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床頭金盡政府想錢想瘋了 官民爭利中共將何以吊命 |
| |
|
顏純鈎
|
|
【人民報消息】四中全會重提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但並沒有為未來的經濟提出什麼解救辦法,從頭到尾都是空話和老調重彈,證明中共已經不再是一個有為的政府,只是一個日日吊命的危重病人。
近年中共拯救經濟,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沒有根本解決的打算。大陸的經濟滑坡,源於政治路線大倒退,對外戰狼外交,對內國進民退,這種政治倒退不糾正,經濟一定向下走。
但中共明白,糾正習近平的極左倒退,一定使計劃經濟受壓,一定變相鼓勵西方民主,一定威脅中共的極權統治,因此這個口子不能開,既然事關政權安全,只能抵死守住。
經濟危機造就財政危機,從中央到地方都陷入嚴重財困的局面,據估算,中央連同地方政府「全口徑」債務為一百萬億,相當於GDP的124%,從中央到地方都被債務壓得喘不過氣。問題更在於,沒有解救良方,情況會繼續惡化下去,惡化的速度與深廣度會加劇,那麼路在何方?無路可走的話,還能捱多久?
早前有上海某區政府向佛寺借錢,又有遠洋捕撈﹑強制社保等負面新聞,便是無路可走之下,割肉補瘡的救命措施,割肉總有割盡一日,又是哪門子的長遠救命之策?
最近,湖北省啟動「三資改革」新政,提出「一切國有資源盡可能資產化,一切國有資產盡可能證券化,一切國有資金盡可能槓桿化」的政策,運用「能用則用,不用則售,不售則租,能融則融」的四種方式,推動「三資改革」。
這是什麼意思?國有資源指礦產﹑林業﹑水利﹑能源﹑土地﹑資料等六種資源;國有資產指實物﹑股權﹑債權﹑特許經營權﹑未來收益權等五種資產;資金指「趴在賬上」的「閒置和低效」的兩類國有資金。
舉例來理解,某古鎮有一條宋代興建的五裡石橋,號稱「天下無橋長此橋」,這條橋本是當地人所有,中共建政後理所當然成了國家所有,理所當然成了中共所有。從前這條橋,誰需要誰過,誰喜歡誰去玩,沒有人管你,政府與民間多年來籌款復修,也沒有向遊人和過橋客收費。
現在地方政府沒錢了,不能讓國有資源閒置,要把它「資產化」,以後可能要向過橋的人和遊客收費,向地方上的富戶徵集維修開銷,讓政府有一筆額外的收入。雖然,這筆錢未必很多,但「小數怕長計」,再說此地還有龍山寺(台灣一百多家龍山寺的祖廟),還有鄭成功和朱熹遺跡,都資產化了,「山大斬埋有柴」,這是所謂的「國有資源資產化」。
再進一步,將整個古鎮的旅遊資源打包,成立一家管理公司,把它操作成一個民間企業和個人可以投資的經營項目,廣收股本,那就變成「證券化」了。將這間公司外包,讓民企有十年五十年特許經營權,政府有一筆固定收入,這筆收入又可以作為抵押,再向銀行貸款,這就是「槓桿化」了。
我雖然是經濟外行人,但依常識推測,這應該是湖北省「三資改革」的套路。中國那麼大,各省巿都有自己的國有資源,都「化」成資產,再「化」成證券,再「化」成槓桿,奧妙都在一個「化」字。
這等於一家人日子過不下去了,就翻箱倒櫃,從床底下柴灶間角角落落裡掃出來任何值錢的東西,然後拿出去變賣,賣多少算多少,先頂過一陣,好過沒有。湖北有山有水,有礦產林業,資源要「化」的機會很多,以後村民上山挖筍採菇﹑養蜂斬柴,到江湖河海捕撈養殖,大概都需要繳納一定費用,因為政府都把它資產化了,都變成賺錢工具。
地方政府要錢,錢從何來?當然只能從百姓口袋裡來。官府打百姓的主意,生意場上官與民爭利,生意場外還要敲骨吸髓,無所不用其極,足見已走到絕路上了。
早前中央政府指示地方政府與地方融資平台切割,原本地方政府借的錢準備不認帳了,地方融資平台變成一家公司,公司倒閉與政府無關。中央政府預先替地方政府解套,這都是中南海裡一群流氓無產者想出來的黑暗主意。
地方融資平台是向誰借的錢?當然是國有和商業銀行,地方融資平台賴賬,最終當然賴到國家銀行頭上,也就是說,中央為地方政府解套,然後把這個套再套到國有銀行頭上。這是哪門子的騷操作?這是只管今天﹑不管明天的操作,是敗家子的操作。
割肉補瘡可以捱多久呢?身上肉始終有限,遲早把自己割死了。今日不管明日事,明日復明日,明日有幾多?反送中時我預估中共政權崩潰,少則五年多則十年,現在看也就是三五年——現在還能制定十五五規劃,十六五規劃就難說了。
(作者臉書)△
|
|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10/29/92852b.html |
|
打印機版
|
|
|
|
|
|
 |
 |
 |
|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