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报告:香港资讯自由明显受限 记者被滋扰 编辑淡化敏感新闻(图)
 
图为2003年50万港人上街抗议「23条立法」时所持的标语。(大纪元)
【人民报消息】「韧性创新实验室」发表报告指,香港《国安法》及「23条」实施后,严重限制新闻自由及公民社会监督政府功能。报告结合去年进行的香港公民社会成员访谈,发现编辑以各种方式淡化敏感新闻内容,有自由摄影记者指收取香港媒体款项后家人被骚扰,亦有记者被不知名人士跟踪,更有记者被「起底」后收恐吓信。 据自由亚洲电台报导,由亚洲研究员及人权捍衞者创办的韧性创新实验室,周三(16日)发表「维护香港资讯自由:挑战、机会与出路」报告,结合去年8月至11月与10名香港公民社会成员进行的访谈,包括5名记者、2名人权捍衞者、研究员、基金会职员以及财经分析师。报告长达43页,显示5个香港资讯自由的挑战,包括缺乏档案法和资讯自由法;记者被审查、签证被拒、骚扰及被捕;港府增加数据移除;「23条」对「国家机密」和「间谍活动」定义模糊;以及对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威胁。 报告引述记者Bernard指,编辑以各种方式淡化敏感新闻内容,经常有很好的新闻故事,但须先问高层,大多会被否决;即使刊登相关报道,亦不能发推播通知,或放在网站首页。编辑亦决定不报道《如水》网站被封锁一事,由于杂志编辑团队包括被港府通缉的流亡人士。 记者采访国安展览后被跟踪 不少记者亦被系统性骚扰,有曾为多间媒体工作的自由摄影记者指,有银行就他收取某香港媒体款项进行质询,其家人亦遭骚扰,最终选择离开这行业。另一名记者则指,在历史博物馆拍摄与国安展览相关照片后,被不知名人士尾随两小时。而一名拥有大量追踪者的独立记者则称,记者及编辑均被「起底」,恐吓信件更会寄到其工作场所或亲属的学校。 匿名信不止针对记者,在香港私人基金会任职的X表示,其机构曾收到匿名信,指其资助的学术活动违反《国安法》,基金会其后决定不派代表出席活动。他认为,或与基金会曾公开资助调查土地用途及长期批评港府土地政策的组织有关。 披露财经资讯受限 对于财经资讯,报告指香港交易所在2023年取消企业申请上巿须披露与中国相关风险的要求,去年5月中国则首次中止披露「北向通」交易数据,有分析员指无法确定这些限制是否涉及国安考量,如香港进一步以国安为由限制披露公司资料,将严重损害投资者信心。 报告亦建议制订符合国际标准的档案法及资讯自由法,加强对香港记者及研究人员支援网络,联合国亦应持续监察及报告香港资讯自由情况。△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4/17/90067.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