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中國經濟成長引擎僅剩出口還沒拋錨(圖)
 
目前包括上海、寧波、廣東等各大港口都堆滿了空置的集裝箱。說明中國的出口貿易狀況不佳。(視頻截圖)
【人民報消息】(人民報記者金欣綜合報導)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分別是:出口、消費、投資。如果其中一架馬車躺平,中國經濟在另外兩架馬車拉動之下,還可以勉強往前挪。但是如果兩架馬車躺平了,剩下一個獨輪走不了多久就會拋錨。而這就是中國經濟目前的狀況。 中共官方最新公佈數據顯示,7月份,中國狹義貨幣(M1)年減6.6%,同時,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18.8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年減3.22萬億元。 旅美經濟學者黃大衛對大紀元表示,代表當前經濟擴張活力的M1下降,同時流入實體經濟的資金減少,意味著企業已經躺平。他認為,2018年後,真正帶動中國經濟的並不是投資和消費,而是只有出口這一個環節,中共一直在誤判經濟成長的引擎。 M1和社會融資規模大幅減少 中共央行近日發布的「2024年7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截至7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303.31萬億元,年增6.3%。狹義貨幣(M1)餘額63.23萬億元,年減6.6%。流通中貨幣(M0)餘額11.88萬億元,年增12%。前七個月,淨投放現金5,396億元,創下有紀錄以來的新低。 狹義貨幣(M1)包括流通中貨幣(M0)以及企業活期存款。旅美經濟學家黃大衛對大紀元表示,「M1減速表明整個民間整體經濟活動及儲備都在減少,意味著經濟低迷持續,並且已傷害到企業的儲蓄或者未來投資的資本」。M1開始減速表明當前企業已經躺平。 黃大衛說,M2的增速反應人民幣不斷在增大發行量,但是並沒有影響到M1的增速,表明投放的人民幣並沒有流到影響經濟發展的企業,所以沒表現出正面經濟影響,也表明中共央行的貨幣工具已失去效果。 中共央行發布的數據佐證了M1減速的背後是企業缺乏擴張經濟活動意願。數據顯示,前7個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18.87萬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3.22萬億元。 社會融資規模是指實體經濟從金融體系獲得的資金總額。包括企業或者個人性質的融資和信貸行為,這個數據反映著社會經濟活動中借貸的意願。 分部門來看,對公方面和居民方面相對偏弱,票據融資占比提高。具體來說,企(事)業部門貸款增加1,300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5,500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300億元,票據融資增加5,586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增加2,057億元;居民7月貸款減少2,100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2,156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00億元。 通常企業的短期貸款表徵企業當前的生產意願,短期貸款減少5,500億元表明企業停止了借貸,甚至可能在還貸。另一方面,居民借貸通常用於購買住房、家庭用車等,7月份的貸款減少2,100億元,也佐證居民購房意願低下,反映出房地產需求不足。 黃大衛表示,數據顯示,居民和企業借貸意願急劇下降,所以大量的錢堆積在金融體系中「空轉」,沒有流到實體經濟中去,其主要原因是借貸意願薄弱。 從許多中國網友拍攝的街景視頻可以看到,上海、廣州、杭州等一線城市的市面可以看到大量店鋪關門待租,還在開門繼續生產的製造業老闆也都紛紛表示,今年的訂單特別少,很多廠家倒閉了。許多找不到工作的人只能睡在大街上。因此,有不少評論認識指出,中國經濟進入了躺平時代。 滬深兩股市連續三天成交額跌破5,000億 作為經濟動態風向標的中國股市近日低迷不振。8月12至14日,滬深京三市成交總額分別為4,986.57億元,4,798.77億元、4,801.86億元,連續三個交易日成交額跌破5,000億元大關,創近5年來新低。 8月14日,A股三大股指全天震盪,上證指數收跌0.6%報2,850.65點,再次失守2,900點大關。此外,深證成指收跌1.17%,創業板指跌1.42%。 對於股市的低落,中共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資深研究員邵宇8月13至16日出席在海南舉行的「2024博鰲房地產論壇」時自嘲稱,「我入行的時候,A股就開始保衛3,000點,現在快退休了,開始保衛2,900點。感覺我整個職業生涯就是『保衛戰』。」 對於中國經濟存在的問題,各方面專家有各種不同的觀點。黃大衛表示,「普遍認為推動中國經濟的是投資、消費及出口這『三駕馬車』。其實2018年之後,應該清晰地看到,中國經濟所謂的改革開放40年的增長,真正能帶動中國經濟的並不是投資和消費,而是只有出口這一個環節。」 他說,「中共一直在誤判經濟增長引擎,以為是投資和房地產等消費,其實它們都是服務於出口。」 目前,出口是中國經濟唯一沒有完全熄火的引擎,不過,隨著中共的戰狼外交以及與歐美在意識形態、地緣政治方面的全面對抗,在「脫鉤」以及中國新三樣商品被歐美加關稅的嚴厲環境下,中國的出口還能維持多久受到關注。 2023年的數據讓人失望 據BBC中文網報導,中共官方公佈的2023年出口數據可以看到,2023年的中國經濟持續低迷。2023年初剛剛結束「清零政策」,春節假期後,中國出口數據開始以兩位數高速增長,以人民幣計,3月出口同比增長23.4%,4月出口同比增長16.8%。但是,5月開始,突然掉頭下跌,出口增長 -0.8%;6月降幅進一步加大至 -8.3%;7月、8月、9月連續萎縮 -9.2%、-3.2%和 -0.6%。直到10月增長0.9%,11月和12月延續增長勢頭,增1.7%和3.8%。 經歷過暴漲和暴跌,全年出口237726億元,只實現微增0.6%,對經濟增長貢獻有限。 專家分析說,在過去20年,中國的出口佔經濟的比重,先經歷了暴增,其增速保持在GDP 增速的1.5倍;到2006年,出口佔中國GDP的比重達到峰值,即36%。隨後開始回落,到2018年回落至19%後趨於穩定,2023年,出口佔GDP比重為18.8%。 三駕馬車中的投資,2023年中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3%,相比2022年的5.1%回落了2.1個百分點。 但該數字背後呈現出結構性差異——製造業、基建投資大幅超過GDP整體增速,房地產投資繼續大幅萎縮,拖累整個經濟。 經歷兩年連跌的房地產投資繼續探底,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9.6%,與2022年-10%的增速跌幅相差無幾。 ● 分地區看,東部地區投資比上年增長4.4%,中部地區投資增長0.3%,西部地區投資增長0.1%,東北地區投資下降1.8%。 ● 分登記註冊類型看,內資企業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3.2%,港澳台商企業固定資產投資下降2.7%,外商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0.6%。 中共在今年3月的兩會上宣布,2024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目標定在5%左右,與去年一致。但是從以上數據來看,經濟放緩依然將是主旋律。經濟學人智庫(EIU)中國經濟高級分析師徐天辰認為,今年要實現經濟增長5%,實際情況並不那麼樂觀。 除非統計局在數字上大量灌水,這方面他們經驗老道。△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8/22/84648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