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中共對美出口崩盤 美國產出首塊稀土
 
古成
【人民報消息】中共對美出口連續7個月下滑,關稅壁壘重創供應鏈 根據2025年10月的中共海關數據,中國對美出口同比銳減25.17%,盡管比9月對美出口重挫27%、8月狂跌33%有所收窄,但仍然是今年連續7個月來對美出口雙位數下跌,前三季度中共對美出口總額為2829.5億美元,同比下降15.5%。 中共對美出口的依賴,使得今年前10個月,對外出口整體意外下降1.1%,這是自2025年2月以來最差表現。也較9月的8.3%增幅大幅放緩,同時遠低於經濟學家預測的3%增長。 10月單月出口同時在全方位下滑,對東盟出口同比增長11.0%,增速較9月回落4.6個百分點;對歐盟出口同比增長0.9%,增速較9月放緩13.3個百分點。 中共10月出口由增突然轉負,主要原因是美國高關稅對全球貿易和中國出口的沖擊逐步顯現造成的。 去年10月,中共預判川普可能要上臺,關稅大棒在所難免,因此對美搶出口,同時通過向越南和墨西哥轉出口,向東盟和歐洲增加出口分解壓力,但無論是東南亞還是歐洲,都無法與每年出口超4000億美元的美國市場相提並論。 川習會後,美中貿易沖突暫獲平息,但中國對美出口商品仍面臨約45%的關稅。 中共出口下滑加劇了當下經濟下行的壓力,由於搶出口先期完成和全球需求持續放緩,中共第四季度出口面臨相當大的壓力。根據經濟學家估算,若趨勢持續,2025年第四季度GDP增長可能減少0.5-1%。全年中國出口增長可能受到2%的損失,拖累GDP約0.3%,出口依賴型制造業失業可能增加200-300萬人,中共經濟將面臨通縮家具風險。 中共對美國市場依賴度高 2025年前10個月,中共對美出口約占總出口量的11.4%,對歐盟市場占比月14%,對東盟市場占比約17.5%。 中共自2018年以來,對美出口從近19%已經下降到11%。但美國市場中共仍然難以斷舍離,仍具有不可替代性的核心價值。原因如下: 首先,美國市場的消費規糢與高購買力無與倫比。美國是全球最大單一消費市場,美國GDP總量超28萬億美元,人均GDP超8萬美元,對高端消費品需求強勁,利潤率遠高於人均GDP不足6000美元東盟。 其次,美國市場吸收能力的不可替代性。美國市場主要吸收中國的高附加值消費品和高科技產品,如電子產品、機械設備、家具家電、醫療設備、半導體、電動車零部件等,平均附加值率達25-30%,產品毛利率高達35-40%,這些都是新興市場難以消化的。東盟主要進口中國原材料、零部件、電子元件等中間品、轉口貿易品、低附加值制造品,每年轉口美國的約超800億美元。轉口貿易面臨美國二次關稅。歐盟主要消化中共光伏、電池、風電設備等新能源產品,但面臨反補貼調查和關稅風險,增速也在放緩。 第三,經濟不對稱性影嚮。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就今年前三個季度來說,中共對東盟、歐盟和美國的進出口總值分別為7767.8億美元、6141.98億美元、4258億美元,同比增長分別是9.6%、4.3%、-15.6%,但中共對東盟、歐盟和美國的貿易順差分別是:約1984億美元、約2090億美元和2086億美元。數據表明,對美出口的貿易順差相對性貢獻最大。 美中貿易縮水相對來說將對中共的供應鏈條、經濟結構、科技創新、就業狀況、經濟增速產生巨大負面影嚮。隨著全球供應鏈「去中國化」加速,美中科技戰升級,加上國內消費疲弱,產能過剩,中共對美出口受挫,會直接拖累GDP下降 0.6-1.2%,同時貿易順差縮小引發人民幣貶值壓力,增強輸入性通脹和債務風險。中共經濟目前基本就剩出口一枝獨秀,對美出口熄火,意味著中共經濟整體韌性大打折扣,數千萬制造業就業人數飽受沖擊,社會穩定壓力將增大。 2025年11月,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與中共黨魁習近平於南韓釜山峰會達成的貿易與經濟協議,習近平態度明顯軟化,一改過去咄咄逼人的民族主義戰狼外交姿態,不得不收斂經濟霸權野心與政治狂人風頭,口口聲聲要和美國做朋友。中國暫停對美國農業產品的報複性關稅、恢複大規糢大豆採購,承諾2025年底1200萬噸,逐步增至2028年每年2500萬噸,承諾打擊芬太尼,一年內暫停新的稀土出口管制。 美國產出首塊稀土磁鐵,川普加緊布局稀土自主戰略 11月7日,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在接受福克斯採訪時表示,美國已經自主造出第一塊稀土磁鐵。 