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雙11」冷清收場網友熱議 民眾對前景無信心
 
【人民報消息】曾是中國消費力奇蹟的「雙11」踏入第15個年頭,以「冷清」收官,「雙11冷清的原因」更成為微博熱搜,探討神話不再的原因。分析指,「雙11」是中國民眾消費能力的晴雨表,現時中國經濟差,民眾都過緊日子,「雙11」神話不再,反映民眾對前景缺乏信心,而實體經濟比電商經濟經營更慘。 據自由亞洲電台報導,被視為中國年度消費盛事的「雙11」剛結束,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天貓」和其競爭對手「京東」,連續第2年沒有公布具體商品交易總額,以品牌成交額代替。「淘寶天貓」今年有公布402個品牌的成交額,達到破億元人民幣的成績,有3.8萬個品牌的成交額,較去年同期升超過一倍;京東則表示,今年有兩萬個品牌成交額較去年同期增加3倍。中共國家郵政局周日(12日)稱,「雙11」共收到快遞包裹6.39億件,年增15.76%。 疫後首個「雙11」成績 電商與民間大數據兩極化 但民間有不同看法,多個中國媒體和財經評論博客均引述「星圖數據」的資料,表示在11月10至11日,全網總銷售額為2,776億元,年減9.75%。《第一財經》參考百度指數,更顯示「雙11」熱度一年不如一年,搜尋量不斷下降,更形容今年是「冰點」,搜尋量同比下降60%。「今年雙11冷清的原因」一度登微博熱搜,有博主解釋為何今年消費者沒有被「雙11」的折扣打動。 博主「曲阜灶頭的甜」說:「我今天剛發完工資,摸一摸口袋,只剩下1,200,有人問我是什麼支撐我,在這個燈紅酒綠、物慾橫流的世界,依然能夠保持一份冷靜和無動於衷,我告訴你,那是因為窮的清醒。」 微博和小紅書也有不少人主張理性消費,有博客呼籲不要貪一時之快,讓自己變成電商宰割的肥羊。 博主「何大桔」說:「李佳琦的雙11預告,確實很多東西給了跳水價,但是90%都是瑤綁銷售,你一下子給我整5瓶,然後還要配一大堆有的沒的。商家想要加大銷售量去庫存,減少儲存成本,減少物流成本,但是卻把儲存成本丟給了我們消費者。」 博主「方遊迪」說:「如果你想1年的花費和信用卡分期,用來為雙11買單的話,那你就盡情下單吧。開心1小時,痛苦12個月,你們這群韮菜 ,不割你們割誰呢?快醒醒啊姊妹們!真的用不著你去為年近千萬的人擔心業績好嗎?大促過後,別人開香檳,你心裡慌不停。」 有博客為商家說話,面對市場的激烈競爭,商家無奈參與「雙11」。 博主「胡侃侃」說:「哪年雙11不是自相殘殺?如果你不跟著做,但競爭對手跟的話,一個活動可以把你的客戶、流量等全部捲走;但跟的話,流量費 、店舖費、營運費和倉儲囤貨,全是現金壓力,到頭來哪年不是雙11戲台上圖個熱鬧,算盤一打還發現虧了。」 但有中國媒體周一(13日)報導「雙11」的好消息,表示有「直播一哥」稱號的李佳琦,在今年「雙11」的總銷售額超250億元人民幣,不過很快被李佳琦的公司否認,李佳琦亦沒有在直播公布相關數據。 評論:實體經濟比電商經濟經營更慘 時事評論人季風表示,有留意今年「雙11」的情況,估計李佳琦的消息,是有人想為今年冷清的「雙11」,製造不切實際的假象,但廣大的民眾均清楚中國經濟差的事實,即使李佳琦不作澄清,民眾也不會相信,因為很多人也在過緊日子。 季風說:「我們家,除了我一個人沒有人買,我妹、姪女兒和我弟都不買。我弟弟原來是當廚師,現在那邊開館子開不下去了,付不起工資了,跑回來就不亂花錢了吧。以前都買呀,現在都不買了。看以前雙11快遞公司,買的都追在樓下,我今天看,根本就沒有多少快遞,跟平常沒多少差別。」 他表示,今年初從北京回鄉,不少做生意的朋友都表示經營困難,形容實體經濟狀況比平台經濟更差。 季風說:「我今年走了七、八個省,見了一、兩百個做生意的朋友,只有一個說有賺錢,其他均在訴苦,說生意不好做。那天我去的時候,有供應商正在問酒廠的朋友,能不能先給幾十萬,還給他救急。那個酒廠說我現在沒現金流,你要酒我可以給你酒。這種事例太多,實體經濟非常難受、更慘。」 評論:「雙11」神話不再 反映民眾對前景缺乏信心 經濟學家司令表示,今年是疫情後首個「雙11」,原本各界均期待借電商的綽頭活動,重新展示中國人的強勁消費力,但事與願違,除了是與經濟環境差有關,也與消費者心態改變有關。 司令說:「中國人已經對於中(共)國政府這種政策朝令夕改,動輒就對老百姓的錢袋子、蘿蔔加大棒的折騰感到身心俱疲。你讓消費者難受,他願意消費嗎?就不敢消費。更多的人還是希望把錢留住,等有一些重大變故的時候,用作急用而不是超前消費。雙11的就是中國老百姓消費能力的晴雨表,暗淡堪憂,以後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中國消費者神話般的購買力,基本上就煙消雲散一樣。」 司令又表示,「雙11」的表現難以突破,也與阿里巴巴近年來逐漸被國有化有關,在國企欠效率和創新的管理下,市場規劃和推廣難以像以往有創造力,沿用多年的銷售模式 ,難以吸引還有消費力的消費者消費。△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3/11/14/78670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