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五年鋭減七成 中國養老機構怎麼了?(圖)
 
示意圖:中國農村老人艱難生活(Getty Image)
【人民報消息】老有所養、老有所依,一直是現代文明社會的標誌之一。這對於以強調生存權即人權的中共政府來説,無疑是個難以迴避的問題。那麼,在人口結構日趨老齡化之際,中國與養老相關的設施建設和投資又是一種什麼狀況呢?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中國的《經濟觀察報》日前引述「企查查」最新統計披露,從2019年至今,養老機構相關企業的註冊量呈快速下降趨勢。其中,截至到今年12月11日,全國養老機構相關企業的註冊量為681家,相比於2023年全年下降了22.5%,更僅為2019年全年的26%。 也就是説,在短短5年間,中國的養老機構竟大幅減少了七成之多。這是什麼原因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可能首先還是要搞清楚中國人口結構的狀況。根據中共國家統計局今年初發布的官方數據,2023年末全國人口為14億967萬人,比上年末減少了208萬人。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達到2億1676萬人,佔比15.4%;60歲及以上人口為2億9697萬人,佔比21.1%。而根據中央財經大學週六發布的《中國人力資本報告2024》,從1985年到2022年,中國勞動力平均年齡已從32.25歲快速增加到39.72歲。這意味著,中國勞動力結構也正在進一步向高齡化推進。 外界擔憂,人口老齡化和出生率下降可能最終成為困擾中國經濟的根本問題。美國《華爾街日報》指出,在當前中國經濟持續不振和房地產市場低迷的情況下,地方政府用於養老金支付等公共服務的資金日趨短缺。具有官方背景的智庫中共社會科學院早在2019年就預測,即使有政府補貼,到2035年,由國家主導的中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可能耗盡,屆時將完全依賴新勞動力的繳款。 那麼,中國養老行業是如何從「搶老人」步入到虧損,甚至有越來越多的養老機構被迫關停呢?上述《經濟觀察報》引述多位養老機構負責人的話給出了答案。他們認為,「老人入住意願不強」和「老人消費能力有限」是最主要原因。 由此看來,「老有所養、老有所依」顯然不是有多少家養老院就能夠解決的問題,其中涉及的政策扶持、社會基本福利和投資等可能才是中共政府需要切實面對的挑戰。△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12/16/87310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