中讚揚穀雨茶說:「清明穀雨,摘茶之候也。清明太早,立夏太遲,穀雨前後,其時適中。若肯再遲一二日期,待其氣力完足,香烈尤倍,易於收藏。」也就是說,穀雨茶香烈味厚、易於收藏。 順着節氣生活,最能擷取天地的生機,返璞歸真,品茗飲茶也是一樣的道理。△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0/3/26/70615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