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中港婚姻佔比增至44.4% 年輕人抗拒結婚16%從未結婚
 
【人民報消息】因「何伯事件」,令中、港婚姻近月再成香港人熱烈討論話題。港府最新公布的統計數據亦顯示,中、港婚姻佔總體婚姻比例已升至16年新高。數劇亦顯示,較年輕港人亦抗拒結婚,有社會學者認為,這跟社會近年的氣氛有關係。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香港政府統計處周一(26日)公布最新香港女性及男性統計數字。至2023年底,在香港約753萬的人口中,女性佔約410萬人,比男性多約68萬。扣除外傭後,男女比例為9比10,即每1000名女性對908名男性,比例較2022年再少3人,差距為近3年最大,香港仍是陰盛陽衰。 去年有超過4.7萬對新人結婚,比前年大增59%,但仍低於2019年前。在2006至2016期間,數目大致維持在每年5萬多宗。而且整體初婚年齡中位數再延後,男性為32.5歲、女性30.9歲,為近三年新高。在25至64歲人口中,有121萬人從未結婚,人數為近3年最多,佔總人口的16%。 適婚者與香港的社會連繫變得不確定 香港中文大學未來城市研究所副主席許楨分析,華人重視結婚飲宴,疫情時因社交距離等政策導致不少人暫緩結婚,因此疫後有明顯上升,但撇除疫情那幾年,婚姻宗數仍呈下降趨勢,原因是適婚年齡(25至45歲)的人口比例近年緩慢下降;港人對結婚的熱情及經濟考量也有影響。 許楨說:「隨著近年經濟不景氣,整個社會氣氛也不太理想,這些適婚的人是否繼續視香港為安身立命之所呢?假如他們和香港的社會連繫變得不確定或薄弱,就算結婚也未必在香港做登記。過去4、5年,香港人口也是淨流出。」 學者:中港婚姻佔比增 因本地婚姻萎縮非常快 中港婚姻長期成為社會熱話。2023年中港婚姻有18939宗,比起雙方均為香港人的婚姻只相差4767宗,佔比高達44.4%,創近16年來最高。兩者看似此消彼長,但許楨認為從統計學上,變化仍相對輕微,很容易因不同因素而出現逆轉。他解釋:「異地婚姻,尤其是中港婚姻宗數,基本上維持或者輕微上升,但其實主要不是異地婚姻的宗數上升有多快,而是本地婚姻的萎縮非常快,加上本地男女人口失衡,兩個女生不能嫁同一個香港男生。」 7058港女嫁中國男 創紀錄以來最高峰 港女嫁中國男也有上升趨勢,去年有7058宗,是1986年有紀錄以來最高峰,佔中港婚姻約3分之1。許楨指出,香港女多男少,中國男多女少,這個落差有可能是成因。加上人才計劃造就不少中國人來港,即使7年後取得香港身分證,但社會聯繫可能仍集中於中國,或會回大陸結婚,但他不認為人數會很多。港府過去推出多項輸入人才計劃,在2008至2016年,每年平均有8千多宗獲批。△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8/28/84761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