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美參議院質詢印太新司令人選 中共軍力再成焦點(圖)
 
現任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的帕帕羅本週二出席參議院聽證會,接受作爲出任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人選的相關質詢。(視頻截圖/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
【人民報消息】現任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的帕帕羅本週二出席參議院聽證會,接受作爲出任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人選的相關質詢。 本週二(1月30日),海軍出身的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帕帕羅(Samuel J Paparo)出席國會參議院聽證會,接受作爲出任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人選的有關質詢。其中,他對中共軍方在印太地區的看法成爲與會焦點。 美國總統拜登在去年七月提名太平洋艦隊司令帕帕羅升任印太司令部司令後,參議院就此舉行的質詢聽證會於2月1日召開。這項提名確認程序被拖延了半年的原因是,參議員圖伯維爾(Tommy Tuberville, R-AL)不滿國防部允許軍人請假墮胎而杯葛多起人事安排,直到去年底才停止封阻這項聽證。 美國印太司令部是美軍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作戰司令部,活動範圍涵蓋36個國家、涉及全球一半以上人口,並坐擁38萬名士兵、水手、飛行員等。本次聽證受到參議員關切的議題包括,中共軍隊的軍事實力,以及如果北京攻打臺灣或實施隔離、封鎖時,美軍將如何予以應對。 美軍沒有限制如何協防颱灣 太平洋艦隊司令帕帕羅作證時表示,近期中共有許多軍官被整肅、撤換,此舉被情報機關解讀爲習近平對武力犯臺有所疑慮,但這不影響美軍的抵禦或威懾計劃。 帕帕羅說,儘管美國政府對臺海問題採取戰略性模糊(strategic ambiguity)政策,但在臺灣自我防衛的前提下,“《臺灣關係法》沒有限制國防部要如何規劃。如果總司令下令,我們就應該規劃出各種不同的軍事行動。” 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裏德(Jack Reed, D-RI)問道:“所以,是總統外交層級上政策模糊。但在你的管轄範圍內,則是準備任何可能的行動,包括實際作戰?” 帕帕羅回答說:“是的,以清晰爲原則,以任務爲主軸。” 烏俄戰爭後 解放軍看重快、狠、準 對美國來說,中共是唯一有能力而且有目的改變國際秩序以滿足其專制利益的競爭對手。帕帕羅認爲,儘管中國在印太地區的實力相比美國還有很大懸殊,但過去25年,中共海軍的發展態勢的確令人擔憂。 根據美國《海軍時報(Navy Times)》報道,帕帕羅去年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專訪時指出,中共海軍艦艇從2000年初期只有30幾艘,到現在已超過350多艘。2022年,也有一名美國海軍軍官向gCaptain海事新聞表示,如果在戰時,商船也被充作軍力的話,那麼中國商船的數量將是美國的68倍。 對此,帕帕羅認爲,“美軍的部隊規模是基於效率而定的。但目前,還沒有從受到攻擊後是否有效這一角度進行檢視。” 帕帕羅是TOPGUN美國海軍戰鬥機武器學校的畢業生,飛行時數超過6千小時,駕駛機種包括F-14, F-15及F/A-18 ,並擁有1100次自航母起降的經驗。根據《海軍時報》報道,帕帕羅有近40年的軍人生涯,在擔任太平洋艦隊司令時,他對如何威懾中共的武力擴張有許多創新性想法。 帕帕羅本週二的聽證會上表示,“我無法直接表述習近平的態度,但我確實看到了中共軍隊的作爲。他們作爲復仇主義、修正主義及擴張主義國家,百折不撓地擴大挑釁,企圖以軍事力量(取代以規則爲原則)的邏輯,重設邊界……。” 帕帕羅還觀察到,雖然中共軍隊因爲俄羅斯在俄烏戰爭的挫敗,而體認到要面臨硬仗而有所退卻。但這也讓北京更看重採取快、狠、準的軍事行動方式: “與其吸取侵略徒勞無功的戰略教訓,中共軍隊反而加倍努力在提升戰略、作戰和戰術預警,以期能快速採取行動。”△ (自由亞洲電台)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2/5/80462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