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中國經濟指數持續下滑 再陷通縮陰影
 
【人民報消息】 官方數據顯示,中國消費價格指數在歷經兩個月企穩後十月份再度下滑,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指數已連續十三個月下降。中國經濟重新陷入通縮陰影。 中共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顯示,10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下降0.2%,環比下降0.1%。中國的CPI在8、9月份終於微幅上漲後,10月再度陷入負增長。 對此,中共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表示,10月份受天氣晴好,農產品供應充足、節後消費需求回落等因素影響,CPI略有下降。其中豬肉價格下降30.1%,降幅擴大8.1個百分點,影響CPI下降約0.55個百分點。 金融學者司令對自由亞洲電臺表示,今年的10月份正逢中國的中秋和國慶等黃金消費連假假期,在節慶時大家喜歡宴客聚餐,食品需求卻不那麼堅挺,甚至拉動食品價格下降是項警訊:“如果消費很旺盛,豬肉需求應該非常強烈跟着上揚。可見,中國居民長期不敢消費,需求疲軟。” PPI連續13個月下降 另一方面,中國10月的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2.6%,降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環比則持平。中共統計局表示,“10月份,工業生產經營活動保持擴張,受國際原油、有色金屬價格波動及上年同期對比基數走高等因素影響,全國PPI同比降幅略有擴大。” 美國《紐約時報》 指出,雖然中國的國有銀行爲建設更多工廠注入了資金,但家庭和企業仍對消費支出持謹慎態度,而“物價下跌可能是中國通貨緊縮的前兆”。報道認爲,在這種惡性經濟狀況下,中國的企業和員工會發現從商品或工作中獲得的收入更少了,債務卻一如既往地沉重。 財聯社引述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以“類通縮”解讀指出,CPI走弱反映了中國經濟供給保障持續加強,但內需恢復仍然較緩的特徵;同時,外需在全球經濟復甦動力不足的情況下,也難以對這部分過剩供應進行有效填補。他預期,“ ‘類通縮’ 特徵或將持續一個季度左右,明年臨近開春,CPI中樞或能重回溫和上行區間。” “PPI下跌趨勢非常明確,甚至連小陽春都沒出現。”司令說,中國PPI連續13個月下滑,往前推算,去年12月疫情解封后,中國原本寄望去掉疫情影響,陸續推出增值稅留抵退稅等財稅優惠、金融支持等政策組合拳,希望能讓企業買帳,放心擴大生產,看來並未完全奏效:“沒有企業相信中共政府這種迷惑性的宣傳,他們要是真發展起來,可能是下一個馬雲、馬化騰或孫大午。這些人的借鏡,對於想要在實體經濟闖出一點天地的企業家而言,並不是什麼好的信號。” 網易號作者“日久生情”分析, 問題的根源在於內生動力不足。中國作爲全球工廠,具備強大的生產能力,但這種生產能力是由衆多工廠組成的,它們需要訂單來保持運轉。CPI的下降反映了需求不足,這導致了消費減少、訂單減少,無法支撐巨大的生產能力。這種情況可能導致生產能力的浪費,企業停工、破產、裁員,工人失業,收入減少等一系列問題。儘管CPI下降會使物價更加實惠,但通縮可能引發經濟不景氣,帶來失業、民衆收入減少等不利影響。△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3/11/10/78614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