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讯】戈尔鼓励中国改革

对华关系方面,民主党强调沿用克林顿的一贯主张,与中国接触以促使中国改变。戈尔与民主党更强调中美之间是伙伴关系,共和党则突出中国对美国利益和价值观的挑战,并强调双方的竞争关系。戈尔在波士顿国际新闻学院发表演讲时曾表示,如果当选下任总统,他将率领美国“向外看”,在国际舞台上继续积极发挥作用,彻底改变冷战思维,对中国、俄罗斯采取“推动改革而不为敌”的态度。这是他自宣布参选以来,首次清楚而全面地阐明自己当选总统后在外交政策上的方向和原则。他在演讲中抨击共和党候选人小布什“拘泥于冷战时期的旧思维”,视中俄为敌:“冷战时期,美国的目标是围堵这两大强国,制止中俄势力扩张。但是进入21世纪,我们的任务不再是打击中俄势力,而是怎么鼓励中俄推行改革。”

在对华政策上,他重申美国将继续对“一个中国”原则作出承诺,不承认台湾为独立主权,但是坚持两岸问题必须和平解决。

他也支持美国同中国建立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协助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过,承诺会在人权、宗教自由、西藏等“主要分歧点上”,以美国总统身分“继续向中国发出挑战”,督促中国作出改善。

戈尔表明,美国将通过外交手段发挥作用,在特殊情况下采取“以武力为后盾的外交手段”并明确举出美国足以理直气壮“动用武力的三种情况”:“如果对美国安全有直接影响的区域安全受到威胁;如果我们确认除了军事行动外没有其他方法能维护国家利益;如果我们确认动用军事武力可以成功维护国家利益。”

不过他警惕,动用武力必须考虑成本效益,美国武力外交的负担还有赖其他盟国共同承担。“要美国继续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是不可能的。不过也必须摆脱所谓的新‘孤立主义’思想,以为既然救不了每个地方,那就什么地方也不管。”

亚裔空前挺戈尔

据《洛杉矶时报》报道,亚洲后裔美国人的一个政治行动委员会曾保证80%亚裔美国人的选票将在11月总统选举中投给副总统戈尔。在美国历史上,亚裔支持一个美国总统候选人还是首次。亚裔是在激烈讨论两天后才达致共识的。“洛杉矶80-20创始行动”就哪个总统候选人最符合美国1100万亚裔美国人的利益进行了两天激烈讨论、辩论和达致共识后决定拥护戈尔。这个支援委员会的主席田长霖校长在前加州大学希尔顿世界城举行的记者会上宣布他们的决定后马上补充说,民主党和共和党都没有善待过亚裔美国人。但他说,总的来说,戈尔和民主党人比得克萨斯州长小布什和共和党人更加重视亚裔美国人。

在33名代表中,有26个支持戈尔,7个支持小布什,民主党、共和党和独立人士的代表人数不分上下。田长霖称这个组织的决定具有“历史性”意义,他说,该组织的成员将呼吁亚裔美国人协助“成立一个80%动摇选票集团,成为今年和将来的选举中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田长霖是国际知名工程师,避免美国太空梭上的防热瓦片脱落的难题就是他解决的。他说,他已经把自己的名誉押在这个立场上。这位柏克莱加州大学教授承认,他的一些朋友试图劝他不要这样做,但他说,他“强烈”感受到这个运动是赋予亚裔美国人力量的一种途径。参加3天会议的33名代表和候补代表来自全国各地,以华裔移民为主的700名人士出席了记者会。一些共和党人在记者会上谈到他们这次为何挑选戈尔。分子生物学家冯肯尼恩说,这是个艰难的决定。他向来是共和党的积极分子和捐献者。

他说:“把选票转投给一个民主党人,对我来说是很大的挑战,但我是以亚太后裔的美国人的利益着想,把个人利益置于一旁。”

冯肯尼恩是克隆技术实验室公司主席,他说,他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在“这个方面”,民主党人更能赢得这个组织的支持。新泽西州物理学家柯斯蒂芬说,美国亚洲移民的历史令他“流泪”。

布什会毁掉“一中”?

