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我的鄉愁在臺灣(12)一頓飯和一包花生米(圖)
 
夏小強
 
那曾經到處都是「小橋流水人家」的江蘇無錫碩放鄉。(網絡圖片)
【人民報消息】接前文:我的鄉愁在臺灣(11)離開泰國(多圖) 一頓飯和一包花生米 那時,我很年輕。 在中國的江南,無錫市和蘇州市之間有一個鄉叫碩放鄉,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這裡曾有一個軍民兩用機場叫「碩放機場」。1986年11月,我離開我生長的地方河南省鄭州市,來到在這個機場當兵,屬於中共空軍某飛行師飛行團。 現在這個機場已經變成了「蘇南碩放國際機場」,不僅如此,那曾經到處都是「小橋流水人家」的碩放鄉,也已經變成了「江蘇無錫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碩放街」。現代都市的擴建和拆遷,拆去了人們的家園和美景,但拆不走的是人們的記憶,那些在我生命中曾經历的一切,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景,將永遠在我的記憶中留存。 1987年,19歲的我在碩放機場的空軍警衞連當兵。當機場的戰鬥機在進行飛行訓練時,為避免行人穿過跑道發生危險,警衞連需要在機場跑道的多個路口把守,因為機場的路口是通向附近一個鎮子「大牆門鎮」的必經之路,許多附近的居民上下班都要經過這裡。 一個炎熱的夏日,我正在機場的一個路口站崗值班時,一個農民打扮的男子路過這裡,他停住向我打招呼,然後和我攀談起來。他看起來50歲左右,他長的糢樣我如今已經記不清楚。他告訴我他是從徐州來,是討飯來的,一路討飯到此,他給我看他手中提著的一個布口袋,裡邊裝著半口袋大米。 我當時知道,江蘇分為蘇南和蘇北,蘇南富庶,蘇北窮困。他給我講述他家庭貧困的情況,具體內容現在已經記不清了。這個乞討的蘇北農民也是我碰到過的不多的一個要飯的乞丐,在以後的幾十年中再遇到的乞丐,大都是要錢,不要食物。 我問他吃過飯沒有,他說沒有。在換崗的時候,我讓他在警衞連外邊的一個地方等著我,我快速到食堂給他打了一大碗飯菜,看著他狼吞虎咽地吃完。然後,他一遍遍地向我表示感謝。他和我說著話的同時,他觀察著我的臉時,嘴裡喃喃地嘀咕著幾寸長、幾寸寬之類的話。他執意要留下我的地址和姓名,我告訴了他。臨分別時,我把手腕上的電子表摘下來,塞給了他。 大概兩個月後,我收到了一個包裹,包裹裡是一小袋生花生米,花生米是剝過殼的。包裹裡還有一封信,是我遇到過的那個蘇北農民乞討者寫的。他在信中對我表示感謝,並說這花生米是他家裡自己種的。記得他信中還有一句話,說我身上有勞動人民的本色。 很多事,隨著時間流逝,已經忘記;30多年後,不知為甚麼,忽然想起這個和自己有一面之緣的討飯農民。許多時候,我看到遠處屋內昏黃的燈光下的人影,或是遠處的一個孤獨的身影,心內會湧起一絲傷感。這些我生命中的匆匆過客,不知現在又在哪裡?又都怎樣?但是我知道,那和我有關的「一頓飯」和「一袋花生米」的價值,不僅僅是那些東西本身。 很有可能,一頓飯,一袋花生米,一個鼓勵關切的眼神,一個小小的善念善行,會使人永生難忘,或是會改變一個人的一生。(待續)△ (人民報首發)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8/19/84577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