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趙樂際「病倒」後急著「闢謠」為哪般
 
力強
 
【人民報消息】趙樂際缺席3月10、11日的全國政協閉幕會、人大主席團會議和閉幕式,被人大副委員長李鴻忠當眾宣布患了「呼吸道感染」病。但是,突然在12日,露面在「會見了報導『兩會』記者」現場,還發表了講話,顯得很怪異。 據中共新華社和央視新聞聯播報導,北京時間3月12日下午,趙樂際會見了報導「兩會」的媒體記者,感謝記者們的報導工作。中共宣傳部部長李書磊、人大副委員長李鴻忠、一些中共官媒和多間陸媒機構的負責人參加了會見。趙樂際還讚揚記者們突出報導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活動」。視頻中趙樂際的表現未見明顯反常狀況。 說這事怪異,因為像趙樂際這樣的高官,享有上不封頂的醫療保健與最頂尖的醫療技術與醫護團隊「保障健康」的待遇,在參加兩會前應該體檢沒問題,3月8日還參加人大會議,二天後突然患上不能參會的重型傳染病,次日突然又健康還能出席會議講話了,沒有一點生病過的樣子,這不奇怪嗎? 更奇怪的是,李鴻忠居然能當著2000多代表的面,宣布中共向來視為極絕密的、從來沒有過的對常委的具體病情告知。按中共的慣例,這種場合真有常委突然患病不能出席,應該會小范圍內部通知稱「某某同志因故請假,委託本人……」現在把具體病情當眾廣而告之,等於是羞辱趙樂際。因此之前有人傳言:趙樂際要學習習的「連任」思想,想在21大繼續留任委員長,要求帶病出席會議,但因為習怕被傳染拒絕了他的出席……得到輿論廣傳。眾人深信,趙病的不輕,不然,像人大閉幕會,趙是爬也要爬著來強撐裝門面、顯權力的。 現在,趙突然露面了,儘管有故意安排闢謠意味,但是還是打了個外界「意想不到、措手不及。」 央視報導中並沒有播出趙樂際本人的聲音,全程都是播音員的解說,鏡頭也多次切到趙樂際手持講稿講話的畫面。從視頻畫面上來看,完全看不出「昨天病得很歷害」。 那麼,中共這樣安排目的是什麼呢?昨天,除了趙要求帶病出席閉幕會被拒的傳言外,還有二個說法,一個版本是說趙在最後要利用人大權力,聯名逼習交出國家主席的權力,進而在21大下臺,習提早聞悉便拿下了他,但是被軍方接走保護起來,另一個版本是王滬寧想政協主席退位後接任人大委員長,但趙的年紀比自己小,趙不出局,自己就當不了,於是在習面前參了趙一本。 也就是說,趙缺席後,關於中共的慘烈內鬥甚囂塵上。總而言之,就是趙在內鬥中失敗,被失權,至少是被邊緣化。 那這,中共急著讓他出面闢謠,或者趙急著要「報平安」,很有可能是為了打消外界「他出事了」的猜測或觀感。 不過,輿論並沒有因趙樂際的露面而消散疑慮,為什麼違反醫學規律一夜間得重病一夜間健康了?各種猜想紛沓而來。 網友紛紛留言說:「越描越黑,污辱百姓智商啊?」「趙樂際讚揚記者們突出報導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活動』。這是要急著表忠心嗎?幹什麼迫不及待?」 「趙樂際次日即『報平安』,反證其最後一日無法現身,或有人阻攔,或因故不敢。他想缺席嗎?肯定不想!否則何必次日急著刷存在感?故,他應是被強力控制較可信。」「中南海高層配有頂級的醫療團隊,不支撐他出席最後一次會議,那麼是病重臥床不起,但突然又活靈活現了,為證明疫情沒有攻入中南海嗎?」「剛得知消息,中共駐剛果(布)大使李岩2月27日在北京去世,終年52歲。但趙樂際一定要說明中南海沒疫情,可能為了21大權力分配,不能倒下啊。」 中國前法律工作者杜文貼文說:(露面新聞)證實了「趙樂際病倒真的很假」的判斷!杜文並反問說:「趙樂際沒病他為何不出席全國人大閉幕會?」△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3/13/89418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