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泽连斯基邀川普访乌 俄乌战争的立场交锋
 
郑侠
 
【人民报消息】2025年4月13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美国CBS访谈中公开呼吁美国总统川普亲赴乌克兰,目睹俄罗斯入侵留下的创伤,特别提到人民、士兵、医院和死去的孩子,试图让川普切身感受俄总统普京的作为。川普则回应,称拜登、泽连斯基和普京均需为战争负责,导致「数百万人丧生」,并批评泽连斯基过分依赖导弹援助,无法对抗军力远胜的俄罗斯。他强调正推进「非常好的提议」以终结冲突。俄乌战争进入第四年,泽连斯基的情感诉求与川普的务实立场形成鲜明对比。 泽连斯基的公开邀请饱含道德与情感力量,试图通过战争的惨烈画面激发川普的同情,进而争取更多军事与资金支持。他强调「普京的作为」,旨在将俄罗斯塑造成绝对敌人,巩固西方对乌克兰的道义支援。然而,这一策略问题显而易见。首先,泽连斯基过分依赖外援,特别是美国的武器(2024年美援乌超800亿美元),却未能改变战场劣势。俄军在顿巴斯稳步推进,乌克兰经济萎缩30%,军力与俄罗斯差距悬殊(俄军事预算约为乌的20倍)。要求更多导弹虽能延缓颓势,却难以扭转结局,且加剧美国国内对无底洞式援助的质疑。其次,泽连斯基的高调施压忽视了美国政治现实。川普的支持者普遍反对长期援乌,认为应优先解决国内经济与边境问题。公开邀请川普访乌可能被视为道德绑架,反而疏远美国保守派,削弱谈判空间。 川普的立场则展现务实与战略远见。他将战争责任归于拜登、泽连斯基与普京三人,拒绝陷入单边道德叙事,显示其对地缘政治的冷静判断。川普批评泽连斯基「只想要导弹」,直指乌克兰策略的不可持续性:军力悬殊下,单靠外援无法击败俄罗斯。他主张「阻止杀戮」,并暗示正酝酿「非常好的提议」,可能涉及停火或和平谈判。这与其首任期风格一脉相承,2019年他曾暂停援乌以促成谈判,擅长以杠杆换取妥协。川普的策略考虑美国利益:无限援乌耗资巨大(2024年美国财政赤字已达2.1兆美元),且可能将美国拖入与俄罗斯的直接冲突,威胁全球稳定。他的公开批评意在施压泽连斯基,推动其接受现实,转向谈判而非无止境索要武器。 泽连斯基的问题在于理想主义与现实的脱节。他将战争完全归咎于普京,拒绝承认自身策略的局限,例如征兵困境(2025年初乌军仅剩约50万可用兵力)与经济崩溃。公开邀请川普虽吸引媒体目光,但这种高调姿态可能让川普感到被挑战,降低合作意愿。此外,泽连斯基对和平谈判的抗拒也限制了出路。2024年,他曾否决俄方停火条件,坚持要求俄完全撤军,这在军事与经济双重劣势下几无可能。他的道德诉求虽赢得西方部分同情,却无法改变战场现实,也难以确保长期支持。 川普的做法则更具可操作性。通过强调谈判与「阻止杀戮」,他为俄乌冲突寻找现实解方,避免美国深陷泥潭。他的关税战经验(例如对中国145%关税逼迫谈判)显示,他擅长以强硬姿态换取让步。若其「提议」涉及冻结战线或能源合作换取俄罗斯缓兵,虽难满足泽连斯基的全部诉求,却可为乌克兰争取喘息空间,并降低美国财政负担。川普对泽连斯基的批评直击要害,促使其正视军事与经济的现实差距。 泽连斯基的情感诉求与对外援的过度依赖,暴露其策略的脱节与短视,难以改变乌克兰的战争劣势。川普的务实立场直面问题核心,以谈判为先,为终结冲突提供更可行的路径。在俄乌战争的复杂局势中,川普的做法兼顾美国利益与全球稳定,远比泽连斯基的道德呼吁更具建设性。随著川普「提议」的逐步显现,俄乌冲突或迎转机,而泽连斯基若执迷不悟,恐将错失止战良机。△ (人民报首发)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4/15/90037.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