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瓜子上的血痕
 
作者:子君
【人民報消息】瓜子,因片大,殼薄,口松,肉厚、油多,味醇飲譽國際市場,數 「蘭州大片」 莫屬。這種瓜子是籽瓜的種子,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和多種維生素,是老幼皆愛的上等佳品。產地多集中在皋蘭、永登兩縣。根據各地生活習慣的不同,可將其分別加工成五香、鹽板、油幹、奶油等多種風味,經常嗑用,對潤肺、利腸、止血和健胃都有一定的補益。但是, 唯獨有一種瓜子, 誰吃了都無益, 那就是----血染的瓜子。 故事得從一家非政府組織最近發表的調查報告說起。

這家組織的名字叫「追查迫害法輪功國際組織」,據說是專門調查迫害法輪功的江澤民和勞教所甚麼的。11月7日這家組織發表的報告中公佈了,有名的「正林瓜子」使用勞教所裏的強制奴工爲其「首選瓜子」,與其合作的勞教所爲此將一名完不成任務的57歲的法輪功學員毒打致死。

說起蘭州,筆者可是非常熟悉,尤其是蘭州出產的全中國馳名的黑瓜子, 這種黑瓜子被稱做 「蘭州大板」 或 「龍眼瓜子」,1992年7月,蘭州被國務院批准爲內陸開放城市。80年代末, 這裏的優質黑瓜子便吸引著臺灣一批又一批客商來蘭州開辦瓜子加工企業。在1998年,該市的黑瓜子加工企業多達40 多家,年加工量在 7萬噸上下,佔全國的3/4,年產值達1.68 億元, 出口創匯400萬美元, 而臺資企業便佔了產量的98% 。「正林瓜子」 的老闆林墾, 是個憑靠著一棵棵小小的黑瓜子發達成名的「傳奇人」, 最早落戶到蘭州的臺資企業之一。1988年, 在臺灣從事了11年農產品貿易的林老闆跑到了中國;在河西走廊上所有的黑瓜子產地, 找到了中國最好的黑瓜子生產基地, 1992年林老闆正式成立「蘭州正林食品有限公司」 。短短几年的光景, 他的企業轉眼便成了中國境內最大的炒貨類食品生產基地。就臺灣企業在甘肅來講, 它的發展實在令臺灣人驚訝。這無疑是爲那些欲到甘肅或大陸西北來投資的臺商壯膽不少, 一個不小的誘惑。

他麾下的蘭州正林食品有限公司究竟擁有多少固定資產? 公司員工有多少? 衆說紛紜, 報導不一。據稱年營業額在1999年度便已近5億元,擁有1500餘名員工。林老闆一直與中國大陸政府部門保持著通暢關係。1999年, 他的行銷網絡已健全完善, 共劃分爲華北、華中、華南、華東、西北五大區,在各省會城市和直轄市共設有二十四家銷售分公司,銷售終端已遍佈全國三十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可以說是根深葉茂。產品行銷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新西蘭及東南亞等30多個國家。

有意思的是, 2000年底其主打產品正林瓜子通過國家綠色食品認證,獲綠色食品標誌之時。「正林瓜子」 在浙江卻遭遇「毒瓜子」事件。起因是55歲的上海人張吉甫,2000年12月因吃了「正林瓜子」感覺身體不適。當他得知該種瓜子是 「綠色食品」 卻含有礦物油後, 在2001年3月將商家和廠家告上了法庭, 「正林」公司、樂購超級市場因生產銷售礦物油瓜子,遭消費者張吉甫起訴索賠,5月中旬由上海市普陀區法院作出一審判決:蘭州正林農墾食品有限公司的行爲構成欺詐,賠償原告137.2元人民幣;上海康仁樂購超市貿易有限公司退還購買瓜子款137.2元人民幣。法庭判決的賠償顯然是象徵性的。

當時, 隨著消息報導的傳出, 全國各地退回來的幾千噸貨塞滿了蘭州火車西站。這起「毒瓜子」事件讓「正林」賠了六七千萬元。有消息說, 這單倒黴的事「沒讓「正林」倒下, 靠的是「正林」10多年苦心經營」的關係:「供應商也沒有急著催要貨款,銀行也沒有逼著還錢。這讓「正林」有了喘息的時間和迴旋的餘地。」

1993年, 「正林」公司林老闆首創手選瓜子, 粒粒瓜子都是用手精選出來, 可想而知, 要動用多少人工。

大概是自此, 「正林」公司林老闆開始與蘭州的大砂坪看守所和西果園看守所合作,找了約一萬名在押人員爲其長期揀瓜子, 無償勞動, 賺到的利潤「正林」公司與看守所分成。 追查國際的報告中說,在押人員被要求用嘴磕一種大板瓜子,然後再用手剝去瓜子皮,取出裏面的瓜子仁。在押人員每天被迫從早到晚連續蹲著幹十多個小時以上,得不到任何的勞動報酬。冬天在放風場露天分揀大板瓜子,許多人手被凍傷、磨破,手上的疥瘡淌著膿血滴在瓜子上;夏天嗑瓜子、剝瓜子。很多人牙被嗑掉、嗑壞,指甲整個被剝掉。另外看守所的一個大隊長還因貪了瓜子加工費被發現而舉槍自殺了。 57歲法輪功學員萬貴福因年齡大不能完成每天的任務,看守所隊長呂軍便暗示犯人將萬貴福毒打致死。目前, 兇首居然仍逍遙法外。

