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朱熔基認知的清華精神
 
【人民報消息】我在《壹週刊》的專欄寫《南山雨》,說六十年代申石初先生替我改英文,笑我的英文苦學過度,精血兩虧,要我多讀小說少看議論文:「今後切記多用句號,少用逗號,從頭學寫淺白的短句,集句成文,瘀血就都稀釋暢通了!」他說。

文章刊出,新知舊雨紛紛跟我談論學英文的痛苦,說我幸運遇到申先生這樣的好老師,少繞好幾趟冤枉路。那是真的。良師對症下藥,點撥一下,一生受用;可惜老師不能常在身邊,自己還要養成朝夕用功的習慣,處處摸索,幾年下來,終於淺淺嘗到一絲甘草的滋味,不再是一腔黃連。

坦白說,中文說是母語,學到出手發亮,風格畢露,營造什麼像什麼,其實大難。不是母語的英文,求個達意,那是十年八載的旅程了。苦海真苦,苦了一段日子自有忽隱忽現的樂趣。再從謀生功利上想,這門技藝太重要,拚掉半條老命還是划算的。

朱鎔基做了十七年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今年年中不做了,六月六日上午在母校綜合體育館內告別師生,上了兩個小時的「最後一堂課」。清華校長王大中要他對學院的未來提點建議,朱鎔基說了一番非常坦誠的話:

  …我認爲要把經濟學院建成世界一流的管理學校,一定要有一流的師資力量。沒有,要花大力氣去請,就是講學也可以。其次,我希望管理學院所有課程都用英文教。我不是崇洋媚外,世界經濟全球化,我們需要同世界交流!我當年讀大學的時候,只有《普通物理》是中文,其他都用英文。

媚外不必,稍微崇洋還是要,那是個人進步的動力,也是國家進步的動力。在中國國勢還沒有強盛到可以操控全世界的經濟脈象之前,尖端知識和專業學問的速遞載體始終是英文:十三億人口共產大國的總理對他的學生坦然承認這個事實,那是清華的大幸,更是中華民族的大幸。

朱鎔基在清華帶過四個博士生,對他們的論文提不出好建議,只好邀請世界上最優秀的管理專才來成立顧問委員會,一起帶大經管研究院。那是他的識力和魄力。在他帶他的母校和他的學生走向世界的時候,這個永遠的清華人依戀的是他的傳統情懷:「我非常敬佩朱自清先生的爲人,很喜歡聽他講話。雖然他寫很好的文章,但是不會講話。」那是朱鎔基認知的清華精神了:橫的博大,縱的綿長。

——轉自《蘋果日報》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1/11/10/16926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