日前,貝森特在位於南卡羅來納州薩姆特縣的eVAC Magnetics公司新建稀土磁鐵加工中心表示:「這是25年來美國制造的第一塊(稀土)磁鐵——我們正在結束中國對我們供應鏈的掐脖子」。該公司歷時18個月獲得了自主生產的首塊磁鐵。 據國際能源署數據,2023年中國占全球稀土礦產量的超60%,但其對加工階段的控制卻占全球產量的92%,在全球稀土加工領域幾乎擁有壟斷性的控制權。美國地質調查局還表示,2020年至2023年,美國70%的稀土化合物和金屬進口來自中國。 中共對戰略金屬資源與關鍵能源材料的壟斷引發美國警覺。川普政府採取了系列果斷措施: 戰爭部股權投資:7月10日,美國稀土礦商 MP Materials 宣布與美國戰爭部簽署一項重磅協議,目標是建立完整的稀土磁鐵產業鏈,減少對中國供應的依賴。這項協議包括戰爭部斥資4億美元購買優先股、承諾額外3.5億美元資金支持,以及1.5億美元貸款,用於擴建加州 Mountain Pass 礦場的分離設施與興建第二座稀土磁鐵工廠。此舉也讓戰爭部成為MP最大股東之一,持股比例達15%。 MP Materials 計劃在美國本土新建一座名為「10X Facility」的稀土磁鐵工廠,年產量將達10,000公噸,預定2028年投產,專供國防與商業用途。戰爭部設定地板價格,保證MP可用每公斤110美元的價格出售兩種關鍵稀土──釹與鐠氧化物,遠高於中國市場當前每公斤約60美元的價格。此舉可防止中國透過傾銷手段操縱價格、打壓對手產業。 川普類「曲速行動」與全鏈條布局:7月24日,總統貿易顧問彼得·納瓦羅及國家安全委員會供應鏈戰略官員大衞·科普利在白宮主持會議,與會者包括蘋果、微軟、康寧等科技巨頭,以及10家稀土開採、加工與回收企業。納瓦羅表示,政府計劃對稀土產品實行「底價保障」,並將向國內生產商提供長期購買承諾,以降低投資風險,吸引更多企業投入稀土產業。他強調,川普政府希望以類似於2020年「曲速行動」研發疫苗的速度,迅速建構完整的美國稀土供應鏈,目標2030年國防稀土自給率達100%。 加速國際化多元布局:10月20-22日美澳簽署《關鍵礦產框架協議》,總價值85億美元,涵蓋西澳鋰礦、昆士蘭鎳礦及稀土分離廠建設,未來6個月內各註入超10億美元啓動資金;加拿大同步宣布與9個盟國(含美、日、澳)聯合解鎖64億加元(約46億美元)項目,形成G7「關鍵礦產生產聯盟」; 2025年10月27日,美國與日本達成《關鍵礦產與稀土供應鏈安全框架》協議,聚焦礦業開採、加工精煉及回收環節,涵蓋稀土、鋰、鈷、鎳、石墨等31種關鍵礦產,旨在聯合投資建立從上游採礦到下游精煉的完整替代鏈條; 10月24-26日東盟峰會期間,美國與馬來西亞簽署《關鍵礦產與稀土合作諒解備忘錄》,與泰國簽署《關鍵礦產供應鏈多元化合作備忘錄》,馬來西亞稀土儲量全球第三、泰國錫礦加工能力亞洲第一,形成「東南亞稀土走廊」。兩協議雖未單獨公布金額,但直接融入美澳85億美元框架擴展; 10月31日,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親自推動G7關鍵礦產生產聯盟首批26個精煉/投資項目,其中稀土分離、石墨提純、鋰鹽加工等12個核心精煉項目獲優先融資,總動員64億加元公私資本,8個項目明確2026年投產,目標到2030年將西方國家在全球關鍵礦產精煉環節份額從當前不足20%提升至40%,徹底打破中國加工壟斷,並寫入2025年G7《關鍵礦產行動計劃》(CMAP)核心指標; 11月7-8日,美國與中亞烏茲別克斯坦簽署35億美元(三年內)關鍵礦產投資協議,川普白宮會晤烏總統米爾濟約耶夫後宣布,未來10年擴展至超1000億美元,重點開發鈾、銅、金、稀土等資源,並納入美國《國防生產法》優先採購清單。 中共經濟面臨嚴峻考驗,「以商逼政」自食其果 中共經濟當前危機四伏。美國高關稅政策、全球供應鏈的「去中國化」、以及國內消費疲軟等因素多重交織,導致中國出口的下滑持續加劇,對美出口下降使得中國經濟的韌性大打折扣,面臨嚴峻挑戰。 中共的軍事與經濟霸權企圖,以商逼政,引發了全球普遍反感,導致中國全球化紅利加速萎縮,從政治上的戰狼對抗轉向經濟上的孤立無援,內外交困迫使習近平當局身段放軟,但中共極權本質絲毫沒有改變,國際社會仍需謹慎警覺。 (人民報首發)△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11/10/92959b.html
打印機版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2025年11月10日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