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美烏談判 莫斯科密切觀察 俄軍持續推進
 
【人民報消息】在美國與烏克蘭官員在沙烏地阿拉伯就俄烏戰爭停火問題展開談判的同時,俄羅斯加緊對烏克蘭軍隊的地面打擊,造成了多名烏克蘭方面的人員傷亡。 據美國之音報導,烏克蘭官員週三(3月12日)證實,俄羅斯向烏克蘭發射的彈道導彈造成至少五名烏克蘭平民死亡。 美聯社週三報導說,烏克蘭基礎設施部部長奧萊克西.庫勒巴(Oleksii Kuleba)說,俄羅斯導彈在週二晚間擊中停靠在烏克蘭敖德薩港的一艘船,船上有4名敘利亞男子死亡,年齡在18至24歲。 另外,還有一枚俄羅斯導彈攻擊了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位於烏克蘭中部的老家克里維裡赫(Kryvih Rih),炸死了一名婦女。 俄羅斯官方通訊社塔斯社週三報導說,俄羅斯軍隊向侵入俄羅斯庫爾斯克地區蘇賈(Sudzha)城的烏軍發動了進攻。報導說,截止目前,戰鬥還在繼續。此前有報導稱,俄羅斯迅速向烏軍佔領區突進。烏軍持續佔領庫爾斯克地區的目的是以此加強烏克蘭在和平談判中的地位。 不過,基輔獨立報報導說,該報聯繫了烏克蘭在庫爾斯克部隊的指揮官,並沒有證實俄羅斯塔斯社的說法。蘇賈城距離烏克蘭邊界不到十公里。 俄羅斯國防部週二聲稱,俄軍已經從烏軍手中奪回了庫爾斯克州12個居民點,大約100平方公里的土地。 路透社週三報導說,俄羅斯庫爾斯克州代州長亞歷山大.欣施泰因(Alexander Khinshtein)在社媒體電報(Telegram)上發帖說,最近幾天,在俄烏軍隊在庫爾斯克發生的戰鬥中,俄軍取得重大戰果,大大縮小了烏軍控制區的範圍。但是,俄羅斯科濟列夫卡的一家飼料工廠有4名工人(三男一女)被烏軍打死,還有兩人受傷。其中一人被送到醫院救治。 烏克蘭軍隊去年8月越過俄烏邊界進入俄羅斯本土的庫爾斯克州,一度佔領了1300平方公里的俄羅斯領土。 美國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週二率領美國代表團在沙烏地阿拉伯吉達與烏克蘭代表團舉行了會談。經過近8個小時的會談,烏克蘭宣布準備接受美國提出的俄烏戰爭「立即臨時停火30天」的建議。如果雙方最後達成一致,停火方案將轉交給克里姆林宮。三方達成共識後,停火就開始生效。 但截止到目前為止,俄羅斯方面要求實施永久性停火,但拒絕作出任何讓步。 參加談判的烏克蘭代表有總統辦公廳主任安德烈.葉爾馬克(Andriy Yermak)、烏克蘭外長安德烈.西比哈(Andrii Sybiha)、國防部長魯斯泰姆.烏梅羅夫(Rustem Umerov)和軍事指揮官帕夫洛.帕利薩(Pavlo Palisa)。但總統澤連斯基沒有出席。 會談後,盧比奧向媒體表示,「我們將告訴(俄羅斯方面)這就是目前達成的協議。烏克蘭準備停止戰鬥開始談判。現在是他們表態接受還是拒絕的時候了。」 「如果拒絕,很不幸,我們就知道目前這裡和平的阻力是什麼,」盧比奧說。 美聯社說,川普的特使斯蒂夫.維特科夫(Steve Witkoff)將在本週前往莫斯科,會見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 俄羅斯方面對美國與烏克蘭的這次談判保持高度警惕。據美聯社報導,俄羅斯議會上院,聯邦委員會副主席康斯坦丁.科薩切夫(Konstantin Kosachev)在電報上發帖說,「俄羅斯(在地面戰場上)正在推進,俄羅斯方面的情況將會發生變化。」「任何協議都應該接受我們的條件,而不是美國的條件。」 俄羅斯國家杜馬議員米哈伊爾.舍列梅特(Mikhail Sheremet)對塔斯社表示,「俄羅斯無意繼續戰爭,」但與此同時,莫斯科也「不會接受欺騙」。 美聯社說,沙烏地阿拉伯的談判結果將球踢回到了俄羅斯一邊,並將說服莫斯科接受並執行停火的任務放到了華盛頓的肩上。△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3/13/89420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