去年11月19日,小布什在加州里根图书馆首度发表外交政策演说。他说:“决不再会有一个美国总统在中国访问9天,而竟然不在东京、汉城或马尼拉停留;决不再会有一个美国总统在中国指责我们和日本的防务关系时保持沉默。”小布什的上述公开观点,特别是“加强与韩国、日本、菲律宾、澳洲和泰国等国”的关系,甚至“与印度合作”,表明在21世纪即将来临之际,“美国对华政策已经向19、20世纪之交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时代扶持日本蚕食中国的旧策回归。从大局上来说,美国意识到中国正在亚洲崛起,美国对华政策已经转为“离强合弱”和“抑强扶弱”。从短期讲,小布什演讲咄咄逼人的对华强硬攻势态度,显然是受到北京目前在经济和内政改革重重困难压力下出现的政策游移和外交弱势所激励。自从麦克阿瑟以来,美国主流政治家中尚未出现如小布什演说显示的对中国充满敌意的政策观点。朝鲜战争初期,一心要将战火跨越鸭绿江延伸到“满洲”未遂的麦克阿瑟,在被杜鲁门撤职之后回国,向美国国会两院联席会议发表演讲,曾把他的对手描绘成从张作霖、蒋介石到毛泽东一脉相承的现代中国“民族主义”,而并不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小布什演讲公开表示他认为“中国是个竞争者,不是战略伙伴”。这一以“中国”而不是“北京”或“中国”为敌手的态度,可说是麦克阿瑟以蒋介石也包括在内的中国现代民族主义为敌的再版。令人不安的是,这与一介武夫的麦克阿瑟个人荣辱爱憎大不相同。小布什的上述观点,于一批“秀才”——外交政策顾问班子的灌输支持。云集小布什手下的这帮外交政策顾问班子,大致都是曾在里根及老布什政府中任次要职务的共和党人士,主要代表是原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助理、斯丹福大学前副校长赖斯,她是美国政界上层罕见的黑人女士,以及原国防部次长、现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国际研究所院长沃佛维兹(PaulD.Wolfowitz)等。中国有军事专家曾警告说,小布什如果赢得大选,他可能会破坏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并可能以中国为主要对手开始新的冷战。中国国防大学国际关系研究室副主任江凌飞日前指出,小布什的对华政策“建立在中国是美国主要对手的观念之上”。

虽然美国大选的尘埃尚未落定,但小布什在竞选中关于中国是美国的战略对手而非战略伙伴的言论“有浓烈的冷战味道”,“十分让人担忧”。小布什和他的竞选班子明确宣称,克林顿与中国达成的中美致力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框架是虚构的,并指责克林顿的对华接触政策是“失败的”。

小布什自己曾宣称,他上台后将把中国而不再是俄罗斯作为美国的主要对手。小布什的这个表态“非同小可”,这与美国对付前苏联的手段相似,是一个“非常不好的动向”。小布什还表示美国要大规模部署TMD和NMD,并公开表示,发展这两个系统就是要对付俄罗斯和中国。在台海问题上,小布什宣称要放弃“模糊”政策,公开表明美国在中国对台湾动武的时候要介入,帮助台湾自卫。小布什还批评克林顿把中国当成亚太地区的中心是个错误,要建立以美国和日本为中心的亚太安全框架,还要发挥印度的作用,这明显是要对中国实行遏止,破坏中美关系现有的基础。小布什的以上宣示都涉及到中美关系的重大原则问题,含有美国在对华关系上要进行战略调整的意思,“这是非常危险的”。

有分析认为,目前比较稳定的中美关系框架是中美两国在1989年“六四”风波之后经过双方反复磨合,好不容易才搭建起来的。中美关系的基础目前仍很脆弱,需要双方去用心维护。如果美国真按照小布什说的那样来处理中美关系,中美关系可能会严重倒退,中美双方可能又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重新回到现状。如果中美重返冷战状态,不仅两国不得安宁,亚太地区不得安宁,世界也不得安宁。“当然我们现在还很难说这是小布什的竞选策略,还是表明美国真的要进行战略调整。”

在以前的美国大选中,竞选者也有过拿中国问题进行炒作的先例。即使小布什真的按照他宣示的那样来处理中美关系,他的政策“肯定走不远”,因为这不符合时代潮流,大部分美国人民还是希望中美关系健康发展,同时,历史已表明,中国的发展也不是什么国家能够遏止的。对于小布什的言论,尽管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一再声称,美国的大选是美国国内的事情,中国不便评论,但究其实,中国已经“注意到”美国两党的候选人都表示要继续重视和发展对华关系。发言人强调,中美发展相互关系不仅有利于中美两国,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中国希望美国政界人士能够像美国历届政府所做的那样,继续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美排斥“红色”的渊源

从19世纪末开始,“进步主义”的浪潮在美国兴起,许多民主党人和共产党及其他左派形成同路或半同路关系,这对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站到进步阵营来是相辅相成的。二战以后,世界分成两大阵营展开冷战,美国以“自由世界”领袖自居,掀起了“反共”高潮,民主党和“进步主义”分道扬镳而强调“自由主义”,即以非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式来促进广大民众的利益。共和党人则在清除共产党势力的“红色恐慌”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美国过去一贯排华,称中国移民为“黄种苦力”。一直到现在,共和党和美国保守社会还在不断抱怨民主党为了争取选票而把美国大门打开,使移民潮禁不胜禁。

1943年,美国国会在民主党人的推动下,废除了《排斥中国人法令》,使中国移民取得合法地位。就在这时候,美国社会上又出现了反对“白种苦力”的口号,想阻止欧洲白俄、犹太、波兰、匈牙利等国移民大量涌入美国。但是民主党人团结在罗斯福总统周围,抵制了这一潮流。

美国总统竞选政治的重要目标是使本党的候选人四年一度进入白宫,变成世界上权力最大的统治者。和这项中心工作相比,民主、共和两党的政治信仰、政策纲领等等都显得次要。前者是不能讨价还价的,后者却可以灵活变动、随风转舵。比方说,在50年代担任艾森豪威尔府副总统的尼克松,当时是极端反苏、反共的。可是,他在1968年当选总统以后,和基辛格联手炮制了冷战时期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尼辛格主义”,以举手之劳把共和党的政治路线从极右挪到中间偏右(在外交政策上甚至可以说中间偏左),把他的民主党对手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