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TikTok難民湧入小紅書 是中共精心策劃的轉移行動
 
【人民報消息】今年1月,隨著美國最高法院對TikTok的封禁令生效,數以萬計的TikTok用戶紛紛轉向中國社交媒體平臺小紅書(RedNote)。外媒調查指出,這一現象並非偶然,而是中共政府精心策劃的行動,通過親中網紅和輿論戰引導所謂的「TikTok難民」轉移至小紅書。評論指,各國應該意識到中共政府利用高科技數字極權手段,輸出意識形態的危險性,徹底封鎖這些中國應用程式。 TikTok禁令後的迅速轉移潮 《外交學人》(The Diplomat)於週二(11日)報導,這場「TikTok難民」湧入小紅書的事件,並非單純的用戶選擇結果,而是中共政府精心安排的「轉移運動」。這一運動引發了外界對數字隱私、網路影響力與安全等議題的關注。 2025年1月,美國最高法院維持了對TikTok的禁令,但在川普政府時期,該禁令被推遲並延長了75天。在這段混亂期間,部分影響力網紅與網路名人開始宣傳小紅書為TikTok的最佳替代品。隨著這些宣傳的推動,小紅書迅速吸引了數百萬TikTok的原用戶。 精心策劃的數字轉移運動 這一現象始於2025年1月13日,TikTok禁令生效前一星期。到了1月14日,全球範圍內以「小紅書」(RedNote)和「TikTok難民」(TikTokRefugee)為標籤的社交媒體活動達到高峰。大量網紅自稱為「TikTok難民」,並在X等平台上大力推廣小紅書。 作為與TikTok相似的中國應用程式,小紅書的崛起與中美兩國正在進行的數字戰爭密切相關。小紅書這一名稱源自中國共產黨的象徵,儘管如此,宣傳者仍將其作為TikTok的理想替代品,並利用虛假信息淡化該程式的資料安全問題。 親中網紅與機器人行為的推廣 初期推廣小紅書的網紅可分為兩類:一是親中網紅,他們經常使用普通話短語如「你好」,並頻繁宣揚中共政府的政策及技術;二是類似機器人行為的帳戶,這些帳戶短時間內大量發布相關內容並重複使用相同標籤。這些行為被認為顯示出推廣小紅書,符合中共政府的戰略目標。 在X上,1月14日關於小紅書的帖文達到顯著高峰,超過1100條帖文中包含了「小紅書」關鍵字。這些帖文大多來自以親中立場聞名的網紅帳號,如@CarlZha、@thinking_panda、@LQniupitang等。 在Instagram上,1月15日,「TikTokRefugee」標籤的使用量急劇上升,超過830條帖文與該話題相關。這一趨勢與X上的高峰相吻合,顯示出數字影響力運動正積極推動小紅書成為TikTok用戶的下一個「避風港」。Facebook、微博和TikTok本身等其他社媒,也有類似的小紅書推廣活動。 中國留學生對該行動的質疑 在德國的中國留學生陸晨(化名)向自由亞洲電臺表示,他在1月也注意到許多親中網紅帶風向,並開始對這一現象產生懷疑。 陸晨說:「當時我也很奇怪,無論是在推特上,還是在Instagram上,到處都是『TikTokRefugee』的標籤,把這個話題炒的很熱;再後來看到很多親共網紅下場宣傳,就開始有懷疑,這應該不是簡單的用戶選擇,而是中共政府引導性的推動。」 小紅書的隱私風險與安全隱憂 這些有目的的影響力運動直接導致1月13日至16日間,小紅書在美國的下載量激增。隨後,中共官方媒體開始出現文章,讚揚中美小紅書用戶之間的友好交流。 然而,這場「病毒式社交媒體運動」背後的現實卻更令人擔憂。儘管小紅書被宣傳為TikTok的安全替代品,但事實上它和TikTok一樣,都存在安全和隱私漏洞。根據中國法律,所有中國公司無論在哪裡運營,都必須配合政府進行情報收集。因此,這兩款應用程式都需依法向中共政府提供用戶數據。這意味著,那些為了隱私而選擇小紅書的用戶,可能面臨他們本應避免的風險。 陸晨批評歐美領導人對中國應用安全問題的忽視。 陸晨說:「我必須要批評歐美國家政府領導人,比如美國前總統拜登、即將下臺的德國總理朔爾茨都有開了TikTok帳號,這種行為是會示範和鼓勵普通民眾使用中國電子鴉片,往小裡說是用戶個人信息安全問題,往大裡說就是國家安全問題。」 評論:數字極權的全球威脅 法國獨立電影導演、時事評論員王龍蒙向自由亞洲電臺表示,在中共當局精心布局下,「TikTok用戶」無異於「從一口井跳到另一口井」。 王龍蒙說:「TikTok和小紅書同為中國控制的公司,隨時會把用戶資訊交給中共當局,中共當局手中類似的工具太多了,總有一款適合你。尤其是當中共看到TikTok可能在美國被禁後,馬上啟動她們的轉移計劃,透過巧妙宣傳,讓TikTok用戶轉移到小紅書,這無異於從一口井跳到另一口井中。」 王龍蒙進一步警告,各國應該意識到中共政府利用高科技數字極權手段,輸出意識形態的危險性,徹底封鎖這些中國應用程式。 王龍蒙說:「中共當局早就在建立高科技數位極權模型,過去他們利用微信、TikTok等,進入歐美國家的機會,收集用戶個資,甚至利用大數據分析,在政治選舉中定向發送引導性訊息。這很明顯是一種數位戰爭模型,就是要用獨裁意識攻陷全球。民主國家必須意識到這種數位戰爭的危險性,並封鎖任何中共政府控制的社群媒體。」 全球數字治理面臨嚴峻挑戰 《外交學人》報導認為,這一事件突顯了「視角黑客」操控大眾認知的危險,並通過扭曲事實與塑造符合地緣政治目標的敘事,創造虛假信息猖獗的環境。這些策略不僅僅是隱私或國家安全問題,更威脅到民主與自由的根本。各國必須正視這一挑戰,採取果斷行動,以保護數字治理的完整性、言論自由及公眾信任。△(轉自自由亞洲電臺)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3/13/89422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