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繼美國之後 加拿大將對中國電動車徵收100%關稅(多圖)
 
資料圖:2018年6月26日,數千輛汽車在中國湖北省武漢市長江武漢漢南口岸分開,每天都有從武漢新港直達上海、進而發往世界各地的船舶。(Photo by Wang He/Getty Images)
【人民報消息】繼美國之後,加拿大星期一(8月26日)表示將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徵收100%的關稅,並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鋼和鋁徵收25%的關稅。 據美國之音報導,總理賈斯汀.特魯多(Justin Trudeau)說,渥太華方面這樣做是為了反制他所說的中國方面蓄意的、由國家指導的產能過剩政策。但是他沒有具體說明對特斯拉(Tesla)的關稅究竟是會更低一些還是完全一樣。特斯拉的股價星期一在加拿大宣布這一消息後下跌了3%以上。 「我認為我們都知道中國不是按照同樣的規則做事,」他對記者們說。關稅將從今年10月1日起加征。 特魯多在新斯科舍省哈利法克斯舉行的為期三天的閉門內閣會議的間歇說:「在這個問題上,重要的是,我們和全世界其他經濟體以協同與平行的方式來做這件事。」 特魯多說,渥太華將繼續與美國和其他盟友合作,確保世界各地客戶不會遭到中國這樣的國家的非市場行為的不公平懲罰。 特魯多說,渥太華還在考慮採取進一步的懲罰措施,比如對晶元和太陽能電池加征關稅。他沒有披露任何細節。 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今年5月宣布把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關稅翻兩番,增加到100%,把對半導體和太陽能電池的關稅翻一番,增加到50%,還對鋰離子電池和包括鋼在內的戰略物資徵收25%的新關稅,以保護公司不受中國過度生產的侵害。 歐洲聯盟本月早些時候對進口電動汽車徵收最高達36.3%的關稅。 渥太華方面試圖把加拿大定位成為全球電動汽車供應鏈的關鍵部分,並且面臨來自國內業界的壓力,要求政府針對中國採取行動。 特斯拉 中國是加拿大第二大貿易夥伴,不過遠落後於美國。加拿大最大港口溫哥華的數據顯示,2023年,該港口從中國進口汽車數量的年增長率為460%。這一年,特斯拉開始向加拿大輸出在上海製造的電動汽車。
特斯拉上海工廠(Gettyimage)
特斯拉從中國對加拿大的出口始於2023年上半年,但是該公司沒有披露出口情況。不過,車輛識別碼顯示,Model 3緊湊型轎車和Model Y跨界車型正從其上海超級工廠出口到加拿大。 路透社(Reuters)援引晨星(Morningstar)策略師塞思.戈德斯坦(Seth Goldstein)的話說:「為了應對關稅,我預計特斯拉將轉移其物流,並有可能把汽車從美國出口到加拿大。」 戈德斯坦在談到股價下跌時表示:「市場可能會對關稅做出反應,並衡量如果特斯拉被迫從成本更高的美國生產基地向加拿大出口汽車可能會對利潤造成的影響。」 歐盟把對特斯拉新加征的關稅調低至9%,低於歐盟之前對其他中國電動汽車進口產品徵收的36.3%。 加拿大已簽署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協議,以引進電動汽車供應鏈各個環節的頂級歐洲汽車製造商,增強其製造業中心的地位。 「我們感到自己得到了證明,受到了激勵。現在,讓我們以加拿大最好的創新和決心來捍衛我們的市場。」汽車零部件製造商協會(Automotive Parts Manufacturers'Association)會長弗拉維奧.沃爾普(Flavio Volpe)通過電子郵件對路透社表示。 美國關稅的實施時間已被推遲至9月,計畫加征的關稅本星期可能有所放寬。 △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8/27/84742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