而蘭州正林農墾食品有限公司短短几年的光景,成爲中國境內最大的炒貨類食品生產基地。1999年度其營業額達4.6億元。其主打產品 「正林手選瓜子」(即經在押人員手揀挑選的瓜子), 遠銷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新西蘭及東南亞等30多個國家。

今天,當我再看到唐人街雜貨鋪裏那一包包 的「正林瓜子」時,我再也沒有好心情買回來享用,說不定哪顆瓜子的上面還沾著那些奴工們的血跡呢。

〔原題目:血染的瓜子〕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追查國際」公佈大陸法輪功學員被強制做奴工的調查報告 2003/11/9 (15,279次)
九、十兩月又有44名法輪功學員被證實迫害致死 2003/11/2 (15,163次)
中國法輪功學員被證實迫害致死者高達840人 2003/11/1 (17,439次)
一對相戀十年至今無法成婚的戀人故事(多圖) 2003/7/24 (15,322次)
遼寧張萬年被警察毒打致死 2003/7/10 (17,168次)
兩女性法輪功學員日前遭北京東城警察虐殺 2003/7/8 (15,266次)
「約束衣」令人毛骨悚然 2003/6/19 (19,130次)
七二○,一個恐怖的死亡數字 2003/5/16 (18,240次)
「70」這個數字爲什麼如此驚人? 2003/4/3 (17,825次)
北京那個祕密會議出了什麼事? 2003/11/12 (30,899次)
您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高官整政敵時真閃耀出智慧的火花 2003/11/12 (27,358次)
上海幫在這種情況下打出V形手勢!這些照片不是偷拍的(多圖) 2003/11/11 (45,507次)
遲浩田插手!攪了江澤民的美夢(圖) 2003/11/11 (42,752次)
中共高層正醞釀一個分頭並進的方案(圖) 2003/11/11 (27,691次)
北京的祕密!這個會議被航天飛行頒獎大會所掩蓋着(圖) 2003/11/10 (28,123次)
謎!江澤民爲何給中央警衛部隊整個兒大換血(圖) 2003/11/9 (42,081次)
新華網只擺擂臺!在這一仗中江胡到底誰能贏(多圖) 2003/11/9 (22,726次)
江要吃短朱熔基的舌頭 羅幹借刀殺人胡不中招兒(多圖) 2003/11/8 (48,342次)

高層透風!北京出的就是這件大事(多圖) 2003/11/7 (46,075次)
老布什跟江澤民翻臉 中央急開會軍區有異常(多圖) 2003/11/6 (39,330次)
北京出事了!中南海撤換警衛 江親信匆忙返京 2003/11/6 (40,134次)
一張震驚八十八國首腦的照片(圖) 2003/11/4 (43,917次)
新華網今天這篇文章是高層動態(圖) 2003/11/4 (33,732次)
寬厚肩膀成廢棄碼頭!陳至立的老公如何成了大亨(多圖) 2003/11/3 (48,462次)
新華網昨天這篇滾動報導爲何至今不滾動(多圖) 2003/11/2 (23,586次)
爲何董建華和北京爭搶楊利偉(多圖) 2003/11/1 (22,832次)
隔着門縫兒瞧:曾慶紅是中共高層裏的那段兒「盲腸」(多圖) 2003/11/1 (26,544次)
兩個完全不同的版本!布什是怎樣接見曹剛川的?(圖) 2003/11/1 (26,319次)
多這一回嘴!!今日新華網暴露江澤慧去美國的祕密(多圖) 2003/10/30 (32,546次)
壓垮胡錦濤!爲何三個代表順利入憲(多圖) 2003/10/29 (26,913次)
怕炸窩!新華網今天才宣佈了三中全會不敢公開的這個消息(多圖) 2003/10/28 (40,513次)
江轉着圈兒肯定自己 中國沒有胡溫新政(多圖) 2003/10/28 (34,520次)
瞬間泄密!中國政壇上的球是這麼踢的(下)(多圖) 2003/10/28 (28,700次)
沒有忘卻的記憶!爲封網江綿恆幹了這缺德事兒(多圖) 2003/10/26 (24,539次)
空軍司令被江澤民收拾了!江曾將有大戰(多圖) 2003/10/25 (32,285次)
江澤民,軍隊這種醜事你怎麼不張揚了?(圖) 2003/10/25 (37,119次)
中國要出大事!是誰擊斃了空軍司令?(多圖) 2003/10/24 (43,717次)
新華網密聞!加拿大總理杭州公開噁心咱軍委主席(圖) 2003/10/24 (30,268次)
一段有趣的對話扯出了曾慶紅、黃菊 2003/10/24 (37,428次)
曾慶紅整治胡錦濤 曾慶淮受累前途莫測(多圖) 2003/10/23 (42,275次)
緊急呼籲!請網友關注新華網今日預告(圖) 2003/10/23 (26,063次)
全包啦?明報揭露了江綿恆的一個大問題(多圖) 2003/10/22 (38,449次)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方舟子靠撒謊名噪一時(圖) 2003/10/22 (28,224次)
嘿,人民日報到底跟着哪個主子跑?(圖) 2003/10/20 (30,485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