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盛世"到底是誰的盛世?
 
東海一梟
 
2004年3月12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據說老百姓幸逢盛世了。盛世高歌年年唱月月唱日日唱,而今又唱出「金飾太平」新花樣:經濟日報社出版了世界首套金報《中華盛世》,以記載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十屆會議輝煌歷程爲主題,彙集了中華大地各區域歷史文化和社會經濟發展盛況。

  確實是盛世。神五上天了神六不久也要上天,中國經濟風景這邊獨好,各地政府大樓紛紛換成了「豪華版」,近二十年來,僅廣大公僕每年嘴巴吃掉的,屁股下車輪轉掉的,就都以千億計;僅廣東一省2004年的財政預算,省政府一年發放公報的錢需550萬,省高院一幢新修大樓一年維修費達730萬,一年4個機關幼兒園財政撥款約2000萬……。至於化數千億辦奧運,化數十億建個劇院,小意思「溼溼碎」啦。這還都是明白合法的(當然,預算是「祕密」),至於他們公款玩掉的、灰色黑色腐敗掉的、轉移到境外的,如有神算子統計出來,那將是一個嚇得死人的天文數字。由中紀委和河北省紀委組成的聯合專案組日前對全國人大代表、唐山市委書記張和家裏展開大搜捕行動,光現金就查獲9000多萬!銀行存摺裏的存款數額高達4個多億!這還不包括被他的家人轉移到海外的其他幾億資產!據紀委估計,張和的家產總共可能超過10億!

  確實是盛世。但不是廣大人民羣衆的盛世,而是一小撮特權腐敗分子的盛世,是兇手和幫兇、老爺和幫閒們的盛世。在盛世高調中,廣大人民不論在經濟上政治上都已淪爲弱勢羣體。「社會主義」了大半個世紀,貧富差距卻「回到解放前」了。一邊是高樓大廈名車美妞花天酒地醉生夢死朱門酒肉臭,一邊是衣不暖身食不裹腹上訪上吊生不如死是路有凍死骨;一邊是之到百分之二十的強勢集團佔有超過百分之八十的財富和資源,一邊是連生存權也得不到起碼的保障;一邊是想象不到的富貴、想象不到的享受、想象不到的「自由」、想象不到的罪惡,一邊是想象不到的貧困、想象不到的苦難、想象不到的無奈、想象不到的抗爭!難怪有人說大陸就存在着兩個中國,一個是富人和公僕的,一個是窮人兼主人的,一邊是盛世一邊是衰世,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

  特權盛,人權衰,黨權盛,民權衰,假惡醜盛,真善美衰,歪風邪氣盛,良風正氣衰,總而言之,中共盛,中國衰。專制主義象妖風,刮到那裏哪裏就冰冷一片漆黑一團。要振起人權民權,就要反特權黨權,要弘揚良風正氣真善美,就要反歪風邪氣假惡醜,要興中華,就要反專制!

  有人主張中國也順應潮流效仿西方廢除死刑,我原則上贊同,但有個時間問題。只有在中國政治民主化、貪官惡吏們受到合理合法應得的「報應」之後,死刑才能廢除。那些把國庫當倉庫、把民財當家財肆意貪污偷竊鋪張浪費的貪官,視民衆爲牛馬、視人命如草芥瘋狂剝奪人民民主權利的惡吏,都是十惡不赦的犯罪分子,都是人民之公敵,民族之敗類,國家之盜賊,窮兇極腐,罪大惡極,非殺不可。不殺,不足以平民憤、舒民心、振民氣、揚國威。重建社會公正、政府形象,重振官場新風、人間正氣,重塑傳統道德、民族精神,都需要借貪官頭、惡吏血一用!

  在和平年代,大量無辜民衆和有志之士無奈地死去,死於貧困,死於絕望,死於冤獄,死於國家恐怖主義和國內霸權主義,死於大半個世紀以來一場又一場針對自己國民的「恐怖主義戰爭」。貪官惡吏,都是直接或間接的兇手啊。民主中國有必要成立一個特別法庭來清帳討帳。民主思想深入人心之日,就是專制主義潰敗之時,人民羣衆當家作主、揚眉吐氣之日,就是特權階級、腐敗分子滅亡之時!黃金版的《中華盛世》報擋不住時代大潮滾滾、掩不了國內民憤洶洶,特權階級、腐敗分子的盛世維持不了多久了。血債必用血來還!願只願,屆時殺向貪官惡吏的,是公正的法律---「審判的武器」,而不是陳勝吳廣朱元璋李自成張獻忠毛澤東賀龍們的「武器的審判」。

  惡吏們乃惡政暴政之實施者,我黨之功臣,只會升不會降更不會殺。腐敗則是我黨一直在反的,卻是口頭禪,因爲貪官失事率之低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胡錦濤主席說過:對於腐敗分子,發現一個,查處一個。然而,多少腐敗分子,羣衆早都發現了,「有關部門」就是發現不了,僥倖發現了,也查處不了,或者要等到象張和一樣「家產總共可能超過10億」,大量資金轉移境外之後,才「展開大搜捕行動」,不亦太晚乎。

  腐敗分子是殃民禍國,也殃政府禍共黨。胡錦濤主席真要反腐救黨,就要認真向毛澤東主席或朱元璋皇帝學習,立即行動起來,念動張獻忠的七字真言,大開殺戒,重典懲貪!那樣,主動權還掌握在共產黨手裏,專制統治還能多維持一陣子。如果再象老江那樣以謊言掩蓋真實,帶頭貪污腐敗,用不了幾年,中國人民反腐先鋒隊、殺貪別動隊、殺官大會、愛國救民義勇軍、鋤奸制惡特種兵團等等民間組織,將會遍地開花,當代陳勝吳廣朱元璋李自成張獻忠毛澤東等將不斷湧現,向貪官惡吏討債的民間行動將八方開花…。


 
分享:
 
人氣:13,111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